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里方尖碑

波波里方尖碑義大利語Boboli obelisk),也被稱為美第奇方尖碑,是一座古埃及花崗岩方尖碑,18世紀時從羅馬被搬到佛羅倫薩,現矗立在佛羅倫薩的波波里花園

波波里方尖碑和背後的碧提宮,方尖碑旁邊是水槽。

歷史

 
碧提宮(左)和波波里花園的方尖碑。1965年保羅·蒙蒂拍攝。
 
從宮殿看方尖碑

波波里方尖碑是用來自阿斯旺的花崗岩雕刻的,銘文顯示方尖碑被用來獻給赫利奧波利斯的主神阿圖姆。它被認為是在拉美西斯二世統治期間建造的。公元一世紀,圖密善將它搬到羅馬,並與其他三座在羅馬的方尖碑一起被放置在戰神廣場的伊西斯神廟中,這三座方尖碑分別是多加利方尖碑萬神殿殿前的方尖碑和聖密涅瓦廣場前面的方尖碑。

16世紀,紅衣主教費迪南多一世·德·美第奇在羅馬購買了這座6米高的方尖碑,並將其放置在美第奇別墅的花園中。這之後蒙,當洛林大公彼得利奧波德成為托斯卡納大公時,他將美第奇別墅中的許多藝術品都轉移到佛羅倫薩。 1788年,他帶走了重達9噸的方尖碑,方尖碑被首先運往利沃諾,然後通過陸路前往佛羅倫薩,全程歷時四個月。他還搬走了與波波里方尖碑有關的古羅馬花崗岩水槽。

1790年,在波波里花園靠近中軸線的圓形劇場附近,方尖碑被重新樹立起來。 1840年,一個古羅馬的花崗岩水槽也被放到了方尖碑前邊,方尖碑和水槽的連接處由Pasquale Poccianti設計。 [1]方尖碑頂部是一個鍍金的球體,底部有四隻烏龜馱着方尖碑。


在方尖碑上的銘文中可以看到拉美西斯二世的名字,還有他的稱謂「偉大的領主,一切土地的擁有者,國王,圖姆和阿圖姆的智慧之子」,這表明方尖碑來自於赫里奧波利斯

參考書目

  • Litta Maria Medrano (ed), The Boboli Gardens , Banca Toscana, 2003.
  • John Henry Parker "The Twelve Egyptian Obelisks In Rome: Their History Explained By Translations Of The Inscriptions Upon Them" (1879)

參考文獻

  1. ^ Bessarione, Volume 9, by Cardinal Niccolo Marini, pp. 41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