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心閣
天心閣,原名天星閣,坐落在中國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城南,地處賀龍體育文化中心西北面,緊鄰蔡鍔南路和城南路,閣樓與城牆、天心公園及其他建築融為一體,為長沙重要古建築之一。[1]
名稱
天心閣原名「天星閣」,其名源於明代盛傳的「星野」之說,按星宿分野,「天星閣」正對應天上「長沙星」而得名,因此這裡曾是古人觀測星象、祭祀天神之所,加之古閣位於古城長沙地勢最高的龍伏山顛,被古人視為呈吉祥之兆的風水寶地,人們多願在此祈福消災、強世興家。後改名,閣名引《尚書》「咸有一德,克享天心」之意得名。
古城牆
長沙城的城牆在辛亥革命以後隨城區修築環城公路相繼拆除,僅存今天心閣古城牆部分。現城牆長226.2米、高13.4米、頂部寬6.1米,占地總面積5125平方米,1983年湖南省政府和長沙市政府撥款全面修復。1993年4月,以「天心閣古城牆」之名被定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2]2013年,中國國務院將「天心閣古城牆」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築)。
城牆原為土築。明朝洪武年間,長沙守御指揮邱廣營營建長沙城垣,將元朝土築城牆全部改為石基磚砌。明朝末期,張獻忠攻打長沙時城牆遭到破壞。清朝順治十一年(1654年),洪承疇駐節長沙,拆運明藩王府磚石修復城牆;咸豐十二年(1852年)太平天國軍攻打長沙以後,撫台駱秉章、劉坤等人先後重修,加固天心閣古城牆,並於此處設炮台9處,增建月城,城牆變為半環拱式內雙城格局。
閣樓
天心閣閣樓始建年代不詳。清朝雍正十一年(1733年)《湖廣通志》的長沙府城圖,標有天心閣。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長沙府志》有「天心閣在舊南門上,舊為昭勛亭,今存遺址」的記載。清同治二年(1863年),巡撫惲世臨、李翰章擴建天心閣,「增五丈,廣倍之」。清朝李紹雋有「城南聳高閣,直與丹霄薄,插頂上天門,捫着星斗落」的詩句。1924年,趙恆錫主湘,對閣宇進行全面整修,增建軒、廊與主樓相連,並以閣為主體辟公園。1938年,天心閣內建築毀於文夕大火。
自清乾隆以來,長沙地方志皆有天心閣的記載。清同治《善化縣誌》記載:天心閣為供奉文昌帝君與奎星像之處。李汪度的《重修天心閣記》「上建天心、文昌二閣,以振其勢,後乃額『天心』於文昌而省其一焉。」由此可見,天心閣初為文化祭祀性建築。至後來,天心閣與長沙的城南書院關係密切,曾為城南書院所轄,其建築為城南書院建築群的一部分。1985年,在天心閣城牆西麓基建工地出土的「城南書院界碑」一通,證明了志記載的屬實。清咸豐二年(1852年),太平軍攻打長沙時,此處曾一度成為長沙官府的軍事防禦重地。1905年,長沙成立中國同盟會湖南分會時,首任會長禹之謨曾設立辦事處於天心閣內。1911年廣州起義前夕及湖南光復前,劉文錦、陳作新等先後在天心閣內密謀議事。1930年7月31日,彭德懷將軍率領紅軍攻打長沙曾在天心閣向紅軍作報告。1938年,文夕大火燒毀城牆及樓閣。[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長沙市府開闢出天心公園,並置茶室,供遊人小熄。1982年,市府決定復修,1983年動工修建,1984年11月全面竣工,12月1日舉行落成儀式。[3]重建的天心閣主體建築面積846平方米。其中主閣仍沿舊制,均為三層。栗瓦石欄,檐牙高啄,高14.6米。左右增建遊廊連接二副閣。全閣系鋼筋混凝土及其他材料構成,氣勢恢宏,為長沙重要的人文景觀。2013年,國務院將其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
公園
天心公園占地面積約3公頃,為古典園林袖珍公園。分為歷史文化區、休閒區二部分,主要包括古城牆、天心閣主建築、茶樓、涼亭、假山和遊樂設施構成。根據2006年新的規劃,擴建後的天心公園東起建湘路,南臨城南路,北向人民路,西接蔡鍔路,總面積8.82公頃。
天心公園也是戲迷聚集之地。早上、白天均有中年、老年人戲迷聚集於涼亭、小山一帶演唱、交流。
崇烈塔
崇烈塔,又名白塔、守望塔,始建於1946年,1946年為紀念抗日陣亡將士所建。塔高6.6米,全麻石結構,塔基為六邊形,塔身由圓盤和石柱構成,圓柱上端的圓球寓意地球,球面刻有中國地圖,球的上方立有一頭石獅。
崇烈門
崇烈門,1946年為紀念抗日陣亡將士所建,為牌坊式建築,由蔣介石、陳誠、張治中捐贈。門寬8.5米,高5.9米,花崗岩結構。兩對門柱分別刻有對聯「氣吞胡羯,勇衛山河」和「犯難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該門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2006年重建。
崇烈亭
崇烈亭又名「入勝亭」,1946年為紀念抗日陣亡將士所建。曾有聯曰:「有亭冀然,覽風物睹江流之勝;是真勇者,執干戈為社稷而亡」。該亭為十六柱斗拱狀,建八角歇山頂,石台階有護欄,為登天心閣必經之處。
亭上曾有楹聯為「天若有情天亦老,心到無私心自寬」,橫批「天心」。現已更換為「百戰靖胡塵,精忠爭日月輝光,大節壯山河氣色;四阿延楚望,長劍指天狼落處,神弦迓甲馬來時」(民國時期湖南大學教授徐楨立撰寫),橫批亦更換為牌匾「崇烈亭」。
太平軍魂雕塑
1852年西王蕭朝貴率太平天國農民軍攻打長沙,與清軍鏖戰,中彈殉難於天心閣,太平軍以失敗而告終。該雕塑再現了當時戰鬥的情景,為長沙少有的群體雕塑。塑像重100噸,占地54平方米,用四川將軍花崗岩石製作。
重修天心閣記
- 郭嵩濤《重修天心閣記》
- 李汪度《重修天心閣記》
參考文獻
- ^ 1.0 1.1 王習加 (2014),第20頁.
- ^ 天心区辖区内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長沙文化遺產網. [2009-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04).
- ^ 3.0 3.1 王習加 (2014),第21頁.
參考書目
- 王習加 (編). 文化古迹. 《长沙史话》. 北京市: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4. ISBN 978-7-5097-66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