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洛夫格勒攻勢

基洛夫格勒攻勢(俄語:Кировоградская наступательная операция)是在1944年1月5日至16日,烏克蘭第2方面軍在基洛夫格勒地區對德國第8集團軍發起的攻勢。它是蘇軍第聶伯河-喀爾巴阡山脈攻勢的一部分。戰役之後,德軍被迫放棄基洛夫格勒地區。

基洛夫格勒攻勢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蘇戰爭的一部分

第聶伯河-喀爾巴阡攻勢。
日期1944年1月5日-1944年1月16日
地點
結果 蘇聯獲勝,德軍撤退
參戰方
納粹德國 蘇聯
指揮官與領導者
奧托·韋勒第8集團軍
尼古拉斯·馮·沃爾曼第47裝甲軍
伊萬·科涅夫(烏克蘭第2方面軍)
帕維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羅特米斯特羅夫(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
米哈伊爾·舒米洛夫(近衛第7集團軍)
阿列克謝·謝苗諾維奇·扎多夫(近衛第5集團軍)
兵力
420,000人 550,000人
265輛坦克

背景

1943 年 9 月蘇軍渡過第聶伯河後,伊萬·科涅夫率領的烏克蘭第2方面軍在激戰中擊退德軍,在第聶伯河右岸推進 了30至100公里,並在 12 月中旬攻占切爾卡瑟茲納緬卡亞歷山德里亞[1]

1943年12月20日,科涅夫向最高統帥部報告說,通過先前的戰鬥,他的部隊已經占領了第聶伯河右岸。為了在1944年1月5日至10日攻打基洛夫格勒之前獲得增援和補充裝備,他請求最高統帥部批准關於暫時將烏克蘭第2方面軍的正面和左翼轉入防守的決定。最高統帥部批准了他的計劃,並決定應在1月5日至7日間發起進攻。前線在12月底得到了烏克蘭第4方面軍的第5近衛騎兵軍增援,[2]以及300輛坦克和100門自行火炮。[1]

按照最高統帥部的指示,科涅夫和他的參謀制定了進攻計劃。方面軍指揮部提議向尼科波爾周圍德軍後方的卡贊卡別列茲涅戈瓦托耶發起進攻。第2烏克蘭方面軍與第3、烏克蘭第4方面軍一起在尼科波爾附近擊敗德軍。由於烏克蘭第一方面軍在日托米爾-別爾季切夫攻勢中取得進展,最高統帥部決定改變計劃。12月29日,最高統帥部發布了一項新指令, [1]命令烏克蘭前線應在 1 月 5 日之前至少用四個集團軍(其中一支是坦克集團軍)向基洛沃格勒進攻。這次襲擊是為了摧毀基洛沃格勒周圍的德軍,並從北部和南部占領這座城市。前線隨後要攻占新烏克蘭卡波莫什納亞 ,前進到南布格河五一城 ,在那裡攻占橋頭堡。同時,前面是安裝朝向兩軍的輔助攻擊什波拉赫里斯季諾夫卡[3]

對基洛沃格勒和佩爾沃邁斯克的襲擊的目標將烏克蘭右岸的德國軍隊分成兩半,從而協助烏克蘭第1方面軍和第3方面軍的進攻。第二階段進攻的目的是幫助烏克蘭第1方面軍在卡尼夫茲韋尼哥羅德卡地區包圍並擊敗德軍。根據指令,科涅夫修改了進攻計劃。康斯坦丁·科羅捷耶夫中將的第52集團軍將向巴拉克列亞、什波拉和進攻,將其部隊轉向科爾孫-舍甫琴柯夫斯基 。在鮑里斯·斯克沃爾佐夫少將的近衛第5機械化軍的支持下,伊萬·加拉寧中將的第53集團軍將向小維斯卡進攻。 [3]

對於基洛夫格勒的主攻,前線使用了兩個突擊小組。阿列克謝·謝苗諾維奇·扎多夫中將的近衛第5集團軍和費奧多爾·卡特科夫少將的第7機械化軍在內的北部突擊小組將從西北方向進攻這座城市。南部突擊小組由米哈伊爾·舒米洛夫上將的第7近衛集團軍和帕維爾·羅特米斯特洛夫上將的第5近衛坦克集團軍從西南方向進攻,任務是包圍和摧毀基洛夫格勒地區的德軍,然後對新烏克蘭卡和波莫什納亞發起進攻。[3]

儘管基洛夫格勒是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德軍未能布置有效的防禦陣地。德軍的第二道防線距離前線進7公里。但是,基洛夫格勒本身具有堅固的防禦工事。因此,科涅夫希望能夠對德軍實行包圍,而不是強攻基洛夫格勒。[4]

力量對比

到1月初,烏克蘭第2方面軍包括第4 、5 、第7近衛集團軍,第37、52、53和57集團軍,近衛坦克第5集團軍,第5近衛騎兵軍,第20坦克軍和第1、7和8機械化軍。空中支援由第5 航空集團軍提供。前線共有59個步兵師,3個騎兵師,3個坦克軍,4個機械化軍。行動前,第7機械化軍由第5近衛集團軍指揮,第8機械化軍由第5近衛坦克集團軍指揮。到1月1日,第2方面軍總人數為 550,000 人,有265 輛坦克、127 門自行火炮、7,136 門火炮和迫擊炮、777 門高射炮和 500 架戰鬥機。 [1]

駐守在基洛夫格勒地區的是第47裝甲軍。德軍在費德瓦鎮以北部署了第106282320步兵師,均不滿員;費德瓦鎮以東部署着第111014共3個裝甲師,在14裝甲師南側部署着第376步兵師第2空降師第3裝甲師留在基洛夫格勒城內。[5]

戰鬥

1944年1月5日上午8點10分,蘇軍對德軍陣地進行了50分鐘的炮擊。在中央,第7近衛集團軍的攻勢被第376步兵師阻滯,在2小時內之前進了2公里。在北側,第5近衛集團軍經過兩個半小時的戰鬥,突破了德軍的防線。蘇軍隨即投入第7機械化軍。[6]第10裝甲師受到第7機械化軍的猛攻,被迫後撤,暴露了第14裝甲師的側翼。很快,第14裝甲師的防線被攻破,蘇軍抵達因古爾河。在南側,第5近衛坦克集團軍成功推進了大約10公里。科涅夫決定,將原屬於第5近衛坦克集團軍的第8機械化軍調到第5近衛集團軍進攻。而德軍將第3裝甲師北調,試圖和第14裝甲師一起對第7機械化軍進行返攻。[7]1月6日,德軍對北翼的蘇軍發動反擊,但是失敗了。蘇軍繼續前進,第18坦克軍在7日攻占費多里夫卡,切斷了通往基洛夫格勒的鐵路,德軍第3、1014裝甲師和第376步兵師已經深陷在蘇軍戰線中,儘管包圍圈還未閉合。為防止德軍通過堅守基洛夫格勒來獲得構建防線的時間,科涅夫命令第53集團軍向新米爾霍羅德進攻,第5近衛坦克集團軍向新烏克蘭卡進攻,而由第5、7近衛集團軍包圍基洛夫格勒。但是,德軍也意識到他們的處境,儘管包圍圈內的部隊被告知大德意志裝甲師正在趕來,德軍依舊認為無法坐等救援。第14裝甲師放棄了因古爾河東岸陣地,掩護其餘德軍從基洛夫格勒西北突圍。[8]

1月7日夜間,第3裝甲師成功突圍,在沃洛季米里夫卡和第11裝甲師會師。但是其他部隊未能突圍。1月8日,德軍放棄基洛夫格勒,退守列列科夫卡。1月9日,被包圍的部隊向西突圍,攻占格魯茨克耶村,並繼續向西突圍並成功。烏克蘭第2方面軍西北側的第3、11裝甲師和西南側的大德意志裝甲師成功牽制住了蘇軍,未能使其殲滅包圍圈內的部隊。[9]

結果

1月16日,蘇軍轉入防守。德軍失去了基洛夫格勒。在日托米爾-別爾季切夫攻勢和基洛夫格勒攻勢之後,第1裝甲集團軍在卡尼夫地區的突出部越發危險。這為蘇軍的科爾孫-舍甫琴柯夫斯基戰役提供了良好的機會。同時,它也為後續的烏曼-博托沙尼戰役提供了良好的出發點。

參考

引文

  1. ^ 1.0 1.1 1.2 1.3 Moschansky 2011,第28–30頁.
  2. ^ Moschansky 2011,第141n33頁.
  3. ^ 3.0 3.1 3.2 Moschansky 2011,第31–32頁.
  4. ^ Konev 2002.
  5. ^ Buttar 2020,第47頁.
  6. ^ Rotmistrov 1984.
  7. ^ Buttar 2020,第55頁.
  8. ^ Buttar 2020,第58頁.
  9. ^ Buttar 2020,第66頁.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