因塔-達努語
因塔-達努語是一組南部緬語支語言,由達努族和因塔族使用。它們被緬甸政府劃為緬甸語方言。
因塔-達努語 | |
---|---|
發音 | dənuʔ |
母語國家和地區 | 緬甸 |
區域 | 撣邦茵萊湖 |
族群 | 因塔族、達努族 |
母語使用人數 | 約19萬 (2000–2007)[1] |
語系 | |
分支/方言 | 達努
因塔
|
語言代碼 | |
ISO 639-3 | 兩者之一:dnv – Danuint – Intha |
Glottolog | inth1238 [2] |
達努族說達努語,因塔族說因塔語。他們是一群遷徙至撣邦茵萊湖的緬族的後裔。兩種語言使用人數均約10萬。[1]它們都保留了古緬語/-l-/介音,形成因塔語複輔音/kl- kʰl- pl- pʰl- ml- hml-/)。例如:
- 「滿」:標準緬語ပြည့်([pjḛ]) → ပ္လည့်([plḛ]),來自古緬語ပ္လည်
- 「地」: 標準緬語မြေ([mjè]) → မ္လေ([mlè]),來自古緬語မ္လိယ်
沒有規則的送氣、非送氣對應。例如,ဗုဒ္ဓ(佛)在標準緬語中是[boʊʔda̰],但因塔語中是[poʊʔtʰa̰]。這可能是撣語的影響。
另外,သ(標準緬語中是/θ/)演化為因塔語/sʰ/ (ဆ)。
韻母
與標準緬語韻母的對應如下:[3]:16–17
書面緬語 | 標準緬語 | 因塔語 | 注釋 |
---|---|---|---|
/-ɪɴ/ | /ɛī-ī/ | ||
/-ɪɴ/ | /dī/ | ||
/-eɪɴ -eɪɴ -aɪɴ/ | /ím̆íɑ̂íúī/ | ||
/-jɛʔ -ɛʔ/ | /ìɔˤ-ɔˤ/ | ||
/-aʔ/ | /ø̍i-pi/ | ||
/-ɛ, -e, -i/ | /ɲ̀/ 聲母是硬顎音時是/-i/ | ||
/-eɪʔ -eɪʔ -aɪʔ/ | /ítˤípˤíáɔˤ/ |
開音節 | 弱= ə 強= i, e, ɛ, a, ɔ, o, u |
閉音節 | 鼻= ɪɴ, eɪɴ, ɛɴ, aɴ, ɔɴ, oʊɴ, ʊɴ 塞= ɪʔ, aɪʔ, ɛʔ, aʔ, ɔʔ, oʊʔ, ʊʔ |
參考
- ^ 1.0 1.1 Danu於《民族語》的鏈接(第21版,2018年)
Intha於《民族語》的鏈接(第21版,2018年) -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編). Intha-Danu.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 Barron, Sandy; John Okell; Saw Myat Yin; Kenneth VanBik; Arthur Swain; Emma Larkin; Anna J. Allott; Kirsten Ewers. Refugees From Burma: Their Backgrounds and Refugee Experiences (PDF) (報告). Center for Applied Linguistics. 2007 [2010-08-2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