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保洛(?—560年代),代人,自稱祖籍南陽郡西鄂縣(今河南省南陽市方城縣),北魏、東魏、北齊官員。

生平

張保洛的家族世代喜歡奉養賓客,崇尚義氣豪俠,在北魏北方邊境頗為知名。張保洛年少時敏捷健壯,擅長射箭和騎術。孝昌年間,六鎮擾亂,張保洛也隨眾人南下。葛榮反叛時,以張保洛出任領左右。葛榮失敗後,張保洛仍為爾朱榮統軍,屢次升任揚烈將軍奉車都尉,後來隸屬高歡擔任都督,跟隨討伐紇豆陵步藩[1][2]

中興元年(531年)六月,高歡在信都起兵,張保洛為帳內,跟隨參與廣阿之戰擊敗爾朱兆。張保洛很快升任右將軍中散大夫,仍然以帳內的身份跟隨高歡圍困鄴城,攻克鄴城後,張保洛出任平南將軍光祿大夫永熙元年(532年)閏三月,張保洛又跟隨高歡在韓陵之戰擊敗爾朱兆,隨高歡進入洛陽,加安東將軍。後來高歡上奏皇帝削減自己的食邑分授將士,張保洛隨例封昌平縣薄家城鄉男,食邑一百戶[3][2]

永熙三年(534年),魏孝武帝元修和高歡不和,命令儀同賈顯智率領豫州刺史斛斯元壽向東前往濟州,高歡派遣大都督竇泰滑台渡過黃河抵禦賈顯智,張保洛隸屬竇泰,作為前鋒部隊,事情平定後張保洛轉任都督[4]

天平三年(537年),張保洛又隨從高歡襲擊夏州並攻克。万俟受洛干投降高歡時,高歡派遣張保洛與眾將在路上接應万俟洛。元象初年,張保洛擔任西夏州刺史、當州大都督,又因前後累積的功勞,封安武縣伯,食邑四百戶,轉而代理蔚州刺史。張保洛又隨從高歡在邙山之戰進攻宇文泰,圍困玉壁,進攻龍門,進爵為侯。大軍回師後,張保洛留鎮晉州[5][2]

高澄繼承霸府,任命張保洛為左廂大都督。後來張保洛出鎮晉州,加征西將軍。西魏王思政據守潁州,東魏大軍攻打不克。高澄命令張保洛鎮守楊志塢,令他與陽州為掎角之勢。潁川被東魏攻克後,張保洛很快出任梁州刺史,進爵為公[6][2]

齊文宣帝高洋接受禪讓建立北齊,張保洛加開府,仍為梁州刺史,張保洛在任內搜刮民財,官吏百姓都怨恨他。高殷初年,張保洛兼任侍中,很快出任滄州刺史,封敷城郡王,因為在任內搜刮民財,被免官削奪王爵。張保洛去世後,朝廷贈予他之前的官職,恢復敷城郡王封爵。兒子張默言繼承爵位,武平末年官至衛將軍[7][2]

其他

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何德章教授指出,與張華原情況類似,《北齊書》《張保洛傳》:「代人也,自雲本出南陽西鄂」是北族偽托望族和冒認祖先[8]

造像記

東魏武定七年十二月八日(550年1月11日),張保洛與東荊州刺史劉襲、東雍州刺史薛光熾造石碑像四佛四菩薩,為高歡、婁昭君、高澄等人祈福[9]

延伸閱讀

[]

 北齊書/卷19》,出自李百藥北齊書
 北史·卷053》,出自李延壽北史

參考資料

  1. ^ 《北齊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張保洛,代人也,自雲本出南陽西鄂。家世好賓客,尚氣俠,頗為北土所知。保洛少率健,善弓馬。魏孝昌中,北鎮擾亂,保洛亦隨眾南下。葛榮僭逆,以保洛為領左右。榮敗,仍為爾朱榮統軍,累遷揚烈將軍、奉車都尉。後隸高祖為都督,從討步蕃。
  2. ^ 2.0 2.1 2.2 2.3 2.4 《北史·卷五十三·列傳第四十一》:張保洛,自雲本出南陽西鄂,家世好賓客,尚氣俠,頗為北土所知。保洛少便弓馬。初從葛榮。榮敗,仍為爾朱榮統軍。後隸齊神武。神武起兵,保洛為帳內,從破爾朱兆於廣阿及韓陵戰。元象初,為西夏州刺史,以前後功,封安武縣伯。又從戰芒山,進爵為侯。文襄嗣事,歷梁州刺史,進爵為公。齊受禪,加開府,仍為刺史。聚斂,為百姓所患。濟南初,兼侍中,尋出為滄州刺史,封敷城郡王。以聚斂免官,奪王爵。卒,贈前官,追複本封。
  3. ^ 《北齊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及高祖起義,保洛為帳內,從破爾朱兆於廣阿。尋遷右將軍、中散大夫,仍以帳內從高祖圍鄴城,既拔,除平南將軍、光祿大夫。從破爾朱兆等於韓陵,因隨高祖入洛,加安東將軍。後高祖啟減國邑,分授將士,保洛隨例封昌平縣薄家城鄉男一百戶。
  4. ^ 《北齊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魏出帝不協於高祖,令儀同賈顯智率豫州刺史斛斯壽東趣濟州。高祖遣大都督竇泰濟自滑台拒顯智,保洛隸泰前驅。事定,轉都督。
  5. ^ 《北齊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從高祖襲夏州,克之。万俟受洛干之降也,高祖遣保洛與諸將於路接援。元象初,除西夏州刺史、當州大都督,又以前後功,封安武縣伯,邑四百戶。轉行蔚州刺史。從高祖攻周文帝於邙山,圍玉壁,攻龍門。還,留鎮晉州。
  6. ^ 《北齊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世宗即位,以保洛為左廂大都督。後出晉州,加征西將軍。王思政之援潁州,攻圍未克。世宗仍令保洛鎮楊志塢,使與陽州為掎角之勢。潁川平,尋除梁州刺史。
  7. ^ 《北齊書·卷十九·列傳第十一》:顯祖受禪,仍為刺史,所在聚斂為務,民吏怨之。濟南初,出為滄州刺史,封敷城郡王。為在州聚斂,免官,削奪王爵。及卒,贈以前官,追複本封。子默言嗣。武平末,衛將軍。
  8. ^ 何德章, 《伪托望族与冒袭先祖:以北族人墓志为中心》,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 (第0期), 2000年, (第0期): 32–40 [2022-07-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2) 
  9. ^ 《全北齊文·卷六》:大魏武定七年十二月八日,前使持節、都督夏蔚二州諸軍事、衛將軍、夏蔚二州刺史、當州大都督、安武縣開國伯、征西大將軍、儀同三司、行晉州事、東雍州鎮城、安武縣開國侯張保洛,前使持節、都督東荊州諸軍事、征西將軍、東荊州刺史、當州大都督、東雍州鎮城、永寧子劉襲,假節、督東雍州諸軍事、新除右將軍、東雍州刺史、當州都督、安熹子薛光熾等敬造石碑像四佛四菩薩。藉此微功,仰願先王、婁太妃、大將軍令公兄弟等亡者,升天托生,西方無量壽佛國。現代眷屬,四大康和,輔相魏朝,永隆不絕。復願所生父母,乃及七世皆生佛土。體解至道,以至妻子。無病延年,長享福祿。在在處處,遇善知識。又使兵甲不興,關隴自平普天豐樂,災害不起。乃至一切,有形眾生蠢動之類,皆發菩提道心,一時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