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漢垣(1893年3月1日—1928年4月12日),中國廣東省海豐縣人,中國革命烈士,是彭湃的胞兄[1][2]。因參加彭湃發起領導的農民運動等活動,1928年被國民政府抓捕槍殺,後被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彭漢垣
出生1893年3月1日
中國廣東省海豐縣
逝世1928年4月12日(1928歲—04—12)(35歲)
中國廣州
職業中國革命烈士

生平

早年

  • 1893年,出生於廣東海豐一大地主家庭,父彭辛,母周鳳。按所有嫡庶兄弟排列,彭漢垣排行第三(「三兄」),彭湃為「四兄」。彭漢垣、彭湃還有一胞弟「七弟」彭述(彭漢述)。[3][2]
  • 1906年,彭漢垣和彭湃的父親38歲體弱早逝,家事由祖父彭藩主持。[4]
  • 1912(?)年,彭漢垣畢業於海豐中學,後曾在香港就學。
  • 1917年,彭湃欲去日本留學,受到思想守舊的祖父反對。彭漢垣積極支持彭湃,幫助說服祖父,使彭湃得以成行。此後,他又經常敦促理家的二兄彭達伍按時匯款給彭湃,助其完成學業。[5][6]

任職縣參議會從政

  • 1919年,彭漢垣被選為海豐縣參議員,他幫助時任海豐縣長的開明人士張友仁整頓縣政和進行一些社會改革工作如減輕苛捐雜稅、改革錢糧管理等。
  • 1921年4月,彭漢垣競選為海豐縣參議會副議長[7]
  • 1922年2月,彭漢垣上任後提出「拆海豐城牆」以利海豐交通和商業的「拆城案」,獲全體參議員通過;但反對此案者組成「護城會」武力阻撓此案,發生轟動海豐一時的「拆城事件」[8]

參與農民運動及東征

  • 1922年6月,彭湃開始從事農民運動,並在該年11月當眾燒毀兄弟分家後分給自己的祖傳田契,將自己的農田分給農民無償耕作,以發動農民組織農會。彭漢垣當時對彭湃的這些行動雖然不很理解,但並未反對,採取不置可否的態度[9]。 後來彭漢垣逐漸對彭湃的思想和活動加深了同情和理解,並付諸於行動[5]
  • 1923年,彭漢垣辭去海豐縣副參議長的職務,自此投身於彭湃領導的農民運動。是年海豐農會已有十萬會員,而海城地主亦聯合組織了「糧業維持會」,利用法庭拘押農會會員以圖破壞農民運動,彭漢垣則支持農會。同年6、7月間,海豐總農會迅猛發展相繼改組為「惠州農民聯合會」和「廣東省農會」,彭漢垣被選為廣東省農會的執行委員,任省農會交際部部長。
  • 1923年7月和8月,發生了當時震動廣東全省的「七.五(農曆)農潮」。彭漢垣為農會農運出謀劃策[10][11]
  • 1924年,在彭湃、李勞工到汕頭、香港等地爭取外援期間,彭漢垣和鄭志雲根據彭湃的布置組織發展了一百多個「十人團」計一千多人,領導農民對大地主實行聯合抗耕以期減租。
  • 1925年,許崇智蔣介石周恩來率領以黃埔軍校師生為主的東征軍東征海陸豐討伐陳炯明。彭漢垣等發動勞軍並籌備恢復農會。是年3月經周恩來推薦,彭漢垣受東征軍之命任海豐縣縣長[12][13],在施政方面特別支持農會和工會組織的恢復,支持農民減租減息,保護農民運動。
  • 1925年6月,東征軍回師廣州,陳炯明部重占海豐後進行報復毀了彭家劫走財產。10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彭漢垣隨周恩來進軍汕頭,被任為周恩來屬下的專署第三科科長管理財政工作,為官清廉。
  • 1926年秋冬間,彭漢垣調任梅縣縣長,興利革弊,深得擁護。[5]

「四一二事變」後

  • 1927年3月,因國共合作瀕臨破裂,離開梅縣,取道香港回海豐。4月,蔣介石發動「清黨」反共事變,國民黨發布了「國民政府秘字笫一號令」,彭漢垣與毛澤東、周恩來、彭湃、阮嘯仙等被列入此193人通緝名單之內。[14][15] 彭漢垣於6、7月間趕到武漢,帶回中共中央和彭湃對海陸豐鬥爭、包括舉行海陸豐武裝起義的指示。9月,南昌起義部隊進入潮汕在汕頭成立臨時革命政府,彭漢垣任軍法處長。12月,參加了廣州起義
  • 1928年2月,,彭湃派彭漢垣到香港採購物資。3月,國民政府軍攻陷海陸豐,彭漢垣得悉家屬已逃難到澳門,從香港趕到澳門會合老母和家人、及由海陸豐退入澳門避難的部分南昌起義和海陸豐起義人士。為解燃眉之急和請示對今後鬥爭的指示,彭漢垣到上海找周恩來。因國民政府到處通緝彭湃兄弟和家屬,周恩來曾勸他留在上海工作,彭漢垣沒同意。周恩來給了他一筆錢,布置他回澳門救急並以開小店為掩護,設置交通站。彭漢垣離開上海回澳門時被國民政府特務跟蹤。
  • 1928年3月16日,澳葡警方應國民政府要求在澳門南灣新街逮捕了正在為開店選址的彭漢垣及其二兄彭達伍,一星期後被引渡到國民政府廣州警備司令部。鍾景棠等向廣州當局法庭告「彭漢垣乃共匪之酋」「彭達伍購軍用物資濟匪」,4月12日,彭漢垣和彭達伍一同被殺於廣州西郊[5]

家庭

妻黃翠文,育一子二女。長女年幼時被送人當童養媳。獨子彭陸(又名彭錫智)生於1911年4月13日,彭湃發起領導海豐農民運動時,年少的彭陸積極參加,深得彭湃喜愛,於1925年參加共青團,後被彭湃帶到廣州讀書和從事農運工作。國共合作破裂後,1928年初被國民政府抓捕,遭酷刑拒降,2月28日被殺,遺體被拋入珠江。彭陸是當時彭湃親屬中犧牲的第一人[16]

次女彭平時僅4歲,隨母隱姓埋名躲避抓捕通緝。彭平1938年參加東江縱隊抗日,1946年國共談判後按《雙十協定》,乘美軍登陸艦由廣東北撤至山東煙臺[17][18]

彭平長子彭實戈,現為中國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金融數學的開拓人之一。

參考文獻及注釋

  1. ^ 郭德宏. 彭湃年谱. 彭湃研究叢書 第一卷 第1版 (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07年9月: 第1–3頁. ISBN 978-7-5035-3673-1. [永久失效連結]
  2. ^ 2.0 2.1 彭承訓. 彭湃研究论集. 《彭湃及彭家》. 彭湃研究叢書 第四卷. 葉佐能 編 2007年9月第1版 (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64: pp30–35. ISBN 978-7-5035-3673-1. 
  3. ^ 周鳳. 湃的小史. 回憶彭湃. 劉林松、蔡洛編 1992年版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7: 第107—108頁. 
  4. ^ 郭德宏. 彭湃年谱. 〈1906年 10岁〉. 彭湃研究叢書 第一卷. 郭德宏 編 2007年9月第1版 (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07: 第8頁. ISBN 978-7-5035-3673-1. [永久失效連結]
  5. ^ 5.0 5.1 5.2 5.3 余少南,曾文:《彭漢垣》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載《南粵英烈傳第二輯》第102-109頁,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6年1月出版。[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 ^ 陳平 吳小虞. 彭湃研究论集. 〈革命母亲的风雨人生〉. 彭湃研究叢書 第四卷. 葉佐能 編 2007年9月第1版 (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 第1098–1106頁. ISBN 978-7-5035-3673-1. 
  7. ^ 海豐檔案局:《民國10年(1921)》,載《海豐大事記(1987年以前)/海豐檔案信息網》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08-02
  8. ^ 彭漢垣2月8日在參議會上提出「拆海豐城牆,營建廣汕公路而利交通和商業案」,得到全體參議員的一致通過,並經海豐縣署於2月24日貼出布告執行拆城案。但海豐的頑固派以陳月波父子為首組成護城會,於3月2日糾集一批打手,蜂擁至教育局毆打支持拆城案的彭湃不遂,便搗毀教育局,並用武力威脅當時的縣長翁桂清撤銷彭湃的教育局長職務。在此衝突中,彭漢垣積極發動社會輿論鞭撻陳月波父子,並且由學生聯合會出面提出抗議。彭漢垣由此事件開始認為須從根本上革除弊政,否則參議會就只能是徒具形式。 海豐檔案局:《民國11年(1922)》,載《海豐大事記(1987年以前)/海豐檔案信息網》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08-02
  9. ^ 彭湃. 第四节 农民运动的开始. 《海丰农民运动》. 廣東廣州: 同光書店1926年10月出版;中南土改委員會1952年9月再版. [2014-05-18]. ISBN 978799086967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5).  彭湃自述:「我家裡的人聽說我做農民運動,除了三兄五弟不加可否外,其餘男女老幼都是恨我刺骨,我的大哥差不多要殺我而甘心」。「三兄」即彭漢垣,「五弟」是比彭湃晚到日本、曾與彭湃同校留學也已回國的彭澤。
  10. ^ 彭湃. 第八节 “七五”农潮始末. 《海丰农民运动》. 廣東廣州: 同光書店1926年10月出版;中南土改委員會1952年9月再版. [2014-05-18]. ISBN 978799086967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5).  事情起於當時一帶相繼遭強颱風暴雨襲擊,海潮席捲沿海地區,莊稼完全失收,房屋倒塌無數。為此,農會決定減租「至多三成交租」。但縣長王作新派出軍警三百餘人突襲總農會所在地並逮捕農會領導骨幹等二十五人,宣布解散農會,通緝彭湃等人。彭湃、彭漢垣、李勞工、林甦等逃至大峰山邊之小庵寺商討對策。彭漢垣主張派人去老隆找陳炯明談判,通過陳明利害關係以說服利用他。彭漢垣還具體提出了向陳炯明交涉的四個條件:「(一)即時釋放被捕農民;(二)減租照農會決定收納;(三)恢復農會; (四)懲辦糧業維持會王作新等」。並提出倘(一)、(二)條都做不到,那就組織暴動。彭漢垣的主張為彭湃所採納。彭湃決定自己和林甦等前往老隆與陳炯明談判,彭漢垣、鄭志雲、陳修等留下來,進行秘密活動和聯繫。經過彭湃等與陳炯明一的舌戰之後,陳炯明復電王作新實際答應了談判條件的第(一)、(二)條,終於王作新釋放了被捕的農會幹部。
  11. ^ Hofheinz,Jr., Roy. The Broken Wave: The Chinese Communist Peasant Movement,1922-1928.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7: 第286–287頁 〔英文〕. ISBN 0674083911. 
  12. ^ 周恩來:《關於一九二四至二六年黨對國民黨的關係》(1943年春),載《周恩來選集 (上卷)》第118頁,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3. ^ 海豐檔案局:《民國14年(1925)》,載《海豐大事記(1987年以前)/海豐檔案信息網》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2-08-02
  14. ^ 國民政府通緝共產黨首要令 存档副本. [2009-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4-02). 
  15. ^ 烈火煉真金-—記「四一二政變」被通緝人員的歸宿 (2009-08-28) [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6. ^ 郭德宏. 〈1928年 32岁〉. 《彭湃研究叢書·第一卷 彭湃年譜 (郭德宏 編)》. 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07年9月第1版. 2007: 第410–411頁. ISBN 978-7-5035-3673-1. 
  17. ^ 卜穗文. 叶剑英与东江纵队. 廣州黨史. 廣州: 中共廣州市委黨史研究室. 2011-1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07). 
  18. ^ 喬顯佳 張偉. 彭实戈:金融数学家. 新華網山東頻道. 濟南: 新華網. 2005-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