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忠靈廟

建國忠靈廟(日語:建国忠霊廟建國忠靈廟けんこくちゅうれいびょう Kenkoku Chūreibyō)是位於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校園內,由滿洲國政府設立的神社。建國忠靈廟是建國神廟攝廟,由逾14萬名青少年無償參與修建,在1940年(康德七年)9月18日落成,佔地42.98萬平方米,用以祭祀戰死的日本和滿洲國軍人,被後世中國大陸學者喻作「東北地區最大的靖國神社」。1987年10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第四批吉林省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10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其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國忠靈廟址今作倉庫之用,其正門前的空間則成為居民休憩的廣場。

建國忠靈廟
建国忠霊廟建國忠靈廟けんこくちゅうれいびょう Kenkoku Chūreibyō
建國忠靈廟拜殿
基本資訊
位置滿洲國新京特別市
(今中華人民共和國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校園內)
座標43°50′24″N 125°18′59.1″E / 43.84000°N 125.316417°E / 43.84000; 125.316417
宗教神道
主祭神為滿洲國而戰死的日本和滿洲國官員、軍人、警察
例祭見下
社格招魂社日語招魂社
建築詳情
本殿構造內向型院落布局
奠基1936年(康德三年)
竣工1940年(康德七年)9月18日
內部面積42.98萬平方米
地圖
地圖
官方名稱偽滿建國忠靈廟舊址
類型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評定時間2019年10月7日
參考編碼8-0555
時代1940—1945年

背景、位置與名稱

1932年(大同元年),日本攻佔中國東三省,並扶持滿洲國成立,定都長春。1934年(康德元年),清遜帝溥儀被日本扶植成為滿洲國皇帝,長春更名「新京[1]關東軍在1935年(康德二年)首先建議設立招魂社日語招魂社,及後「滿洲國招魂社建設準備委員會」成立[2]。有關決定案在1936年(康德三年)通過,委員會解散,並隨即設立「護國廟建設委員會」,開始建設「護國廟」;滿洲國軍政部最高顧問佐佐木到一擔任委員長,滿洲國國務院總務廳官員相賀兼介擔任幹事,滿洲國國務院建築局負責設計及監理[2]。日本為在滿洲國推崇神道,而在關東軍的指揮下加緊步伐興建忠靈廟[3][4]。由於新京附近一帶是九一八事變後首個激戰後攻陷的城市,因此時稱「護國廟」的建國忠靈廟選址新京。「護國廟」後因滿洲國國務院總務廳指示而改為「建國廟」,最終定名「建國忠靈廟」[2][5]:34

歷史

儘管第一期的工程開工於1936年(康德三年)5月,建國忠靈廟的設計、計劃自1936年(康德三年)1月起經過了3年時間。建築風格採用中式宮殿風格,牆壁採用混凝土壁面並施以日本宮殿常用的特製漆。雖然以在滿洲當地取材為方針,因為當地沒有適合的陶土以製造琉璃瓦,而自日本進口了瀨戶地區製造的青琉璃瓦。[5]:35,36

建國忠靈廟(當時稱護國廟)的地鎮祭日語地鎮祭於1936年(康德三年)4月舉行,由鄭孝胥為首的滿洲國官員和東條英機為首的關東軍幹部舉行。1936年(康德三年)5月第一期動工,儀式由國務總理大臣張景惠舉行。最初的設計中,護國廟坐南朝北,後更改為背向日本伊勢神宮和東京,面朝西北方向。[5]:36

建國忠靈廟於1940年(康德七年)9月18日完工,但由於關東軍在七七事變後把絕大部分財力用於侵華戰爭,因此中門、園林等的一些設施最終沒有落成,當局又因缺乏黃金而以黃漆代替金箔[2]。工程總投資了160萬滿洲國圓,共動用了17萬人次,逾14萬名青少年無償參與,時序如下[2][6][7][8]

年份 工程項目
1936年(康德三年) 展開第一期工程,建設本殿和廟務所。
改變建築角度,因而被迫擴大佔地面積。
1937年(康德四年) 展開第二期工程,建設祭殿、靈殿、禁域空間、水池。
1938年(康德五年) 展開第三期工程,建設配殿、角樓、神門、迴廊、中門、洗手所、前門、側門、中門、西門等。

由於關東軍多次戰敗、滿洲國軍又受到抗日力量襲擊,建國忠靈廟祭祀的陣亡軍人數量急劇上升,由1942年(康德九年)春的28,917人增至1944年(康德十一年)秋的40,850人;同時,滿洲國政府因戰況不利和經濟問題而不能組織大規模的祭拜,因此後來的祭拜規模日益減少,參加人數也大減[8]。1945年(康德十二年),蘇聯向日本宣戰,進攻中國東北的關東軍,滿洲國將近滅亡;日本人燒燬建國神廟,但建國忠靈廟不影響滿洲國的國體日語国体,因此未被毀壞[9]

滿洲國滅亡後

滿洲國滅亡、日本戰敗投降後,國共內戰爆發,長春發生多次激烈的戰事,並多次易手,但中國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均有保護建國忠靈廟[8]。內戰結束後,建國忠靈廟一帶被劃入軍事院校控制區,劃歸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航空大學(當時名為解放軍空軍第一預科總隊),建國忠靈廟因而受保護,沒有在大躍進文化大革命時受到嚴重的破壞,直至1980年代仍是完好[8]。雖然如此,建國忠靈廟至今出現了不少損毀,例如本殿牆壁和天花的裝飾被火燒燬,外牆在文化大革命被噴漆;建國忠靈廟年久失修,而且民眾缺乏保護意識,亦造成其他的損壞[10]

1987年10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四批吉林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把建國忠靈廟以「偽滿建國忠靈廟遺址」的名義列為其一,歸類為「日本帝國主義侵華重要罪證遺址」;省政府並指示組織有關部門為包括建國忠靈廟在內的文物保護單位制定保護措施,例如劃定保護範圍、作出標誌說明[11]。2019年10月1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把建國忠靈廟以「偽滿建國忠靈廟舊址」的名義列為其一,歸類為「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12]。目前,建國忠靈廟被用作倉庫,正門前的空間則成為居民休憩的廣場[13]。建國忠靈廟的文物保護工作受其歸屬權問題制肘,因為建國忠靈廟雖然是文物保護單位,但仍是軍隊財產,文物管理單位與建國忠靈廟擁有者存在分歧;加上管理單位沒有專業人員和資金,暫時未有修復計劃[10]

境內

建國忠靈廟佔地42.98萬平方米,建築方向依據伊勢神宮的方位(參拜時面朝伊勢神宮方向)[2]。該廟入口朝西北方,從而順應關東軍「廟之方位將來之帝宮」的主張;在祭祀活動中,參加者向東南方參拜,朝向伊勢神宮供奉的天照大神[2]。建築群採用中國傳統的內向型院落布局,把主要建築排列在中軸線上,令建築群具備內向性和均衡性;建築軸線上呈高差變化,相同於《清式營造則例》提出的四合寺觀平面布置方法[2]

建國忠靈廟前門的後方有一道長約700米、寬56米的曲線參道,參道兩側有洗手所和焚香爐[2]。廟內的建築空間從外而內有外庭、內庭和禁域,三個空間的地位向內遞增[2]。外庭長160米、寬130米,佔地2.08平方米,能容納15,000人,供日本軍人、學生和社會團體參拜;經過神門可由外庭進入內庭,內庭是邊長83米、佔地6,831平方米的正方形廊院式空間,為建國忠靈廟建築群的核心部分,可容納3,000人;禁域以靈殿為中心,長68米、寬34米,被認為是建國忠靈廟最神聖的空間,只允許神職進入[2]

祭事

建國忠靈廟由滿洲國祭祀府管理,用作供奉為滿洲國而戰死的日本和滿洲國官員、軍人、警察[8][6][14]。廟內共供奉了24,141名被譽為「日滿英靈」的陣亡者,包括武藤信義以下的19,877名日本人,以及朱家訓以下的4,264滿洲國軍軍人[4]建國神廟供奉的天照大神是「滿洲帝國建國之元神」,建國忠靈廟裡的祭祀對象則是滿洲國成立時出現的護國之神,地位低於天照大神;「護國之神」要護衛天照大神,因此建國忠靈廟成為建國神廟的攝廟[9][8]

根據統計,滿洲國政府在建國忠靈廟舉行了約20次大祭、近10次中祭,以及數次小祭;其中,1940年(康德七年)9月18日(即建國忠靈廟落成當天,亦是九一八事變紀念日)舉行的開廟祭是規模最大的一次,歷時五天,溥儀亦有出席,廟外舉行了默禱和遙拜儀式[8]。滿洲國政府曾頒布敕令,規定建國忠靈廟舉行的祭祀分為大祭、中祭和小祭三類,各項祭祀如下[8][15]

類別 項目 內容 每年舉行日期
大祭 例祭日語例祭 建國日祭 紀念為滿洲國建國而陣亡的死者 3月1日
春例祭 5月31日
秋例祭 9月19日
臨時祭 遷座祭 不詳 不適用
合祀祭 祭祀新合併到建國忠靈廟的死者 不適用
中祭 萬壽節 溥儀生辰日,他需要代表滿洲國為天照大神舉行感謝禮 農曆二月初六
紀元節祭 紀念紀元節 2月11日
天長節祭 紀念天皇誕生日 4月29日
訪日宣詔紀念 紀念溥儀在1935年訪問日本後返回新京發布詔書 5月2日
祈谷祭 祈求糧食豐收,與日本祈年祭日語祈年祭相同 穀雨
遠神祭 類似日本盂蘭盆節 7月15日
嘗新祭 神嘗祭日語神嘗祭大致相同 10月17日
小祭 歲旦祭 不詳 1月1日
月旦祭 每月1日(1月1日除外)
月次祭 每月15日
歲暮祭 12月31日
其他小祭

滿洲國政府頒佈了《對於建國神廟及其攝廟不敬罪處罰法》,禁止對建國忠靈廟的不敬行為,違者可被判囚七年以下[4]。滿洲國統治下的青少年學生被要求每天向國都新京的方向行鞠躬禮,遙拜滿洲國皇帝溥儀、建國神廟(供奉天照大神)、建國忠靈廟[5]:40

評價

由於建國忠靈廟供奉為滿洲國而戰死的日本和滿洲國官員、軍人、警察,建國忠靈廟被後世中國大陸學者評作「靖國神社的滿洲版」、「東北地區最大的靖國神社」等等[8][6][14]。關東軍加緊步伐興建忠靈廟的舉動被中國大陸認為是日本強行在滿洲國推崇神道,企圖把神道奉為國教,並急欲控制當地人民思想之舉[3][4]。《遼寧日報》認為,對日本人來說,修建此廟後可以通過祭祀來強化他們的民族意識,並增強民族自豪感;對滿洲國統治下的國民來說,宗教思想可用作同化,減低他們反抗日本的意識[4]。滿洲國要求其統治下的青少年學生每天行鞠躬禮被認為是「麻醉人民的思想」的舉動[6]。滿洲國政府又以建國忠靈廟的各項祭祀來向官吏灌輸「盡忠報國」的思想,滿洲國最高學府建國大學的校歌亦有「建國忠靈廟,是我們的歸宿」這句歌詞[16]。吉林省人民政府在1987年10月公佈第四批吉林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時,把建國忠靈廟歸類為「日本帝國主義侵華重要罪證遺址」[11]

參見

參考資料

  1. ^ 历史上的今天:日本策划成立"满洲国". 新華網. 2016-02-16 [2016-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7).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周嫵怡; 李之吉. 偽滿建國忠靈廟建筑空間布局研究. 吉林建築工程學院學報. 2011, 28 (1). 
  3. ^ 3.0 3.1 劉春傑. 试论伪满时期日本对中国东北的侵略形式. 學術交流. 2015, (2). 
  4. ^ 4.0 4.1 4.2 4.3 4.4 偽滿建國忠靈廟鼓動日本人控制中國人. 遼寧日報. 2015-06-10 [2016-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7). 
  5. ^ 5.0 5.1 5.2 5.3 曲暁范. 傀儡国家満洲国の「靖国神社」 - 「新京建国忠霊廟」の建造プロセスおよび満洲国当局の祭祀活動 -. 大谷大學真宗総合研究所研究紀要 (大谷大學真宗総合研究所). 2009-03-31, (26) [2024-02-01]. ISSN 1343-275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01) (日語). 
  6. ^ 6.0 6.1 6.2 6.3 “建国忠灵庙”. 長春市旅遊局. 2014-09-11 [2016-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7). 
  7. ^ 15、伪满建国忠灵庙旧址. 吉林省文物局. 2014-06-13 [2016-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7).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邸皓 (編); 曲曉范; 佟銀霞. 伪满“新京建国忠灵庙”的建造及其祭祀活动. 社會科學戰線. 2011, (3) [2016-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7). 
  9. ^ 9.0 9.1 谷迪 (編); 李其穎; 趙娟. 伪满建国忠灵庙与伪满建国神庙有何不同 (PDF). 長春晚報. 2015-04-27 [2016-05-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5-07). 
  10. ^ 10.0 10.1 周嫵怡. 伪满建国忠灵庙的保护和再利用研究. 科技與企業. 2012, (24). 
  11. ^ 11.0 11.1 吉林省第四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吉林省文物局. 2014-01-10 [2016-05-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7). 
  12. ^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 國務院. 2019-10-16 [2019-1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16) (中文(中國大陸)). 
  13. ^ “踏查长春”团队踏访遗迹 伪满建国忠灵庙现为仓库. 長春晚報. 2015-04-27 [2016-05-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12). 
  14. ^ 14.0 14.1 徐志民 (編); 王海燕. 日本侵华战争中的国家神道 (PDF). 抗日戰爭研究. 2009, (1) [2016-05-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5-07). 
  15. ^ 智利疆. 伪满洲国的“国家祭祀”及其日本化 (PDF). 抗日戰爭研究. 2010, (1) [2016-05-0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5-07). 
  16. ^ 谷迪 (編); 李其穎; 趙娟. 伪满建国忠灵庙是如何在长春建起来的. 長春晚報. 2015-04-27 [2016-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