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

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曾3次組建:1926年11月范石生的定滇軍改編;1930年8月5日李韞珩湘軍第52師改編;1938年8月17日胡宗南嫡系改編。[1]

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
國民革命軍軍旗
存在時期1926年-1949年
國家或地區 中華民國
效忠於 中華民國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部門正規軍
種類軍隊
規模3個師
駐軍/總部北平

沿革

范石生的定滇軍改編第16軍(第一次組建)

1926年11月定滇軍改編為第16軍,軍長范石生

1929年3月,第16軍被改編為廣東編遣區第5師,范石生任師長。

湘軍第52師改編第16軍(第二次組建)

1930年8月5日,第52師編成第十六軍,李韞珩維基數據所列Q117034731為軍長,轄第53師和獨立第36旅。隸屬第3軍團參加中原大戰。1932年至1934年參加對紅軍的第4、第5次「圍剿」。

1934年11月第16軍被編成追堵紅軍第一縱隊第1支隊。[2]

1935年4月,蔣介石坐鎮貴陽追剿紅軍長征。紅軍四渡赤水,威逼貴陽。蔣介石電令正在遵義構築碉堡的李韞珩第十六軍(只轄第53師)馳援貴陽,如期到達給予重賞,違者重罰。李韞珩指定第159旅擔任前衛輕裝疾進,按時進抵養龍站,黑神廟一戰擊退紅軍進攻,被認為「解除了紅軍對貴陽的威脅」。蔣介石獎賞4,000元,特別邀請第十六軍高級將領吃飯。負責接待的貴州綏靖公署參謀長柳際明入席前告訴李韞珩:「委員長請客從來不備酒,但今天卻破例用酒,大概對你們這次的努力追逐是很滿意的。」

抗戰開始後,第十六軍軍長李韞珩,轄第53師(師長周啟鐸),參加淞滬會戰

1938年武漢會戰時,楊渠統第五十軍之第167師(師長楊渠統兼)轉隸第十六軍。該軍隸屬於江防軍,防守馬當要塞失守,1938年8月第十六軍與所轄2個師撤消番號。

胡宗南嫡系組建第16軍(第三次組建)

1938年8月17日在陝西重建第16軍:[3]

  • 軍長董釗
  • 副軍長李英
  • 第28師:師長董釗(兼)


1945年軍部駐陝西大荔,第109師位於陝西韓城,預備第1師位於陝西朝邑,預備第3師位於陝西華縣。抗戰勝利後隨第34集團軍移防保定、北平。參加了古北口進攻戰役進攻張家口戰役、進攻晉察冀解放區姚村戰鬥保北戰役大清河戰役清風店戰役冀熱察戰役察綏戰役平津戰役等。1949年1月初接受中國人民解放軍和平改編,軍部被編入解放軍第六十五軍軍部。

大清河戰役中,第22師、第94師、第109師被人民解放軍各殲一部。第2師在平北地區被人民解放軍殲滅兩個團,該師師長黃劍夫乘飛機逃回南京;第94師在平綏線康莊地區被人民解放軍殲滅了1個團,該師師長周士贏等人乘飛機逃回南京。


第十六軍主官人事異動與部隊調動

參考文獻

  1. ^ 劉鳳瀚著,《國民革命軍的發展及指揮系統之建立》——民國十四年七月至十七年七月,載《先總統蔣公百年誕辰紀念論文集》,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印,1986年10月,第745-752,801-809頁
  2. ^ 劉鳳瀚著,《國民黨軍事制度史》,2008年9月,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第211頁
  3. ^ 張明金、劉立勤主編,《國民黨歷史上的158個軍》,2007年,北京,解放軍出版社,第111頁
  4. ^ 陳亞夫:「憶和平改編國民黨第16軍第94師」,《軍事歷史》,2000年02期,第58-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