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拉塞爾蘇斯環形山

帕拉塞爾蘇斯環形山(Paracelsus)是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古老的大撞擊坑,約形成於前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十三世紀瑞士德國醫生鍊金術士利普斯·奧里歐勒斯·德奧弗拉斯特·博姆巴斯茨·馮·霍恩海姆(1293年-1541年),1970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帕拉塞爾蘇斯環形山
阿波羅15號拍攝的帕拉塞爾蘇斯環形山,美國宇航局照片
緯度22.92°S
經度163.44°E
直徑85.9公里
深度2.8公里
余經日出時198°
命名來源帕拉塞爾蘇斯

描述

 
阿波羅17號拍攝的南向斜視圖。

該隕坑西側毗鄰巴爾比耶環形山;西北偏西坐落着西哈諾環形山茲威基環形山費爾特拉格特環形山坐落在它的東北;東南則是范德格拉夫環形山澤林斯基環形山。帕拉塞爾蘇斯環形山的南面靠近智海 [2]。 該環形山的中心月面坐標22°55′S 163°26′E / 22.92°S 163.44°E / -22.92; 163.44,直徑85.9公里[3],深度2.8公里[1]

帕拉塞爾蘇斯環形山呈多邊形狀,已明顯損毀。外壁因撞擊侵蝕而趨平緩,北側布滿無數道狹窄的切谷,西北側坐落着衛星坑帕拉塞爾蘇斯 Y,側附靠着衛星坑帕拉塞爾蘇斯 P;隕坑內側壁寬窄不勻,且顯示細微的階地痕跡,部分地區這些特徵正對着坑底中心。該隕坑的坑壁高出周邊地形1380米[1],內部容積約6500立方千米[1]。碗狀的坑底可能曾被熔岩淹漫,表面較為平整。南部區散布着一些細小的隕坑;中心點偏東坐落着一座高約860米的細長中央峰,該山峰是由鈣長石(A)、輝長岩-蘇長岩-橄長岩及斜長石含量為85-90%的斜長岩(GNTA1)所組成。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帕拉塞爾蘇斯環形山坑的衛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

 
LAC-103 月圖
帕拉塞爾蘇斯 緯度 經度 直徑
C 21.7° S 165.1° E 24 公里
E 23.0° S 167.2° E 66 公里
G 24.6° S 165.7° E 27 公里
H 26.0° S 166.2° E 12 公里
M 26.1° S 163.0° E 41 公里
N 25.4° S 162.0° E 7 公里
P 24.9° S 161.7° E 63 公里
Y 21.5° S 162.7° E 26 公里
  • 衛星坑帕拉塞爾蘇斯 E和帕拉塞爾蘇斯 P形成於前酒海紀[1]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Crater Paracelsus on LAC-103 map (PDF).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5). 
  3.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6-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7).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