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安門之戰

左安門之戰是後金於1629年己巳之變爆發之後,皇太極率領八旗軍袁崇煥遼軍之間的一場戰役,因發生於左安門而得名。

這場戰鬥,是明清雙方軍隊位於北京城外的一次戰鬥,為袁崇煥遼軍與八旗軍的一次接觸。

戰役過程

十一月下旬,皇太極駐紮於北京城外。當時袁崇煥、祖大壽營於城東南隅,豎立柵木安營紮寨。皇太極得知情報,於是下令八旗軍列陣,逼之而營,尋找機會攻擊袁崇煥遼軍。[1]

十一月二十七日,皇太極派遣先鋒隊伍,試探左安門陣地。 袁崇煥的遼軍炮擊退之。遼將於永綬,鄭一麟營,炮藥失火,兵立火中不敢退。袁崇煥當即給賞,每人二十兩白銀。[2]

根據八旗軍記載,有正黃旗軍官,台弼善,當場陣亡。因為正黃旗是皇太極親兵部隊,左安門之戰是明確記載皇太極參與,所以這名軍官的陣亡戰鬥是指左安門之戰。[3]

雙方短暫接觸後,鑑於袁崇煥駐軍固守,而且營壘太堅固了,不容易打。同時皇太極希望避免傷亡,保存實力,所以放棄了強攻。[4]

袁崇煥千里勤王,於北京城下十一月二十日二十七日,打贏廣渠門之戰,左安門之戰,兩戰皆捷。

結果

此戰前後的後金軍駐紮南海子,此地又名南苑,為皇家貴族勛戚的園林莊園。後金軍在此收集到豐富馬匹物資,於是皇太極給各隊伍分配馬匹物資, 並確保每一個人都能騎馬。[5][6]

袁崇煥請鄉民為嚮導,派五百名炮手隊伍,抵達南海子後金軍之外一里,放炮騷擾。 [7]同時袁崇煥繼續集結隊伍,聯絡更多遼軍步兵匯合,積蓄力量。[8]

明朝皇帝特召崇煥慰勞有加,賜玉帶彩幣六束,鎮總兵祖大壽玉帶彩幣四餘。大將各緋蟒一襲,戶部給各軍芻粟。但是也有的大臣感到不安,他們迫切希望進行一次決戰來徹底擊退敵人,因此譴責袁崇煥。然而,參與譴責的大臣對於軍事戰略和作戰計劃並不了解,因此認為袁崇煥膽怯無能。甚至謠言四起,指責袁崇煥與敵軍勾結。[9]

北京城外的勛戚大臣等人對袁崇煥極度不滿,例如南海子莊園被八旗軍占據了,於是紛紛向朝廷告狀,曰:袁崇煥名為入援,卻聽任後金軍劫掠焚燒民舍,不敢前去阻攔,城外的外戚勛臣的莊園土地,被後金軍蹂躪殆盡。[10]

皇太極對袁崇煥不能戰勝,便施用「反間計」,陷害袁崇煥,散播傳言袁崇煥勾結八旗軍。[11]

崇禎皇帝在多方因素影響下,命令錦衣衛逮捕袁崇煥督師。[12]遼軍見督師被逮捕,全體譁變。[13]

當時袁崇煥在都城集結遼軍大約士兵二萬人,戰馬一萬一千,盡數同祖大壽離開都城,奔回山海關。[14]同時有一批遼軍步兵,自山海關出發到通州城外,本要匯合袁崇煥,得知情況後遂跟祖大壽一起跑回山海關。[15]

參考資料

  1. ^ 《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五,天聰三年十一月:「 戊申。上聞袁崇煥、祖大壽、復聚敗兵。營於城東南隅。豎立柵木。因令我兵列陣。逼之而營。 上與諸貝勒、率輕騎。往視進攻之處。雲、路隘且險。若傷我軍士。雖勝不足多也。此不過敗殘之餘耳。何足以勞我軍。遂還營。」
  2. ^ 周文郁《邊事小紀》卷一,遼師入衛紀事:「二十五,二十六日,奴陳兵於前戰處,似進不進,蓋欲疲我也。 二十七日,奴攻外羅城南面,城上下炮擊退之。遼將於永綬,鄭一麟營,炮藥失火,兵立火中不敢退,公當即給賞,每人二十金。 二十八休兵一日。 二十九日,用鄉導任守忠策,以五百火炮手,潛往海子,距賊營里許,四面攻打,賊大亂,隨移營出海子。」
  3. ^ 福隆安,《欽定八旗通志》 卷二百九,忠義傳:「台弼善。滿洲正黃旗人。 姓扎庫塔氏。世居噶哈禮璧翰之鄂里噶山。 天聰三 年。隨大兵征明北京。 與明經畧袁崇煥力戰陣亡。恩賜騎都尉世職。視其秩賜金」
  4. ^ 《滿文老檔》,太宗皇帝第三函第十九冊,天聰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聞我軍擊敗後所餘之袁都堂軍,即於城東南隅,安營紮寨。遂令我兵往攻。命兵列陣,逼近而營。汗率諸貝勒及少數隨從,往視進攻之處,雲、入處堅隊。若我軍士被傷雖然勝何益?總之,此乃潰散之兵,對於我等又何足為患?遂引軍還。」
  5. ^ 《滿文老檔》,太宗皇帝第三函第十九冊,天聰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大軍駐營北京南苑。凡男女逃竄者,悉招至,給以告示,釋之歸。二十五日,自克遵化以來,所獲馬騾,按甲分給。昔分貝勒各取馬三、駝二。每旗給馬二十,以資旗內永無馬匹者暫騎。」
  6. ^ 《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五,天聰三年十二月:「乙巳。大軍駐南海子。凡男女逃竄者、盡招至。給與告示。縱之歸。丙午。 上命自克遵化以來。所獲馬驛。均賞兵丁。人各一匹。」
  7. ^ 周文郁《邊事小紀》卷一,遼師入衛紀事:「二十九日,用鄉導任守忠策,以五百火炮手,潛往海子,距賊營里許,四面攻打,賊大亂,隨移營出海子。」
  8. ^ 程本直《漩聲記》卷一:「於是乎不復逼京師而惟出沒於海子、采囿之間以觀我動靜也。使寬從數日,崇煥不待步兵後到,吾知其可不勞我兵而力遁也。甯獨良鄉、固安可保無虞也,即永平灤州何至受其蹂躪若此慘也。而何天之不悔禍也?」
  9. ^ 屈大均,《皇明四朝成仁錄》卷一,崇禎朝畿輔死事傳:「 二十七日,敵轉攻左安門,崇煥揮兵奪攻,具殲一頭目。 上特召崇煥慰勞有加,賜玉帶彩幣六束,鎮總兵祖大壽玉帶彩幣四餘。大將各緋蟒一襲,戶部給各軍芻粟。崇煥初兼程赴援,步兵在後,意步兵至始合戰。時百官士庶在圍城內,刻不自安,亟思一戰退敵,而不知軍機方略,咸謂督師怯懦,甚者污與敵合而交諛滿帥。」
  10. ^ 余大成《剖肝錄》卷一:「時有中官在圍城之中,思旦夕解圍,咎煥不即戰,而中官勳戚有莊店邱墓在城外痛其(蹂躪),咸謂煥玩兵養敵,流言日布,加以叛逆。」
  11. ^ 《太宗文皇帝實錄》卷五,天聰三年十一月:「戊申...先是、獲明太監二人。令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甯完我、巴克什達海監守之。至是還兵。高鴻中、鮑承先、遵 上所授密計。坐近二太監。故作耳語雲。今日撤兵。乃 上計也。頃見 上單騎向敵。敵有二人來見 上。語良久乃去。意袁巡撫有密約。此事可立就矣。時楊太監者。佯臥竊聽。悉記其言…庚戌。縱楊太監歸。後聞,楊太監、將高鴻中、鮑承先之言,詳奏明主。明主遂執袁崇煥入城、磔之。錦州總兵祖大壽大驚。率所部奔錦州。掠奪民物。毀山海關而出。」
  12. ^ 汪楫《崇禎長編》卷二十九,崇禎二年十二月:「辛亥朔,督師袁崇煥總兵滿桂黑雲龍等,錦衣衛堂官召對逮督師尚書袁崇煥於獄令總兵滿桂總理関寧兵馬與祖大壽黑雲龍會同馬世龍施洪謨等立功。」
  13. ^ 汪楫《崇禎長編》卷二十九,崇禎二年十二月,祖大壽奏疏沙鍋左安等門兩戰皆捷:「甲戌,總兵祖大壽疏言...二十日二十七日沙鍋左安等門兩戰皆捷城,上萬目共見何敢言功,露宿城濠者半月何敢言苦,豈料城上之人聲聲口口只說遼將遼人都是奸細誰調你來,故意丟磚打死謝友才李朝江沈京玉三人,無門控訴,選鋒出城砍死劉成田汝洪劉友貴孫得復張士功張友明六人,不敢回手,彰義門將撥夜拿去都做奸細殺了,左安門拏進撥夜高興,索銀四十六兩才放,眾兵受冤喪氣不敢聲,言比因袁崇煥被拿,宣讀聖諭三軍放聲大哭,臣用好言慰止且令奮勇圖功以贖督師之罪,此捧旨內臣及城上人所共聞共見者,奈訛言日熾兵心已傷。初三日夜哨見海子外營火發兵夜擊,本欲(拼)命一戰期建奇功以釋內外之疑,不料兵忽東奔,臣同副將何可綱張弘謨及參游都守竭力攔阻多方勸諭,人眾勢解收挕不來此時在臣不難即死自明,誠恐兵丁一散再集更難,且諭且行沿途禁約仍梟示生事者十數人,所過地方毫無騷擾,行至玉田...適閣部孫承宗總督劉策関院方大任各差官亦諭臣期復遵化在諸將莫不慨然,而眾軍齊言,京師城門口大戰堵截,人所共見,反將督師拏問,有功者不蒙升賞,陣亡者暴露無棺,帶傷者呻吟冰地,立功何用,即復遵化,皇上那得知道我們的功勞,既說遼人是奸細,今且回去讓他們廝殺,擁臣東行,此差官所目擊者,及到山海関,閣部孫承宗差總兵官馬世龍賫捧聖諭將到傳令札營於教軍塲迎接,眾兵眼望家鄉齊擁出関,臣即止於関外歡喜嶺,同所統官旗人等,聽宣讀畢皆痛哭流涕,舉手加額,臣因眾軍感泣,諭之曰,遼兵素受國恩,頗稱忠勇,今又蒙朝廷特恩寬宥,若不建功,何以生為眾軍聞言又復泣下務立奇功,仰荅聖恩於萬一矣。」
  14. ^ 畢自嚴《度支奏議》卷十,遵旨查明援兵實數疏:「除祖大壽兵丁二萬人。戰馬一萬一千匹。費用不貲。倏忽東潰外…崇禎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具題。」
  15. ^ 汪楫《崇禎長編》卷二十九,崇禎二年十二月:「大學士孫承宗疏言,本月初三日通州城守者了見遼兵三五成羣紛紛東下,臣即令人招撫而鳥獸竄矣又初四日午時偵探人自西回始知祖大壽率全軍東潰,並新至步兵兩營,亦有尾之而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