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路 (鎮江市)
歷史
大西路得名於1930年代,此前是一系列狹窄的街巷,從東至西的各段,原分別稱為堰頭街、小門口、老西門橋、西門大街(武寧街)和銀山門。自1861年鎮江開闢通商口岸以後,從鎮江西門到鎮江英租界之間的地段迅速形成繁盛的商業區。1936年,鎮江縣作為當時的江蘇省會,將該路拓寬改建成江蘇省[1]的第一條柏油馬路,兩旁栽植梧桐樹,並統稱為大西路。
1937年11月,在中國抗日戰爭初期,鎮江大西路兩側繁盛的商業區基本上被日軍燒毀。戰後,大西路仍為鎮江、乃至全江蘇省最繁華的商業街[1],街上有鼎大祥綢布店、老存仁堂藥店等多處「老字號」商鋪,以及基督教福音堂等標誌性建築。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大西路一度改稱東風路。文革結束以後又恢復了原名。
不過,1970年代以後,隨着鎮江火車站東移,城市重心開始東移,大西路作為全市商業中心的地位也隨之被大市口所取代。雖然在1990年代兩旁新修了仿明清風格的店鋪,但商業卻是一直很冷淡。 1998年,設在大西路上的肯德基生意清淡,被迫關門,成為是時肯德基在中國惟一關門打烊的店。原來開設在大西路及其附近地段的鼎大祥、宴春酒樓等老字號店鋪也紛紛遷往大市口。
交匯道路
- 解放路
- 電力路
- 寶塔路
- 伯先路
圖集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