壽松濤(1900年11月3日—1969年1月20日),幼名壽朝法,曾用名壽樂成陳逸庵,男,浙江諸暨人,中國政治人物,曾任西北工業大學校長。

壽松濤
西北工業大學校長
任期
1957年10月—1967年
前任劉海濱
繼任王恆
江蘇省人民政府交通廳廳長
任期
1953年1月1日—1953年6月
繼任周愛民
個人資料
性別
出生1900年11月3日
浙江省紹興府諸暨縣
逝世1969年1月20日(1969歲—01—20)(68歲)
民族漢族
政黨中國共產黨
配偶邊之先
兒女壽曉松[1]
職業政治人物

生平

中華民國時期

1900年生於浙江諸暨同山鄉麗塢底村(今紹興市諸暨市同山鎮麗塢底村)。在家中七兄弟中排行老六。世代務農,4歲喪父[2]。1917年秋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受宣中華等人影響,參加「一師風潮」,開始信仰三民主義。1922年畢業後至孝豐上虞等地教書,改名壽松濤[3]

1924年冬,壽松濤回到諸暨樂安小學任教,開始從事革命活動。1926年1月經宣中華鍾子逸鍾睒睒祖父)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0月與鍾子逸一起,在國共合作條件下以中國國民黨黨員的名義籌建國民黨諸暨縣黨部,任組織部長。同年冬,壽松濤又同鍾子逸等人在國民黨諸暨縣黨部內成立了中共諸暨城區支部。1927年1月回到家鄉麗塢底,在進步青年中宣傳革命,並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在諸暨的第一個農村支部[4]

1927年四一二事件後,國民黨成立清黨委員會,解散原國民黨諸暨縣黨部,鍾子逸、壽松濤等被通緝。1927年6月,中共浙江省委農民部主任卓蘭芳前往諸暨,召集壽松濤、張以民、許漢城等在安華廣福寺開會,成立中共諸暨縣南鄉區委,張以民任書記,壽松濤等人擔任委員。1928年6月,中共諸暨縣委改組,壽松濤任縣委書記。同年12月初又被選為中共浙江省委候補委員,但在12月29日的調整中被撤銷候補委員職務[5]。1930年4月參與諸暨農民暴動失敗後,與張以民等在上海商議,秘密回諸暨組織第二次武裝暴動。同年10月,在白峰嶺塘塢村召開會議,成立諸(暨)義(烏)浦(江)工農革命委員會,張以民擔任總負責人兼政治部長,壽松濤擔任軍事部長,計劃半個月後以看戲為名奪取警察局槍支,但是由於坑西地主告密,遭到省保安隊搜剿圍捕而解散[6]

同年12月,壽松濤遭當局通緝而被迫離開諸暨,失去與黨組織的聯繫。1930年後化名陳逸庵,輾轉流亡上海廣州香港、淮陰等地尋找黨組織。1936年10月抵達西安,經陳再勵介紹,任《西京民報》發行部主任,積極宣傳抗日主張,並為一二·九運動平津南下學生舉辦的抗日救亡訓練班講課。期間巧遇籌建秘密貿易機關元升裕錢莊毛澤民錢之光錢希均等人,並重新接上黨組織關係,擔任錢莊會計[7]。1937年6月,擔任《西北文化日報》發行主任。1937年9月,接同鄉錢之光南京八路軍辦事處來信,赴南京籌辦《新華日報》,任經理部負責人,同時改名壽樂成。同年底赴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第4期第1大隊第4中隊學習,隨隊從延安開往瓦窯堡,擔任牆報委員[8]

1938年8月,壽松濤與馮龍、馬乃松等13人受八路軍武漢辦事處派遣,前往豫東敵後。9月下旬抵達位於鹿邑的河南省第二督察專員公署保安司令宋克賓部,開展統一戰線工作。壽松濤擔任第3總隊(蔡洪範部)政治部主任,舉辦三期幹部訓練隊,培養了300多名青年幹部[9]

1939年1月,彭雪楓率領游擊支隊挺進永城。同年4月,中共永城縣委成立,壽松濤任書記[10]。他積極擴編地方武裝,組成了一萬餘人的永城抗日自衛軍,任副司令兼參謀長。1939年11月,受彭雪楓指示組建永城獨立團,任團長兼政治委員。1940年冬,永城獨立團被編為八路軍第4縱隊第6旅第18團,壽松濤任團長。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改稱新四軍第4師第12旅第35團,壽松濤任團長,蔡永任政治委員。1941年5月,豫皖蘇邊區鬥爭失利後,壽松濤率35團離開永城,隨第4師師部撤至安徽東北的洪澤湖一帶,並在第4師高級研究班學習。同年9月,研究班改編成抗日軍政大學第4分校上級幹部隊(簡稱上干隊),張永遠任隊長,壽松濤任政治指導員[11]。1941年10月新四軍淮北蘇皖邊軍區成立,壽松濤調任軍區自衛軍訓練處長。1942年10月,自衛軍訓練處併入蘇皖邊區農救會,壽松濤任農救會武裝部部長。1942年冬,奉命調任中共蕭(縣)宿(縣)銅(山)靈(璧)縣委書記兼蕭銅總隊政治委員。1943年1月,蕭宿銅靈軍政黨工作委員會成立,壽松濤任主任[12]

1944年7月底,奉命到華中局黨校參加整風。1944年冬奉命赴浙東開闢新區。1945年春與新四軍浙東遊擊隊一部來到諸暨西部和富陽境內,在5月組織成立中共路西縣委和路西縣抗日民主政府,擔任縣委書記兼縣長[13]。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後奉命北撤,任華中軍區第八軍分區副政治委員。1946年2月,原華中軍區第八軍分區改稱豫皖蘇區第三軍分區,壽松濤任第三軍分區政治委員兼地委書記、中共豫皖蘇區黨委委員。1948年11月,任地委三分區後勤支前總指揮,保障淮海戰役的後勤工作[14]。1949年3月,調任華北、華中南下幹部隊政治委員,隨宋任窮南下接管城市[15]。1949年4月南京解放後,歷任中共南京市委組織部幹部科科長、組織部副部長等職,負責南京市安徽省及贛東北地區的幹部調配審批工作[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1953年1月1日,江蘇省人民政府交通廳正式成立,壽松濤擔任首任廳長[17]。1953年9月8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決定成立江蘇省轉業建設委員會,壽松濤擔任委員[18]。1953年夏,調任華東航空學院院長兼黨委書記。1955年6月8日,高教部決定華東航空學院西遷[19]。1956年夏,壽松濤帶領3千餘名師生員工,順利遷往西安,並更名為西安航空學院。1957年10月,西安航空學院和西北工學院合併,改名西北工業大學,壽松濤任校長兼黨委第二書記,兼中國航空學會陝西分會會長、中國航空運動協會副主席等職[20]。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遭到迫害,在被造反派批判期間,突發急性白血症,於1969年1月20日在西安(一說北京)逝世。

後事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共陝西省委為壽松濤平反昭雪,恢復名譽[21]。1987年4月16日,骨灰從西安遷移至南京安放。2008年10月2日,壽松濤銅像在西北工業大學友誼校區老圖書館西側花園揭幕[22]。2012年4月3日,在紀念中共麗塢底支部成立85周年儀式上,壽松濤及夫人邊之先的骨灰回到家鄉諸暨市同山鎮麗塢底村安放[23]

參考資料

  1. ^ 何珠華. 沉甸甸的心意,有人从北京给诸暨寄了1000公斤的书. 浙江新聞. 2018-10-17. [失效連結]
  2. ^ 浙江省人物誌編纂委員會 (編). 浙江省人物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715. ISBN 7213022628. 
  3. ^ 諸暨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诸暨县志.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3: 989. ISBN 7213009230. 
  4. ^ 革命火种在这里播撒. 紹興日報. 2018-06-28: 10. 
  5. ^ 浙江省中國共產黨志編纂委員會 (編). 浙江省中国共产党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7: 92–94. ISBN 978-7-213-03500-5. 
  6. ^ 中共紹興市委黨史辦公室 (編). 中共绍兴党史大事记: 1919.5-1990.12. 杭州: 浙江大學出版社. 1992: 26–27. ISBN 7308010473. 
  7. ^ 於澤鋒. 寿松涛的革命生涯. 紹興日報. 2020-07-01: 12. 
  8. ^ 寿松涛:亲历南京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 中國南京紅色在線. 2020-11-15. 
  9. ^ 永城縣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 (編). 永城县志. 新華出版社. 1991: 284. ISBN 7501109869. 
  10. ^ 馬國福. 彭雪枫开辟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中). 河南日報. 2016-01-27: 15 [2022-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5). 
  11. ^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 (編). 中囯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 國防大學出版社. 2000: 284. ISBN 756261055X. 
  12. ^ 江蘇省銅山縣縣誌編委會 (編). 江苏省·铜山县志.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3: 48. ISBN 7500412169. 
  13. ^ 寧波市新四軍曁華中敵後抗日根據地研究會 (編). 发动群众创建根据地.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1: 224. ISBN 7801365518. 
  14. ^ 周日新 (編). 航空人物志. 航空工業出版社. 2003: 288. ISBN 7801833031. 
  15. ^ 寿松涛: 从老革命到西北工业大学首任校长. 澎湃新聞. 2021-05-20 [2022-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5). 
  16. ^ 侯志英; 張玉鵬 (編). 河南党史人物传·第三卷.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87: 218. ISBN 7215011046. 
  17. ^ 江蘇省地方志纂委員會 (編). 江苏省志·交通志·公路篇. 江蘇古籍出版社. 2001: 293. ISBN 7806436081. 
  18. ^ 江蘇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江苏省志·民政志. 方志出版社. 2002: 397. ISBN 7801227468. 
  19. ^ 李小聰; 吳秀青. 西工大人的大飞机情缘. 中國青年報. 2009-08-14 [2022-08-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05). 
  20. ^ 單錦珩 (編). 浙江古今人物大辞典·第2卷.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98: 226. ISBN 7210019529. 
  21. ^ 寿松涛. 永城黨史網. 2014-03-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1-04). 
  22. ^ 胡沛泉. 刘海滨、寿松涛铜像揭幕. 西北工業大學學報. 2008, (6). ISSN 1000-2758. 
  23. ^ 馬青華; 徐德文. 我市举行纪念中共丽坞底支部成立85周年仪式. 諸暨日報. 201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