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入海水道
淮河入海水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淮安市、鹽城市境內的一條人工河道。與蘇北灌溉總渠平行,緊靠其北側[1]。是中國政府為擴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澤湖防洪標準投資建設的戰略性骨幹工程[2],亦是中國國務院批准的治理淮河19項骨幹工程中,規模最大的戰略性防洪工程。2003年度一期工程完成後,即為江蘇省規模最大的單項水利工程[3]。
概況
西通過二河與洪澤湖相通,東北流經清浦、淮安、阜寧、濱海4縣(區),與京杭大運河、通榆河立體交叉,至扁擔港入黃海。水道南與蘇北灌溉總渠平行,形成兩河三堤格局。水道全長163.5公里[1]。
一期工程於1999年正式開工[1],2003年6月28日,水道主體工程完工。6天後,因淮河特大洪水的緣故,即投入使用[3]。2006年,通過竣工驗收[1]。
二期工程將在一期工程的基礎上拓寬、浚深全線河道,加高、加固防洪大堤,擴大、擴建各樞紐泄洪建築物,設計行洪流量7000立方米每秒,預計工程總投資200多億元,2020年前建成發揮效益[4]。
淮河入海水道的建成,結束了自1194年黃河決口南泛奪淮以來,淮河800多年沒有直接入海通道的歷史,將洪澤湖及淮河下游地區防洪標準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為2000萬人口、3000萬畝耕地提供防洪安全保障,對於解決淮河洪澇災害頻繁問題發揮了重要戰略性作用。[5]
淮河入海水道有四級控制工程: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1.4 《中國河湖大典》編纂委員會. 《中国河湖大典·淮河卷》 (M) 1. 北京: 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 2010年9月: 130~132. ISBN 978-7-5084-7953-8.
- ^ 淮河入海水道. 楚州政協. 2004-04-12 [2013-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30) (中文(中國大陸)).
- ^ 3.0 3.1 《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之最》. 江蘇水利 (江蘇省南京市: 江蘇省水利學會). 2006, (2006年第10期): 12. ISSN 1007-7839 (簡體中文).
- ^ 淮河入海水道将建二期工程. 人民網. 2012-11-20 [2013-02-24] (中文(中國大陸)).[永久失效連結]
- ^ 河入海水道工程. 人民網. 2011-01-30 [2013-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