損失規避
損失規避(英語:Loss aversion),又稱損失厭惡,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利得與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利得正效用的2至2.5倍[1]。損失厭惡反映了人們的風險偏好並不是一致的,當涉及的是收益時,人們表現為風險厭惡;當涉及的是損失時,人們則表現為風險尋求。
由Daniel Kahneman(1934年~2024年)和Amos Tversky(1937年~1996年)在1979年發表的論文中,透過以下的對照實驗,觀察到了此種心理上的「趨避現象」。次試驗分為兩組:
第1組實驗:被實驗團體先行持有1000單位的現金。在此基礎上做出選擇。
A.50%的概率將持有的現金增加為2000。
B.100%的概率將持有的現金增加為1500。
此實驗中,被實驗團體的16%選擇了A,84%選擇了B。
第2組實驗:同實驗團體先行持有2000單位的現金。在此基礎上做出選擇。
C.50%的概率損失1000單位現金
D.100%的概率損失500單位現金
此實驗中,同實驗團體的69%選擇了C,31%選擇了D。
實驗中,A選項和C選項最終手中持有現金是1000或2000的概率都是50%。相對的,選項B和選項D最終手中持有的現金是1500的概率是100%。即是說,被實驗的團體在有可能獲得利益時傾向於選擇低風險,而在有可能遭受損失時,更傾向於選擇高風險。
還有一種情況是短視損失厭惡(英語:myopic loss aversion)。在證券投資中,長期收益可能會周期性地被短視損失所打斷,短視的投資者把股票市場視同賭場,過分強調潛在的短期損失。這些投資者可能沒有意識到,通貨膨脹的長期影響可能會遠遠超過短期內股票的漲跌。由於短視的損失厭惡,人們在其長期的資產配置中,可能過於保守。
相關條目
參考文獻
- ^ 財來自有方:認識心理學投資更理性 | 蘋果日報 | 財經地產 | 20050824. [2017-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4-04).
外部連結
- 行为经济学中的损失规避. 百度文庫 (中文(簡體)).
- 赌客信条:你不可不知的行为经济学. 騰訊網讀書頻道 (中文(簡體)).[永久失效連結]
- 猴子也有“损失厌恶”. FT中文網. 2010年4月30日 06:21 AM [2012年8月2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6月8日)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