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布囊蒙古語ᠲᠠᠪᠤᠨᠠᠩ鮑培轉寫Tabunan西里爾字母Тавнан),亦稱「他不浪、倘不浪」,原是明代時東部蒙古人對同成吉思汗後裔女子結婚者的稱號,與駙馬同義。清代成為蒙古喀喇沁部爵位的一種,地位大致與台吉相同,分為四等。塔布囊的地位次於輔國公蒙古王公爵號一般都是「台吉」,但喀喇沁部三旗與土默特左翼旗的祖先曾與清朝祖先有姻親關係,因此王公稱為塔布囊[1][2]。源於蒙語「塔布」(蒙古語ᠲᠠᠪᠤᠨ鮑培轉寫Taban西里爾字母Таван,意為「五個」)和漢語轉音「」的念法即「囊」之組合,意為「五位王」[3]

參考

  1. ^ 道光重修《理藩院則例》武英殿本
  2. ^ 劉學銚. 歷代胡族王朝之民族政策. 知書房出版集團. 2005: 280. ISBN 978-986-7151-01-8. 
  3. ^ 《喀喇沁烏梁海部落史》,烏成蔭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