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清遠圖

溪山清遠圖》,南宋畫家夏圭所作。紙本墨畫,長卷。全卷縱46.5厘米、橫889.1厘米。現收藏於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溪山清遠圖
EnglishPure and Remote Mountains and Streams
藝術家夏珪
年份宋代
類型繪畫
定名宋夏珪溪山清遠 卷
收藏國家/地區 中華民國臺灣
收藏地臺北市士林區國立故宮博物院
登錄號中畫00000900000
網址國立故宮博物院器物典藏資料檢索系統

作者背景

夏圭(公元12世紀末-13世紀初)亦稱夏珪,字禹玉,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不詳,寧宗趙擴(1195-1224)朝時畫院待詔,賜金帶。以擅繪山水而與同代的李唐劉松年馬遠一起被並稱為「南宋四家」。在四家之中,夏圭以善於剪裁與美化自然景物的「邊角景」構圖,與同僚馬遠齊名,號稱「馬夏」。《山水家法》論他「氣韻尤高,宜為一代名士」;《圖繪寶鑑》評他:「院人中畫山水,自李唐以下無出其右者也」,以此可見其在畫史之中的地位。夏圭在畫史之中的地位雖然顯赫,但存留作品不多,且歷來學術界對他的作品存在很大爭議,直至目前尚很少有作品被一致公認是他的真跡。[1]

畫作賞析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溪山清遠圖〉

《溪山清遠圖》作者描繪晴日江南江湖兩岸山色空濛、清淨曠遠的湖光山色,全圖大致可分五段欣賞:

第一段:畫面從霧中之景開始,近處巨崖大石,清晰可見;遠處山色迷濛。接着描繪一片茂盛的松林,仿佛沐浴在陽光之中。密林深處隱現出樓閣院落,院前有小橋流水和往來行人。這一段大約是表現「茂林佳趣」。

第二段:過了松林,一片浩瀚的江水,呈現在眼前。近岸有幾艘漁舟,遠處是重重山影,依稀可見對岸迷濛的綠樹村舍。這一段可謂表現「清江寫望」。

第三段:接着,有一座巨大的山崖,直插江邊,似乎以異軍突起之勢,橫截江流。起伏險峻的連山,顯得非常深邃雄偉。江邊一角有綠竹,草亭,還有幾個人在悠閒漫步。遠處茫茫江水,帆影浮動。這一段重點表現「重崖疊嶂」。

第四段:過了平緩的山坡,又見江天一色,令人感到豁然開朗,覺得山川無限幽遠清曠。近處有一座亭台式的竹橋,通向水邊的農家茅舍。小河邊可見漁人撐渡,深山中還隱現出村居集市。這一段大約表現「山村幽居」。

第五段:接着畫面出現危峰矗立,林木幽深。遠處山勢迷濛,近處清溪縈迴。最後以茂林村舍之景,結束全圖(按:原圖後面可能損失,末尾不像全圖結束)。這段表現「奇峰孕秀,山川清遠。」[2]

構圖章法

 
夏圭《溪山清遠圖(局部)》

從上面逐段觀賞,可見畫家夏圭布置景物,是經過周密的思考。他對山川自然之景作了很多的剪裁,並以簡練、集中的手法,畫出所要表現的景物,而且長卷每一個段落,都突出一個重心。同時畫面前後自然連貫,洋溢着空疏靈秀之美。

《溪山清遠圖》作者以其熟悉的上虛下實的構圖形式(所謂「半邊」式)來布置景物,所描繪的山坡、巨石、江岸、樹木、小橋等都集中在畫面下部,甚至臨近畫邊,這樣畫面景界顯得非常開闊,給人一種登高俯視的感覺。同時畫家以高遠與平遠交織互用,更豐富了山川的形式變化。深山與大水緊密結合、前後連貫自然,毫無拼湊的痕跡,是這幅長卷的成功之處。而且在中國山水畫長卷中,很少有人布置景物,這樣簡練、空靈,這樣充實而富有變化。[2]

用墨技法

畫家夏圭在這幅長卷中,非常重視墨色的濃淡對比,近景用墨較濃,遠景墨色清淡。墨色的變化十分豐富,除了純熟地使用層層加皴、加染的「積墨法」以外,往往加入「蘸墨法」,也就是先蘸淡墨,後在筆尖蘸濃墨,依次畫去,墨色由濃漸淡,由濕漸枯,變化無常。再加上「破墨法」,以墨破水,以水破墨,以濃破淡,以淡破濃,使墨色蒼潤、靈動而鮮活。在此卷空曠的構圖當中,此種豐富而淡雅的墨色,極其優美地營造了清淨曠遠的湖光山色。[3]

在技法上,用筆剛勁、沉穩,線條簡潔、疏鬆,明代文人畫家董其昌讚美夏圭的筆法是「破圜為觚」。尤其巨石山崖,畫家運用斧劈皴,既表現出山岩堅硬凝重的質感,又顯示出雄偉的氣概。[2]

尾拖跋款

《溪山清遠圖》拖尾處有陳川等跋,卷中鈐有「黔寧」、「公餘」兩半印及清代鑑藏家宋權宋犖清內府等鑑藏印。此圖曾著錄於《盛京故宮書畫錄》、《南宋院畫錄》、《故宮書畫錄》。[3]

作者之辨

雖然《溪山清遠圖》卷無作者落款,台灣學者李霖璨認為:「我們所以相信這幅長卷是夏禹玉氏手跡的原因,乃是由畫家風格方面着眼……大斧劈皴,減筆人物,筆致犀利清潤,墨色多焦與淡墨之對比……都是南宋夏圭的面目風采,我們對這種風采神交已久,所以展卷快睹,大家異口同聲地都說:『此非夏圭不辦』——早於此尚沒有這種畫法(如李唐即較此繁細),晚於此的明朝戴進,又高躋不到這樣的畫界,即沒有這樣超脫的意境,優美又如此勁拔之筆墨。因此,由畫家風格方面着手,大家都口無異詞地把這卷歸屬於夏圭的名下,而且還公認為這是他存世的第一傑作。」[4]

而按照一些日本學者的看法,《溪山清遠圖》卷的風格與南宋畫風不符,從而將其判為明代的仿製品。日本近代的中國繪畫史研究者經過鑑定諸多流傳到日本的中國畫,大都讚賞南宋畫的微妙光線和雲霧朦朧的意境,而很少賞識以筆法為中心的表現。在日本有許多類似《溪山清遠圖》卷中景物的夏圭畫及日本畫,特別是於15世紀到中國留學的日本僧侶畫家雪舟的作品《山水》長卷中,能看到與《溪山清遠圖》卷接近的表現和筆法。這也有可能是使日本學者懷疑《溪山清遠圖》卷真實性的依據之一。總之,日本學者至今認為《溪山清遠圖》卷是明代的摹本。然而,很多日本以外的學者都高度欣賞《溪山清遠圖》卷的筆法變化和畫面的律動感,認為它是明代畫家不可能成就的作品。[5]

參考資料

  1. ^ 《夏圭<溪山无尽图>流传经过与相关问题辨析》.罗宏才. [2012-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2.0 2.1 2.2 《中国山水画欣赏》. 杨诜. [2012-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3.0 3.1 《夏圭:溪山清远图卷》. [2012-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2). 
  4. ^ 《中國畫史研究論文集》.李霖璨
  5. ^ 《日本所藏有关夏圭的资料》. 宫崎法子. [2012-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