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塔廣場

奧古斯塔廣場希臘語Αὐγουσταῖον拉丁語Augustaeum,[a])是古代和中世紀 君士坦丁堡(現代的土耳其伊斯坦布爾)一個重要的典禮廣場,大致相當於現代的聖索菲亞廣場(土耳其語Aya Sofya Meydanı)。原為公眾市集,6世紀改造成一個由柱廊環繞的封閉庭院,作為拜占庭帝國首都一些最重要的大廈之間的聯繫空間。廣場一直倖存到拜占庭帝國後期,後來成為廢墟,直到16世紀初仍可看見痕跡。

君士坦丁堡行政中心地圖

歷史

奧古斯塔廣場可追溯到君士坦丁大帝定都於此之前。當羅馬皇帝塞普蒂米烏斯·塞維魯(193–211)重建拜占庭城時,他建立一個由柱廊包圍的大廣場,因此命名為四柱廊廣場(Tetrastoon)。在廣場中心矗立着一根圓柱,是赫利俄斯神像[1]。在320年代,君士坦丁用許多新的紀念性建築來裝點他選擇的新首都。其中一項建設工程是在四柱廊廣場周圍新建建築,奧古斯塔廣場系得名於廣場上的一根斑岩紀念柱,柱頂是君士坦丁母親海倫娜太后的的雕像,她的稱號為奧古斯塔英語Augusta (honorific)奧古斯都的陰性型)[1][2]。459年,利奧一世皇帝重建奧古斯塔廣場。在尼卡暴動中被毀後,又由皇帝查士丁尼大帝再次重建於530年代。這個廣場原來向公眾開放,用作該市的食品市場(agora),但在查士丁尼重建後,它成為一個封閉的庭院,出入受到限制。自從7世紀,拜占庭作家就明確地將它稱作聖索菲亞大教堂的前院[1][2]

查士丁尼的奧古斯塔廣場在後來的數百年中變化不大。13世紀後期,從尼西亞帝國收復該市以後,廣場及附近的建築物似乎已經是聖索非亞大教堂的財產[1]。但是到15世紀初,意大利旅行家克里斯托福羅·布隆戴蒙提英語Cristoforo Buondelmonti稱廣場已變成了廢墟,到1540年代皮埃爾·吉爾斯英語Pierre Gilles逗留期間,只剩下了七根圓柱的斷片[1]

位置和描述

奧古斯塔廣場位於君士坦丁堡的東部,在拜占庭帝國早期和中期,作為該市的行政,宗教和禮儀的中心。這個廣場為長方形開放空間,周圍環繞着柱廊[3],可能是在459年增建,後來由查士丁尼重建[1]。其精確的尺寸現在無法確定。魯道夫·吉揚認為它是一個長方形,長85米,寬60-65米[1]

 
查士丁尼柱復原圖

奧古斯塔廣場四面封閉,可以從其西側的Melete門和南側的Pinsos門進入,從城市的主幹道梅塞大道[1]。廣場外面是帝國公路的零里程標誌米立安英語Milion。奧古斯塔廣場的北面到聖索非亞大教堂牧首宮( Patriarcheion ),東面是君士坦丁堡城內的兩座元老院會堂的其中之一(另一座在君士坦丁廣場),由君士坦丁或尤利安興建,查士丁尼重建,前面的門廊有六根巨柱[4][1][2]。在元老院旁,廣場的東南角是君士坦丁堡大皇宮的入口,宏偉的查爾克大門英語Chalke[3],而西南角是巨大的宙克西帕斯浴場君士坦丁堡賽馬場的北端。在7世紀,可能由君士坦丁堡牧首托馬斯一世在廣場的東南側,興建了巨大的三走道的巴西利卡Thōmaitēs(Θωμαΐτης)。這是牧首宮的接見大廳,還包含了牧首圖書館,一直存在到16世紀[1][5]

如同考古挖掘所發現的,奧古斯塔廣場本身用大理石鋪砌,特點是有許多雕像,除了上面提到的海倫娜奧古斯塔雕像[1] 8世紀到9世紀的 Parastaseis syntomoi chronikai 記載,一根圓柱上是君士坦丁本人的雕像,兩側是他三個兒子的雕像:君斯坦丁二世君士坦斯一世君士坦提烏斯二世,後來又增加了李錫尼和尤利安的雕像[6]狄奧多西大帝在位期間(395-423年),取而代之的是狄奧多西的銀質騎馬雕像矗立在柱頂,兩側是他兒子阿卡迪奧斯弗拉維烏斯·奧古斯都·霍諾留的雕像[6]厄特克西皇后位於柱頂的銅像也安放在廣場上。雕像落成時的伴隨的噪音和異教徒儀式,受到牧首金口若望的批評,引起了皇后的憤怒,隨後牧首遭到廢黜和流放。這尊雕像的基座在1848年發現,現在安放在聖索菲亞大教堂的花園[7][8]。在查士丁尼重建之後,廣場的主要特徵是高高的查士丁尼柱,自543年起矗立在廣場的西端,紀念他的勝利。柱頂是查士丁尼本人的騎馬雕像,三個蠻族的國王跪在前面,獻上貢品。它一直倖存到16世紀,才被奧斯曼帝國拆除。[2][9]

注釋

^  a:  Also found in the sources as: Αὐγουστέων or Αὐγουστεών, Augousteōn; Αὐγουστίον, Augoustion; Αὐγουστεῖον, Augousteion, and hence in the corrupted form Γουστεῖον, Gousteion. The name first appears in Latin in the Notitia Urbis Constantinopolitanae of ca. 425.[1]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Katsaveli (2007)
  2. ^ 2.0 2.1 2.2 2.3 Kazhdan (1991), p. 232
  3. ^ 3.0 3.1 Procopius, De Aedificiis, I.10.5
  4. ^ Procopius, De Aedificiis, I.10.6
  5. ^ Paspates (2004), p. 83
  6. ^ 6.0 6.1 Cameron & Herrin (1984), p. 149
  7. ^ Cameron & Herrin (1984), pp. 93, 206–207
  8. ^ Paspates (2004), pp. 101–103
  9. ^ Cameron & Herrin (1984), pp. 251, 262–26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