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圓術
會圓術,是從《九章算術》的「方田」章所載的「弧田術」的基礎發展而成的,並載於《夢溪筆談》一書,但作者沈括並未給出這一公式的推導。
所謂「會圓術」就是已知弓形的高和所在圓直徑,通過勾股定理求出弓形的弦長,進而求出弓形弧長的方法。即:。其中為弧長,為弧所在的圓之直徑,為弓形的弦長, 為弓形的高。
元代王詢、郭守敬等人在推算《授時曆》的過程中,曾應用會圓術推算「赤道積度」(太陽赤經余弧)和「赤道內外度」(太陽赤緯),類似歐美的球面三角形的公式。但由於會圓術弧矢公式易出現誤差,圓心角越大,誤差越大,推得的周天直徑不夠精確,因而其結果也就不十分精確。而計算方法僅限於畢氏定理,不知利用三角函數的正切,由弧度求弦矢,計算過於繁瑣。[1]明朝末年制定《崇禎曆書》則由徐光啓直接引進西方數學。
內容
沈括說:「履畝之法,方圓曲直盡矣,未有會圓之術。凡圓田,既能拆之,須使會之復圓。」,「拆」即將圓割掉一個弓形,「會」意為合,也就是把「拆」掉的圓再復原回去,因此沈括又將這種方法稱為「拆會之術」。
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的高,沈括先用勾股定理求出弓形的弦長:「置圓田,徑半之以為弦,又以半徑減去所割數,余者為股;各自乘,以股除弦,余者開方除為勾,倍之為割田之直徑」。「所割之數」指弓形的高,而「直徑」指的是弓形的弦長,不是圓的直徑。即 ,其中 為弓形的弦長, 為弧所在的圓之直徑, 為弓形的高。然後「以所割之數自乘倍之,又以圓徑除所得,加入直徑,為割田之弧」。即 ,其中 為弧長。
推導過程
雖然沈括沒有給出他的推導過程,但可以根據《九章算術·方田》中的「弧田術」、「宛田術」和「圭田術」(即弓形、扇形和三角形面積公式)得到沈括的公式。
「弧田術」認為:弓形面積 「以弦乘矢,矢又自乘,並之,二而一」,即 , 為弓形的弦長, 為弓形的高;
「宛田術」指出:扇形面積=「以徑乘周,四而一」,即 , 為弧長, 為所在的圓之直徑;
「圭田術」指出:三角面積=「半廣以乘正從」,即 底 高,則弓形所在扇形的圓心與弓弦圍成的三角形面積= 。
弓形所在扇形面積=弓形面積+該扇形圓心與弓弦圍成的三角形面積,即
,化簡整理:
因為所依據的「弧田術」是錯誤的弓形面積公式,所以「會圓術」計算所得的弓形弧長也不正確,只是近似值,偏差隨圓心角增大而增大。
注釋
- ^ 錢寶琮:《授時曆法略論》,見《錢寶琮科學史論文選集》,科學出版社,198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