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伺(?—?),字仲文,晉朝安陸人。

早年為吳國牙門將陶丹給使。三國魏滅吳,遷江夏,歷任騎部曲督、綏夷都尉。善於水戰,陶侃率朱伺及各部軍馬平定陳敏、陳恢之亂,以功封亭侯。有膽識,但不善言談,不知詩書。以謙恭著稱。建興元年(313年)八月,隨陶侃討杜弢有功,用鐵面具自衛。[1]楊珉問朱伺為何常取勝?朱伺回答說:「兩敵相對,唯當忍之;彼不能忍,我能忍,是以勝耳。」累加廣威將軍。

建武元年(317年),杜曾請降,並請求攻擊第五猗所在的襄陽,用來贖罪。朱伺告訴王廙:「杜曾是奸猾之賊,表面上做出向西進兵的假態,以迷惑眾心,想引誘官軍專心西進。」王廙固執己見,以為朱伺老怯,遂去荊州,留長史劉浚守揚口壘(湖北省潛江市)。不久,杜曾果然引兵攻陷揚口壘,王廙得知中計,才命令朱伺返回,朱伺的部隊剛抵營門,就被杜曾所包圍。荊州舊將領馬雋鄭攀同叛,此次隨杜曾作戰。朱伺的部將主張把馬雋的妻子臉皮剝下來,但朱伺拒絶。杜曾攻破北門,朱伺身負重傷,敗退到船上,下到船艙,敵人大呼:「賊帥在此!」情勢危急,朱伺下令沉船,朱伺在水底潛行五十多步,勉強逃脫。杜曾派人招撫朱伺,朱伺以年老拒絕。不久朱伺傷重而死。葬於甑山(湖北省漢川縣東南)。

譯文

朱伺,字仲文,是晉朝安陸人。 早年為吳國牙門將陶丹差遣。 三國魏滅掉吳國,調任江夏,當時任騎部曲督、綏夷都尉。 對水上作戰,陶侃率領朱伺和各部兵馬平定陳敏、陳恢的混亂,因功勞被封為亭侯。 有膽識,只是不善於言談,不知道《詩》、《書》。 以謙恭著稱。 建興元年(313年)八月,隨著陶侃討伐杜強有功績,用鐵面具自衛。 楊瑉問朱伺為什麼經常取勝? 朱伺回答說:「兩軍相對,只有當能忍受的;他們不能忍受,我能忍受,因此勝利罷了。」 累加廣威將軍。 建武元年(317年),杜曾請求投降,並請求攻擊第五猗所在的襄陽,用來贖罪。 朱伺告訴王廙之:「杜曾是狡猾的敵人,表面上做出來向西進兵的假態,用以迷惑人心,想引誘官軍專心西進。」 王廙之固執己見,認為朱伺年老膽怯,於是去荊州,留下長史劉浚鎮守揚口壁壘(湖北省潛江市)。 時間不長,杜曾果然率兵攻陷揚口壁壘,王廙之得知中計算,才命令朱伺返回,朱伺的部隊剛到營門,就被杜曾所包圍。 荊州舊將領馬雋跟鄭攀同背叛,這次隨杜曾作戰。 朱伺的部將主張把馬雋的妻子臉皮剝下來,但朱伺拒絕。 杜曾攻陷北門,朱伺身負重傷,敗退到船上,下到船船艙,敵人大喊:「賊帥在此!」 形勢危急,朱伺下令沉船,朱伺在水下潛行五十多步,勉強逃脫。 杜曾派人招降安撫朱伺,朱伺以年老為由拒絕。 不久朱伺傷重死去。 葬在甑山(湖北省漢川縣東南)。

注釋

  1. ^ 《晉書·朱伺傳》:「夏口之戰,伺用鐵面自衛,以弩的射賊大帥數人。」

延伸閱讀

[]

 晉書·卷081》,出自房玄齡晉書

參考書目

  • 晉書》卷81《朱伺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