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圓(705年—768年),字有裕青州益都縣(今山東省青州市)人,祖籍清河郡東武城縣(今河北省衡水市故城縣),出自清河崔氏的清河青州房。

崔亮的八世孫。少時貧寒,好兵書,開元二十三年(735),詔舉遺逸,以「鈐謀射策」授武職。楊國忠西川節度使。崔圓前去拜見,楊國忠很看重他,以崔圓為節度巡官。安史之亂時,任節度使。拜為宰相。崔圓重用朱希彩,多次擊退了回紇軍。

軼事

崔圓少年時家境貧困潦倒,家住在江淮一帶,他的表叔李彥允刑部尚書。崔圓從南方來到京城,等候拜見李彥允,準備讓李彥允給自己謀求個小的職位。李彥允將崔圓安排在學院中,與自己的子侄們一起學習,但是對待崔圓很不好。一天晚上,李彥允作了一個夢,夢到自己被戴上刑具,有二三百個士兵簇擁着他來到一個大官府里,到了大廳前面,都高聲念着姓名傳呼進去,只見一個穿紫袍的人坐在案前,李彥允一看,原來是崔圓。於是就在台階下哀聲大叫饒命。穿紫袍的人笑着說:「先關押起來。」李彥允驚醒後非常害怕奇怪,告訴了夫人。夫人說:「應該好好招待他,怎麼知道不應驗呢?」從此以後李彥允對待崔圓一天比一天好起來,讓他到另一個院落里住下來,每天都在中堂請他吃飯。住了幾個月,崔圓請求離開,說要到江南一帶找個職務。李彥允和夫人趁這個機會準備了豐盛的宴席,讓全家兒女一起坐陪。吃完飯,崔圓拜謝說:「您對我恩重如此,真不知道怎麼感謝才好,將來怎麼報答呢?我常想,這樣是不是有點過分了,不知道什麼原因,請表叔明白說出來。」李彥允只是笑不回答。夫人說:「親表侄和自己的兒子一樣,只怕招待不周,有什麼恩惠慈愛的事?」李彥允這時起來上廁所,夫人趁機說:「你的好表叔前些天作了一個怪夢,夢到你將來一定會顯貴。以後你表叔受困遭難,事情在你的管轄範圍內,能不能網開一面,給予減免呢?」崔圓說:「哪有那樣的事?」李彥允回來後重複說了夫人的話,崔圓慌恐不安,手足無措,不知道說什麼。李彥允說:「江淮太遠,不是謀求上進的地方。我平常和楊司空熟,已經將你託付給他了。」當時楊國忠宰相遙領西川節度使,崔圓前去拜見,楊國忠非常禮遇,就奏明皇上任命崔圓為節度巡官,並掌管留後事。上任離開那天,李彥允又送給崔圓很多錢財。崔圓到西川還不到一年,正趕上安祿山叛亂,唐玄宗李隆基逃到川蜀,就讓崔圓擔任西川節度使。又過十多天,唐玄宗任命崔圓為宰相。等到京城剛剛收復後,投降安祿山的官員陳希烈等人一起都應該被誅殺,李彥允也在其中,已經定罪。崔圓當時是中書令,詳細審定,真的全都派兵包圍捉了起來,全都點過了姓名,宣判按法治罪。點到李彥允,李彥允高呼:「宰相記得當年的夢嗎?」崔圓點點頭,於是就判先把李彥允關押起來。事後,崔圓上表奏明事情,請求用自己的官職贖李彥允的罪。唐肅宗李亨准許了,特別詔令免除李彥允死罪,流放到嶺南[1]

安祿山反叛後攻陷東、西兩京,王維鄭虔張通都在安祿山的朝中任職。待到唐肅宗李亨清除叛亂、收復兩京後,他們都被囚禁在楊國忠的舊宅。宰相崔圓將他們三人召到自己的家中,讓他們在他家的幾處牆上繪畫。當時,這三個人都認為崔圓的功勳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趕得上,都希望他能幫忙解救自己。因此都精心構思,精心繪畫,一心想將壁畫畫得最好。壁畫完成後,他們三個人都得到了寬大處理。有的人被貶降到外地,去的也是比較好的地方[2]

家庭

八代祖

七代祖

  • 崔亮,北魏吏部尚書、左僕射、貞烈公[3]

五代祖

四代祖

曾祖

祖父母

父母

兒子

  • 崔褒

延伸閱讀

[]

 舊唐書·卷108》,出自劉昫舊唐書
 新唐書/卷140》,出自《新唐書

參考資料

  1. ^ 《太平廣記·卷第一百四十八·定數三》:崔相國圓,少貧賤落拓,家於江淮間。表丈人李彥允為刑部尚書。崔公自南方至京,候謁,將求小職。李公處於學院,與子弟肄業,然待之蔑如也。一夜,李公夢身被桎梏,其輩三二百人,為兵杖所擁,入大府署,至廳所,皆以姓名唱入,見一紫衣人據案,彥允視之,乃崔公也,遂於階下哀叫請命。紫衣笑曰:「且收禁。」驚覺甚駭異,語於夫人。夫人曰:「宜厚待之,安知無應乎!」自此優禮日加,置於別院,會食中堂。數月,崔公請出,將求職於江南。李公及夫人因具盛饌,兒女悉坐。食罷,崔公拜謝曰:「恩慈如此,不如何以報效?某每度過分,未測其故。願丈人示之。」李公笑而不為答。夫人曰:「親表侄與子無異,但慮不足,亦何有恩慈之事。」李公起,夫人因謂曰:「賢丈人昨有異夢,郎君必貴。他日丈人迍難,事在郎君,能特達免之乎?」崔公曰:「安有是也?」李公至,復重言之。崔公踧踖而已,不復致詞。李公云:「江淮路遠,非求進之所。某素熟楊司空,以奉托。」時國忠以宰相領西川節度,崔既謁見,甚為楊所禮,乃奏崔公為節度巡官,知留後事。發日,李公厚以金帛贈送。至西川,未一歲,遇安祿山反亂。玄宗播遷,遂為節度使,旬日拜相。時京城初克復,協從偽官陳希烈等並為誅夷。彥允在數中,既議罪。崔公為中書令,詳決之,果盡以兵仗圍入,具姓名唱過,判雲准法。至李公,乃呼曰:「相公記昔年之夢否?」崔公頷之,遂判收禁。既罷,具表其事,因請以官贖彥允之罪。肅宗許之,特詔免死,流嶺外。
  2. ^ 《太平廣記·卷第二百十二·畫三》:安祿山之陷兩京,王維、鄭虔、張通皆處於賊庭。洎克復。俱囚於楊國忠舊宅。崔相國圓因召於私第。令畫名畫數壁。當時皆以圓勛貴莫二,望其救解。故運思精深,頗極能事。故皆獲寬典。至於貶降,必獲善地。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全唐文·卷三百十八·唐贈太子少師崔公神道碑》:《禮》之《中庸》曰:「父為士,子為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是禮也,於國為恩,於人為孝。朝廷贈趙公之先人故晉州司法參軍贈清和太守,三至太子少師,裦少師之德,揚趙公之孝,國之恩也。《書》之《洪範》曰:「是訓是行,以近天子之光。」趙公奉若少師之訓,為國股肱,翊大君之明,可謂忠矣。《傳》曰:「有明德者,必昌於後世,後必有達人。」故叔梁紇有子曰文宣王,陳仲弓有孫曰司空群。積德於身,以垂厥後,猶洪河廣大於涓流,太山峻極於邱陵。蘊百行,惟少師;宣六德,惟趙公。父慈子孝,移孝於忠,盛矣哉!維烈山氏以稼穡代畋漁,伯夷以秩禮諧神人,太公以大勛平禍亂,季子以讓德辭社稷,崔氏其後也。有魏名臣炎,降至宋度支郎中贈冀州刺史元孫,隕身成名,興起百代。生魏吏部尚書左僕射貞烈公亮,六為吏部郎,三為吏部尚書,再為大中正連部二千石,一為大將軍,歷侍中、太常、光祿大夫。男為部官,女為九嬪。與伯父之子僕射休首出群姓,為海內甲門。孫曰肇師,以令望為中書侍郎,以才辯為聘梁使。中書孫諱道淹,北齊安州總管掾。生少師之祖諱方騫,皇朝萬年主簿、臨洺子。臨洺子生少師烈考諱貞固,皇朝武功主簿、贈吏部尚書。娶趙郡李氏,新定之子、高都之侄,中外之甲,光標士林。少師諱景至清河東武城人也。三歲丁太夫人憂,十二居武功艱,號哭無時,鄰里輟相。終制讀書,歲不踐閾,一覽數紙,終身不忘。年十七,與親兄睃一舉明經,同年擢第。二十三調補梁州南鄭縣尉,以能政聞。轉蜀州晉原縣尉,以清白器干為按察使倪若水錶薦大理評事。以親累貶利州葭萌丞,歷梓州鹽亭丞、晉州司法參軍。公風度詳雅,器宇方深,有道者悅之而不厭,不仁者憚之而遷善。蘧瑗在衛,衛多君子;子賤居魯,魯有賢人。若至聽詞必察,臨事能斷,吏不忍欺,人不敢犯。刺史齊景胄洎州長舉公清明中正,差充支使,畢構代齊,假為判官。開元三年終於官舍,春秋四十,權厝於邙山元元廟西北原。公之逝也,宗族嘆曰「孝可以動神而不壽」,僚友嘆曰「仁可以師天下而不貴」,聞者嘆曰「清可以激貪俗而不昌」。命矣天乎!盛德不興,宜其後也。夫人滎陽鄭氏,皇朝兵部郎中衛州刺史元昇之子,吏部侍郎平章事愔之女弟,以德范儀少師,以才明訓趙公。天寶十二年,享齡六十九,終於京兆崇賢里,殯於長安南杜陵原。有一子二女。神龍中,申明舊詔,著之甲令,以五姓婚媾,冠冕天下,物惡大盛,禁相為姻。隴西李寶之六子,太原王瓊之四子,滎陽鄭溫之三子,范陽盧子遷之四子、盧輔之六子,公之八代祖元孫之二子,博陵崔懿之八子,趙郡李楷之四子,士望四十四人之後,同降明詔,斯可謂美宗族人物而錶冠冕矣!在周則邵單為公族,媯嬴為上國,西京竇傅之貴,東漢袁楊之盛,魏以荀陳為德門,南朝以王謝為高望,方之於公,川谷江海也。嗣子圓,以文學早知名,射策上第,官曆台省。尋拜蜀郡長史兼御史中丞,加節度使。時安祿山起幽朔,連陷潼關,齎表腰金,懇迎元宗。省表垂泣,召宰相謂曰:「世亂識忠良,今見之矣。」除中書侍郎,益州長史、節度等如故。及乘輿至蜀,朝廷羽儀,如京之制,終古難之。肅宗幸彭原,將復天下,以劍南無事,不假此人,詔赴行在,咨以締構。扈從遷宮,日月並照,元宗獲申聖慈,肅宗獲早聖孝。酇侯功大,博陸賞尊。詔曰:「一匡天下,大庇生人,遷特進中書令集賢殿大學士,修國史,封趙國公。」昔成王以曲阜命周公,王曰叔父,親親也;以營邱命太公,王曰叔舅,賢賢也。惟肅宗亦以趙國錫崔公,今上以少師贈先公,三供之極教也。後轉太子少師兼御史大夫東京留守,尋為工部尚書揚州長史浙江東西三道觀察使吏部尚書知省事,餘如故。又轉尚書右僕射。四年某月日,龜筮葉吉,奉少師滎陽夫人之喪,合祔於東就河南邙山之某原,禮也。世傳清白,子孝臣忠,山東士大夫以五姓婚姻為第一,朝廷衣冠以尚書端揆為貴仕,惟公兼之。清河崔氏,至趙公三代僕射,可謂盡善矣!泰山羊衢,世傳清德;北海范毓,兒無常親。總此二者,為公家法。華學放史氏,敢播風烈焉。昔孔悝銘鼎,備舉前代;史克頌魯,獨美僖公。用以誕敷先人,昭示後代,在禮然也。今之作頌,書國家之孝理,列聖君之得人。崔氏之世緒,少師之懿範,趙公之孝思,士風祖德,永為不朽。崔氏之門,為不朽矣!若終者,華安得不頌之?其文曰:   周之上公,讓為大夫。秦之司徒,家於冀都。伯從清河,德緒繁多。仕至揚州,出將封侯。惟德惟器,魏之中尉。降及元魏,群從並貴。才如尚書,德如評事。古之廷評,伏念惟刑。我聞德聲,繼佐葭萌。安道和俗,化行三蜀。彼汾之曲,片言折獄。清風人穆,升聞輦轂。葦轍蒲帷,公行不歸。哲人其萎,後賢用微。滎陽夫人,柔明佐君。嫁有嘉聞,首代馨芬。高陽才子,唐虞多士。克先趙公,大雅爰起。有子如是,可謂孝矣!崇原既平,伊洛攸清。永安厥靈,萬有斯年,子孫以寧。
前任:
郭英乂
唐朝尚書右僕射
(非宰相)
766年—767年
繼任:
田神功
前任:
裴冕
唐朝尚書左僕射
(非宰相)
767年—768年
繼任:
田神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