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琇燾(1913年8月—1948年4月8日[a]),晉之化名孟起福建閩侯人,中國共產黨早期成員。[1]

孟琇燾
晉之
出生1913年8月
 中華民國福建省閩侯縣(今 中國福州市台江區
逝世1948年4月8日(1948歲—04—08)(34歲)
 中華民國南京市雨花台
墓地雨花台烈士陵園
國籍 中華民國(1913-1928)
 中華民國(1928-1948)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生平

早年

孟琇燾在12歲時到當地恆孚當鋪做學徒。1926年底國民革命軍攻克福州,孟琇燾在1927年初參加了當地由中共組織的工會。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後,國民政府勒令解散工會,1933年閩變後,工會恢復,孟琇燾被任命為中華共和國典當業店員工會執行委員,然而閩變旋即失敗,工會再次解散,孟琇燾亦被當鋪辭退。其後孟琇燾輾轉閩北江西地區,但無處容身。[1]

1935年,孟琇燾赴上海,至其族兄孟琇棠家中任家教,1936年成為江南造船所工人子弟學校的教員。1937年,抗日戰爭中的淞滬會戰爆發,其學校被迫停辦,孟琇燾於11月返回福州。1938年,孟琇燾加入中國共產黨。[1]

抗日戰爭時期

當時正值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孟琇燾以合法的身份成為南平縣教育科科員,並被中共任命為閩江工委委員。1940年夏,被調到沙縣福建醫學院工作,任職期間擴大了中共沙縣工委在自福州內遷沙縣的福建醫學院及福建省立中學當中的影響力。[1]

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國共摩擦加劇,孟琇燾轉移至崇安(武夷山)中共根據地,並於1942年11月轉移至永泰縣中共福建省委根據地。[1]

1944年8月,孟琇燾奉中共安排到福安縣工作,重建了中共福安縣委並自任書記,1945年6月回福州工作。[1]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1945年8月14日,中共閩江工委復設,孟起在此工作,1947年初中共福建省委改組為閩浙贛省委,他任城市工作部副部長。[1]

1947年7月,孟起組織起「布變」,竊走福建海關查扣的大量布匹和棉紗,事後部分未轉移的布匹被其女傭發現,後被國民黨當局知悉。孟起被捕後,由於搜出中共黨內文件,孟起被確認為中共黨員。11月孟起被押解往南京,翌年4月被槍斃於南京雨花台[2]:421

身後

孟起被捕後,城工部部長莊征提出以假投降的方式營救,然而此舉引起閩浙贛省委書記曾鏡冰的猜疑,隨後曾鏡冰將莊征和接任副部長的李鐵等人實行逼供,併集中處死,造成一百多名中共地下黨死亡,閩浙贛省委的地下工作遭到嚴重破壞。此案在1957年才宣告平反。[2]

注釋

  1. ^ 亦有說法認為他死於1949年初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黃岑. 生为人杰 死为鬼雄——纪念孟起烈士诞辰100周年. 福建黨史月刊. 2013年, (第23期): 第20-24頁. 
  2. ^ 2.0 2.1 鄭錦華等.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 福建省: 廈門大學出版社. 1993年. ISBN 7561508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