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8月16日) |
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甘肅省、陝西省等省份受災地市展開的大規模震損設施恢復重建和災區社會秩序、經濟產業恢復工作。汶川大地震災後重建於震後啟動,至2011年12月31日隨國務院撤銷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協調小組而宣告結束。整個重建工作歷時三年,總計耗資約10205億元人民幣(截至2011年5月),中國19個省份、解放軍、非政府組織和眾多國際組織皆參與了重建工作。
在三年的災後重建進程中,國務院共確定建設項目40620個,範圍涵蓋住房、電力、通信、交通、醫療、教育、工商業、生態環境等各個方面,解決了超千萬民眾住房安置問題、重建校舍惠及超三百萬學生、還有超過五千個企業在產業重建中投產。極重災區中的北川縣城整體異地重建,汶川、青川、綿竹、平武、都江堰等極重災區則選擇原址或部分原址重建。重建完成後,受災地區大都較震前實現了基礎設施和產業結構的升級優化,經濟增長速度較震前大大加快。[1]
然而在重建過程中,依舊出現了諸多問題。在地震重建中,巨額資金的去向不透明飽受國際媒體詬病;五年後的蘆山地震,再次受損的重建校舍也讓重建房屋的質量受到民眾質疑。此外,中國紅十字會內郭美美、文家碧兩起貪污腐敗案件也導致民眾對紅十字會和官方組織的募捐活動信任度降至冰點。
參考文獻
- ^ 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 卷九 灾后重建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5: 3–22. ISBN 978-7-5144-1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