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里·隆恰科夫
尤里·瓦連季諾維奇·隆恰科夫(俄語:Ю́рий Валенти́нович Лончаков,羅馬化:Yury Valentinovich Lonchakov,1965年3月4日—)是哈薩克斯坦出身的俄羅斯宇航員,曾兩次完成常駐國際空間站任務,並兩度進行太空行走。2013年9月退役。
尤里·隆恰科夫 | ||||
---|---|---|---|---|
出生 | 蘇聯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巴爾喀什 | 1965年3月4日|||
國籍 | 俄羅斯 | |||
職業 | 飛行員 | |||
獎項 |
| |||
航天生涯 | ||||
RKA宇航員 | ||||
軍階 | 俄羅斯空軍上校 | |||
在太空時間 | 200日18時39分 | |||
甄選 | 1997年 | |||
艙外活動總數 | 2 | |||
艙外活動時間 | 10時27分 | |||
任務 | STS-100 聯盟TMA-1/TM-34 聯盟TMA-13(遠征18) | |||
任務徽章 |
早年
1965年3月4日出生於蘇聯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巴爾喀什。1982年畢業於阿克糾賓斯克第22中學,後進入奧倫堡空軍飛行員學校,1986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後在波羅的海海軍艦隊航空部隊服役,歷任軍隊任機組指揮官、中隊高級飛行員和海軍航空旅指揮官等職務,有雅克-52、L-39、蘇-24、A-50、L-29、圖-134和圖-16等多種飛機的駕駛經驗,累計飛行時間超過1500小時。1995年進入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進修,1998年畢業[1]。
宇航員生涯
1997年入選加加林宇航員培訓中心宇航員候選人。1998年1月到1999年11月接受基礎太空飛行訓練,1999年12月獲得測試宇航員資格。
2000年9月28日,他被任命為奮進號航天飛機STS-100任務機組人員,2000年10月至2001年4月在美國林頓·約翰遜太空中心接受專門訓練[2]。
STS-100
協調世界時2001年4月19日18時42分,奮進號太空梭從肯尼迪航天中心LC-39A發射場升空,裝載加拿大臂2和包括隆恰科夫在內的7名STS-100任務隊員前往國際空間站[3]。2001年5月1日16時11分,載有相同任務隊員的奮進號太空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愛德華茲空軍基地成功降落[4]。
聯盟TMA-1/TM-34
2002年10月30日乘坐聯盟TMA-1前往國際空間站執行任務,10天後乘坐聯盟TM-34於協調世界時2002年11月10日0時4分成功在哈薩克斯坦阿爾卡雷克東北100公里處着陸[5]。總飛行時間為10天20小時53分[2]。
遠征18
莫斯科時間10月12日11時1分(北京時間15時1分),聯盟TMA-13載人飛船從哈薩克斯坦境內的拜科努爾發射場順利升空升空,前往國際空間站。飛船載有3人,其中隆恰科夫擔任聯盟TMA-13指令長及空間站工程師,美國宇航員邁克爾·芬克是隨航工程師,美國電腦遊戲開發商理查·蓋瑞特是太空遊客[6]。
2008年11月18日,隆恰科夫在空間站進行了一項地球物理試驗,試驗設備為遠征17成員事先安裝在星辰號服務艙外部的儀器。該設備能夠記錄近地空間電子流及質子流的變化,這些變化與地球雷雨現象及地震活動密切相關。該研究可以為地震的預測指明新方向[7]。
2008年12月23日,他和芬克順利完成了一次太空行走任務。包括在碼頭號對接艙外部安裝用於監測空間站周圍電磁強度的電磁測量裝置,在星辰號服務艙外安裝並拆卸相關實驗裝置。這是國際空間站遠征18任務隊員完成的首次太空行走,也是空間站歷史上的第119次太空行走[8]。
2009年3月10日19時22分(北京時間11日零時22分),他和芬克打開空間站艙門,開始了遠征18任務的第二次太空行走任務。他們再次安裝了一套實驗裝備,並對空間站俄羅斯艙段進行了修理維護[9]。
2009年4月8日11時16分(北京時間15時16分),載有遠征18任務隊員的聯盟TMA-13飛船返回艙平安降落在哈薩克斯坦傑茲卡茲甘市東北部草原。它原定於本月7日返程,但由於天氣原因而被推遲[10]。
- 生涯統計
# | 發射飛船 | 發射時間(UTC) | 任務代號 | 着陸飛船 | 着陸時間(UTC) | 時間總計 | 艙外活動次數 | 艙外活動時間 |
---|---|---|---|---|---|---|---|---|
1 | STS-100 | 2001年4月19日18時42分 | STS-100 | STS-100 | 2001年5月1日16時11分 | 11日21時31分 | 0 | 0 |
1 | 聯盟TMA-1 | 2002年10月30日3時11分 | 聯盟TMA-1/TM-34 | 聯盟TM-34 | 2001年11月10日0時4分 | 10日20時53分 | 0 | 0 |
2 | 聯盟TMA-13 | 2008年10月12日7時1分 | 聯盟TMA-13,遠征18 | 聯盟TMA-13 | 2009年4月8日7時16分 | 178日0時15分 | 2 | 10時27分 |
200日18時39分 | 2 | 10時27分 |
相關活動
2007年5月22日,隆恰科夫作為第十六屆「人在太空」國際學術會議俄羅斯宇航員代表,與焦立中、簡·弗朗考斯·卡瓦略和費俊龍等宇航員在清華大學參加了「清華學子與中外航天員面對面」活動,以自己的真實經歷向觀眾詳細介紹了航天員鮮為人知的太空生活[11]。
2011年5月14日,他和馬克西姆·蘇拉耶夫現身浙江省科技館,為浙江省科協主辦的「紀念人類太空飛行50周年宇航圖片展」揭幕,同時做客「科學咖啡館」,與浙江的天文愛好者進行交流[12]。
退役
2013年9月,隆恰科夫發布個人聲明,表示自己獲得了另一份更高薪的工作,並將不再擔任宇航員。隨後,辭職申請得到了指揮官的批准,2013年9月13日正式離職[13]。他也成為俄羅斯歷史上首次出現主動請辭的宇航員[14]。2014年3月開始擔任加加林宇航員培訓中心主任。
榮譽
圖集
-
遠征18
-
2008年12月23日太空行走
-
2009年3月10日太空行走
-
2013年6月14日
參考文獻
- ^ Biographical Data - Yury Valentinovich Lonchakov. NASA. [2019-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02.
- ^ 2.0 2.1 Yury Lonchakov. Korolev RSC "Energia". [2019-04-17].[失效連結]
- ^ STS-100: Полет тяжелый, но успешный. novosti-kosmonavtiki.ru. [2019-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17 (俄語).
- ^ NASA. STS-100 Mission Control Center Status Report #27. 2001-05-01 [2010-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11).
- ^ Soyuz TM-34 Mission to the ISS. RussianSpaceWeb.com. [2010-06-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3-25).
- ^ 聶雲鵬. 俄美宇航员与太空游客飞赴国际空间站. 新華社. 2008-10-12 [2019-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7).
- ^ 聶雲鵬.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进行预测地震试验. 中國太空網. 2008-11-19 [2019-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7).
- ^ 劉洋. 空间站宇航员完成太空行走. 人民網. 2008-12-25 [2019-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6).
- ^ 聶雲鵬. 国际空间站宇航员进行太空行走 将持续近6小时. 新華網. 2009-03-11 [2019-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7).
- ^ 聶雲鵬. 美国太空游客乘俄飞船平安返回地面. 新華網. 2009-04-08 [2019-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7).
- ^ 俄罗斯航天员:航天员生活如学生一样 天天面临考试. 中國網. 2007-05-12 [2019-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25).
- ^ 林丹. 俄罗斯现役宇航员逛西湖 惊叹西湖比太空还美. 錢江晚報. 2011-05-14 [2019-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17).
- ^ Юрий Лончаков покидает отряд космонавтов. Новости космонавтики. 2013-08-31 [2019-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9) (俄語).
- ^ 鍾通. 俄首次有宇航员主动辞职 为高薪跳槽申请已获批. 中國新聞網. 2013-09-09 [2019-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9-10).
- ^ 奥运火炬抵达阿穆尔州东方航天发射场建筑工地.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13-11-18 [2019-04-17].
- ^ Планка медали на мундире Ю. В. Лончакова. [2019-04-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02).
- ^ 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от 12 апреля 2011 года № 436 «О награждении медалью „За заслуги в освоении космоса"» (PDF). [2019-04-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