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名世(1653年—1713年),字田有,一字褐夫,號藥身,又號懮庵安徽桐城人,人稱南山先生,又稱「潛虛先生」,清朝文學家。為「桐城派」的奠基人之一。康熙四十八年榜眼,因文字獄南山案」被斬。

戴名世
大清翰林院編修
籍貫安徽安慶府桐城縣
字號字田有,一字褐夫,號藥身,又號懮庵
出生順治十年(1653年)
江南桐城縣
逝世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
京師菜市口
出身
  •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科進士及第

生平

 
戴名世所著《南山集偶抄》,藏於合肥安徽博物院

桐城派文學家之一,20歲養親,27歲所作八股文天下傳。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應試,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由貢生京師國子監,「諸公貴人畏其口,尤忌嫉之」[1]太學諸生皆稱為「狂士」[2],著有《南山集》。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科殿試,與趙熊詔爭魁,熊詔取狀元,名世榜眼燕京有科舉不公之說。

康熙五十年(1711年),戴名世《南山集》中據桐城方孝標所撰《滇黔紀聞》一書對南明君王寄以同情,並書南明永曆帝年號,遭人發現。仇家趙熊詔之父左都御史趙申喬得此機會,參名世「為書狂悖」,戴名世因此文字獄而被康熙帝處決菜市口法場,史稱「南山案」。雍正帝對此事發表評論:「雖皆非臣子之所宜言,實無悖逆之語,當時刑部復旨,亦未謂此外更有違礙之詞,故亦以為冤。」

戴名世後歸葬故里,碑不書本名,曰「戴南山墓」。

著作

後世戴均衡搜集戴名世遺篇,編為《戴南山先生全集》,並於《南山集目錄序》稱:「余讀先生之文,見其境象,如太空之浮雲,變化無跡;又如飛仙御風,莫窺行止。謂其可直追莊周李白司馬子長;……足與望溪齊名」。

戴名世與方孝標同為桐城派散文先驅,只是由於身陷逆案,後世方苞姚鼐等人於祖述桐城派淵源時均不敢對其人有所涉及。一般認為安徽全椒吳敬梓的《儒林外史》中出現的明初詩人高啟和《高青丘集詩話》一書,即影射清初戴名世與南山集一案。

延伸閱讀

[]

 清史稿/卷484》,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注釋

  1. ^ 《清史稿·卷484·戴名世傳》:戴名世 ,字田有,桐城人。生而才辨雋逸,課徒自給。以制舉業發名廩生,考得貢,補正藍旗教習。授知縣,棄去。自是往來燕、趙、齊、魯、河、洛、吳、越之間,賣文為活。喜讀太史公書,考求前代奇節瑋行。時時著文以自抒湮鬱,氣逸發不可控御。諸公貴人畏其口,尤忌嫉之。嘗遇方苞京師,言曰:「吾非役役求有得於時也,吾胸中有書數百卷,其出也,自忖將有異於人人。然非屏居深山,足衣食,使身無所累,未能誘而出之也。」因太息別去。康熙四十八年,年五十七,始中式會試第一,殿試一甲二名及第,授編修。又二年而南山集禍作。
    先是,門人尤雲鶚刻名世所著南山集,集中有與餘生書,稱明季三王年號,又引及方孝標滇黔紀聞。當是時,文字禁網嚴,都御史趙申喬奏劾南山集語悖逆,遂逮下獄。孝標已前卒,而苞與之同宗,又序南山集,坐是方氏族人及凡掛名集中者皆獲罪,繫獄兩載。九卿覆奏,名世、雲鶚俱論死。親族當連坐,聖祖矜全之。又以大學士李光地言,宥苞及其全宗。申喬有清節,惟興此獄獲世譏云。名世為文善敘事,又著有孑遺錄,紀明末桐城兵變事,皆燬禁,後乃始傳云。
  2. ^ 《徐貽孫遺稿序》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