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網路
子網(英語:Subnetwork)這個詞有兩個相關的含義:其中一個較老的、一般的含義是互聯網中的一個物理網絡;在因特網協議(Internet Protocol,IP)中,子網指的是從分類網絡中劃分出來的一部分。本文敘述其第二種含義。
具有相同的前半部分地址的一組IP地址,可以利用地址的前半部分劃分組。在一個IP網絡中劃分子網使我們能將一個至少從邏輯上看上去單一的大型網絡分成若干個較小的網絡。在最初引入這個概念的時候,IPv4還未引入分類網絡這個概念。而引入劃分子網這個概念的目的是為了允許一個單一的站點能擁有多個局域網。即使在引入了分類網絡號之後,這個概念仍然有它的用處,因為它減少了因特網路由表中的表項數量(通過隱藏一個站點內部所有獨立子網的相關信息)。此外它還帶來了一個好處,那就是減少了網絡開銷,因為它將接收IP廣播的區域劃分成了若干部分。
網絡掩碼
「網絡掩碼」又叫「子網掩碼」、「地址掩碼」、「子網路遮罩」(subnet mask),它是一種用來指明一個IP地址的哪些位標識的是主機所在的網絡地址以及哪些位標識的是主機地址的位掩碼。
通常情況下,子網掩碼的表示方法和地址本身的表示方法是一樣的。在IPv4中,就是點分十進制四組表示法(四個取值從0到255的數字由點隔開,比如255.128.0.0)或表示為一個八位十六進制數(如FF.80.00.00,它等同於255.128.0.0),後者用得較少。
另一種更為簡短的形式叫做無類別域間路由(CIDR)表示法,它給出的是一個地址加上一個斜槓以及網絡掩碼的二進制表示法中「1」的位數(即網絡號中和網絡掩碼相關的是哪些位)。例如,192.0.2.96/28表示的是一個前28位被用作網絡號的IP地址(和255.255.255.240的意思一樣)。
子網掩碼的好處就是:不管網絡有沒有劃分子網,只要把子網掩碼和IP地址進行逐位的「與」運算(AND)即得出網絡地址來。這樣在路由器處理到來的分組時就可以採用同樣的方法。[1]
IPv4子網劃分
IPv4地址被分為三部分:網絡部分(network)、子網部分(subnetwork,常被認為是網絡部分的一部分)和主機(host)部分。共有三類IP地址,它們分別指定了各部分占多少位。
類別 | 起始位 | 開始 | 結束 | 點分十進制掩碼 |
---|---|---|---|---|
A | 0 | 0.0.0.0 | 127.0.0.0 | 255.0.0.0 |
B | 10 | 128.0.0.0 | 191.255.0.0 | 255.255.0.0 |
C | 110 | 192.0.0.0 | 223.255.255.0 | 255.255.255.0 |
子網的劃分是一個將主機部分的若干位分配到網絡部分的過程。例如,對於一個給定的A類網絡:10.0.0.0,子網掩碼:255.0.0.0可以將其劃分為256個子網(從10.0.0.0到10.255.0.0)——第一個八位位組表示網絡地址,第二個表示子網號,而最後兩個表示主機部分。用子網掩碼對主機地址進行位與操作,就能夠提取出完整的子網地址(參見下面的例子)。
子網掩碼並不局限於整數個八位位組的情況。例如,255.254.0.0(或「/15」)同樣是一個有效的掩碼。如果將它應用到A類地址上,就會產生128個間隔為2的子網(例如1.2.0.1~1.3.255.254,1.4.0.1~1.5.255.254等等)。這情況我們可以說是Class A的network向host「借」了7個bits,也可以說是host向Class B的network「借」了1個bits,後者又稱為超級線路網。
非標準子網
子網0
儘管從技術角度來說子網0是無效的,但它仍是可用的。例如以255.255.0.0為子網掩碼的子網:1.0.0.0。這個子網有一個問題,就是它對應的單播地址和該A類網絡整體對應的單播地址是一樣的。
交錯子網
參考文獻
引用
書目
- MarkA.dye Rick McDonald Antoon W.RUFI 著 2009 思科網絡技術學院教程 PP 318
外部連結
- 網絡的子網計算器
- IP Tutorial - Subnet Masks and Subnetting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My IP Tool — Detect your subnet IP and external IP
- RFC 950 Internet Standard Subnetting Procedur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RFC 1812 New Internet Subnetting Procedur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