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慎(英語:Prudence;拉丁語:prudentia,簡稱自 providentia),是透過理性來管理和約束自己的行為。[1] 在多種文化中,它被視作一種美德;在古羅馬文化中,它的擬人化形象經常被與正義女神的形象做連結。

「審慎」(Prudentia)作為美德的擬人化形象雕塑,作為聖但尼聖殿法國國王路易十二紀念碑的組成部份。在此,寓含象徵意義的鏡子和蛇也是這個擬人化形象的重要組成。

英語 Prudence 一詞源自古法語詞彙 prudence,後者又源於拉丁語詞彙 prudentia,有「遠見、睿智」等含義。它經常被與智慧洞察力和知識等概念聯繫在一起。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很好地辨別善惡行為,那就是擁有美德。這不僅體現在一般意義上,而且在給定時間和地點的適當行為方面。儘管審慎本身不執行任何行動,而僅與知識有關。區分什麼時候行為是勇敢的,而不是魯莽或懦弱,是一種謹慎的行為,因此它被歸類為主要(關鍵)美德。

現代英語中,這個詞越來越成為謹慎的同義詞。從這個意義上說,謹慎指的是不願承擔風險,對於不必要的風險來說,這仍然是一種美德,但是,當不合理地擴展為過度謹慎時,就會變成懦弱。

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亞里士多德對這類美德 phronesis(古希臘語:ϕρόνησις)進行了冗長的描述,傳統上被翻譯為「謹慎」,儘管隨著這個詞已經不再常用,這變得越來越成問題。近來 ϕρόνησις 被翻譯為「實踐智慧」、「實踐判斷」或「理性選擇」等概念。

審慎是在特定的個案中採取適當行動的能力,考慮到與能動者可以知道的情況相關的所有因素、目標和洞察力。柏拉圖埃斯庫羅斯那裡繼承了四大基本美德的思想,用智慧代替了其虔誠(古希臘語:εὐσέβεια,羅馬化:eusébeia),根據各別解釋,也可以理解為有智慧的聰明。馬庫斯·圖留斯·西塞羅 (Marcus Tullius Cicero) 在這些基本美德中將謹慎與智慧聯繫在一起。康德將審慎從道德功能中徹底解放出來。他認為這是一種關於促進自身福祉的方法的實用知識。

參考資料

  1. ^ Prudence - Definition and More from the Free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erriam-webster.com (31 August 2012). Retrieved on 2013-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