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民 (1906年)
李志民(1906年7月9日—1987年11月16日),原名李鳳瑞,學名李明階,曾用名李軒,湖南瀏陽人,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人物,曾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上將之一。
李志民 | |
---|---|
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 |
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軍區政治委員 | |
任期 1972年 - 1977年 | |
個人資料 | |
性別 | 男 |
出生 | S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5月18日 大清湖南省瀏陽縣 |
逝世 | 1987年11月16日(81歲)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 |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配偶 | 劉民 胡翼 劉平 |
兒女 | 兒子:李新生 女兒:李新星、李京生、李微[1] |
宗教信仰 | 社會主義 共產主義 |
著作
|
李志民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歷任紅五軍第二縱隊二大隊四中隊黨代表、特務大隊政治委員,紅五軍黨委秘書長,紅三軍團政治部保衛大隊政治委員,紅五軍第六師七團政治委員,第二師政治部主任,紅三軍團教導營政治委員,紅三軍團衛生部政治委員,軍團保衛局二科科長,參加長征。到達陝北後,任紅一方面軍第1軍團4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紅4師第11團政治委員,中央軍委直屬第八十一師政治部主任,紅二十七軍政治部主任。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組織科科長、幹部科科長、組織部部長、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副政治委員、軍區組織部部長、第四軍分區政治委員,任冀中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晉察冀野戰軍第三縱隊、第二縱隊政治委員,任第二十兵團政治部主任、第十九兵團政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第十九兵團政治委員兼陝西軍區政治委員,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員,政治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任福州軍區政委,中共中央軍委委員、顧問等職。
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一、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
生平
早期經歷
9歲時開始讀私塾,後入初級小學。1920年考入甸溪高級小學。1924年回鄉教書,並當過小學校長。1925年開始參加農民運動,被選為鄉農民協會副委員長。1926年春參加中國國民黨,曾被選為國民黨高坪區分部委員。後被選派到由共產黨人開辦的高坪區暑期政治講習所和瀏陽縣黨務研究所學習,1927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3月,李志民參與組建區游擊隊並任黨代表,開展武裝鬥爭[2]。同年12月調入紅五軍,先後任第2縱隊7大隊4中隊黨代表、軍部隨營學校中共支部書記。1930年,李志民任特務大隊副政委、中共贛西南省委西路行動委員會幹部大隊大隊長兼政委、紅五軍黨委秘書長,參加進攻長沙。1931年春,任紅三軍團政治部保衛大隊政委,同年夏任紅五軍第二師七團政委。1932年春,李志民任二師政治部主任,參加贛州戰役[3],掩護主力部隊突圍。1933年春,任紅三軍團教導營政委,參加歷次反圍剿戰爭。
1934年10月,李志民參加長征,擔任軍團後衛和收容任務。1935年7月起,任軍團衛生部政治委員、陝甘支隊第3縱隊政治保衛分局2科科長。到陝北後,任紅一軍團4師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參加直羅鎮戰役。1936年1月,任紅4師第11團政治委員,參加東征戰役。在浮山作戰中,李志民通過開展政治攻勢,籌集了大量糧食和布匹,擴充新兵六七百人[4]。5月任紅81師政治部主任,參加西征戰役。1937年春,任紅二十七軍政治部主任,後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抗日戰爭與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抗大第5隊隊長兼政治教員、組織科和幹部科科長。1939年夏隨抗大總校到晉察冀敵後辦學[5],任組織部部長。1940年初調任抗大第二分校政治部主任。1943年,李志民任晉察冀軍區第1分區副政治委員、軍區政治部組織部部長,參加北嶽區反掃蕩作戰。1944年任第4分區政治委員兼中共地委書記、冀中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6]。1945年曾協助楊成武組織指揮大清河北戰役。
抗日戰爭勝利後,任冀中軍區野戰縱隊政治委員、晉察冀軍區第3縱隊政治委員[4]。1946年12月,李志民任晉察冀野戰軍第2縱隊政治委員[7],率部參加平綏路、保南、正太、青滄、保北、清風店、石家莊、察綏等戰役。平津戰役中,參加張家口、宣化等地的作戰。1949年,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兵團政治部主任,參加太原戰役[8]。太原戰役後,接替羅瑞卿,任第19兵團政治委員,率部進軍西北,參加蘭州、寧夏等戰役[9]。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
1949年冬,李志民兼任陝西軍區政治委員[10],組織領導部隊剿匪和參加修建寶天鐵路及屯田墾荒。1951年初參加朝鮮戰爭,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19兵團政治委員,參加第五次戰役和秋季防禦戰。1952年12月任志願軍政治部主任,參與組織指揮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和金城戰役[4]。朝鮮停戰後,於1954年2月任志願軍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3月任志願軍政治委員,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1957年回國後,10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1959年1月任高等軍事學院政治委員。1959年曾擔任「將軍合唱團」指揮,參加慶祝國慶十周年晚會,獲得巨大反響[11]。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1972年10月任福州軍區政治委員[12]。1977年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1980年2月任軍委顧問。1982年被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參考文獻
- ^ 蒲德生. 开国上将与夫人. 中華網. 2010-03-24 [2015-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2-22).
- ^ 唐伯藩 (編). 群星灿烂. 軍事科學出版社. 1993: 11.
- ^ 編審委員會(主任:楊得志).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史.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1993: 298. ISBN 978-7-5065-5396-4.
- ^ 4.0 4.1 4.2 歐陽青. 大授衔:1955共和国将帅授衔档案. 北京: 長城出版社. 2011: 391–393. ISBN 978-7-5483-0058-8 (中文(簡體)).
- ^ 《羅瑞卿傳》編寫組. 罗瑞卿传. 北京: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7: 74. ISBN 978-7-8009-2501-6 (中文(簡體)).
-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二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0: 298. ISBN 978-7-80237-381-5.
- ^ 高翠蓮 (編). 戎马双星. 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8: 442. ISBN 7507304671.
- ^ 山西省史志硏究院. 山西通志 军事志. 中華書局. 1997: 88–90 [2015-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19).
- ^ 蘭州部隊黨史資料徵集委員會辦公室. 兰州战役. 甘肅人民出版社. 1983: 1.
- ^ 張明金、劉立勤.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200个军区. 北京: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10: 512. ISBN 978-7-5033-2252-5.
- ^ 空前绝后:1959年国庆230名开国将军大合唱. 中國江蘇網. 2012-08-31 [2015-07-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7月14日).
- ^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史》編寫組.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第六卷.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1: 246. ISBN 978-7-80237-427-0.
- ^ 星火燎原編輯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 第一卷.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07: 81. ISBN 7-5065-5031-8.
中國人民解放軍職務 | ||
---|---|---|
前任: 鄧華 |
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委員 1955年3月-1957年10月 |
繼任: 王平 |
前任: 劉伯承 |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政治委員 1958年11月-1969年2月 |
機構改組 |
前任: 周赤萍 |
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州軍區政治委員 1972年10月-1975年 |
繼任: 江渭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