溴鼠靈
溴鼠靈(英語:Brodifacoum)是一種高致死性的4-羥基香豆素類維生素K拮抗劑和抗凝劑毒藥。 近年來,它已成為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農藥之一。 它通常用作滅鼠劑,但也用於控制較大的生物,如負鼠。[2]
溴鼠靈[1] | |
---|---|
IUPAC名 3-[3-[4-(4-Bromophenyl)phenyl]-1,2,3,4-tetrahydronaphthalen-1-yl]-2-hydroxychromen-4-one | |
別名 | 溴鼠隆 |
識別 | |
CAS號 | 56073-10-0 |
PubChem | 41736 |
ChemSpider | 10444663 |
SMILES |
|
InChI |
|
InChIKey | VEUZZDOCACZPRY-UHFFFAOYAI |
RTECS | GN4934750 |
性質 | |
化學式 | C31H23BrO3 |
摩爾質量 | 523.42 g·mol−1 |
熔點 | 228 - 230 °C(271 K) |
溶解性(水) | 難溶 |
藥理學 | |
給藥途徑 | 口服; 皮膚; 吸入(粉塵)(中毒) |
藥代動力學: | |
100% | |
慢,不完全,肝臟 | |
慢;20—130天 | |
糞便; 非常慢 | |
危險性 | |
致死量或濃度: | |
LD50(中位劑量)
|
270 μg/kg(大鼠,口服) |
若非註明,所有數據均出自標準狀態(25 ℃,100 kPa)下。 |
「Brodifacoum」的各地常用名稱 | |
---|---|
中國大陸 | 溴鼠靈 |
臺灣 | 可滅鼠 |
港澳 | 溴鼠靈 |
溴鼠靈在體內的半衰期特別長,長達9個月,需要用解毒劑維生素K對人類和寵物中毒進行長期治療。它是哺乳動物和鳥類二次中毒的最高風險之一。[3]
合成
溴鼠靈是4-羥基香豆素的衍生物。圖中的各自化合物旁邊可以找到編號。化合物1是合成溴鼠靈所需的起始酯。為了獲得該起始化合物1,需要完成氯乙酸乙酯與4'-溴聯苯甲醛的簡單維蒂希反應縮合。化合物1通過連續水解、鹵化形成醯氯,然後與所需的鋰陰離子反應,轉化成化合物2。這裡使用KOH和EtOH進行水解,然後加入氯化亞碸進行氯化形成醯氯,與加入的鋰陰離子反應。然後用有機銅化合物轉化化合物2,得到化合物3,其立體選擇性良好,約為98%。通常情況下,將使用傅-克型環化來獲得化合物4的雙環系統部分,但產量低。相反,在乾燥苯中三氟甲磺酸的催化環化產率良好。然後用硼氫化鈉還原酮,得到苯甲醇。在HCl下與4-羥基香豆素縮合,得到化合物5,溴鼠靈。[4]
毒理學
溴鼠靈是一種4-羥基香豆素抗凝劑,其作用方式與其歷史上的前身雙香豆素和華法林相似。由於非常高的效果和較長的作用持續時間(代謝半衰期為20–130天),它被稱為「第二代」或「超級華法林」抗凝血劑。[5]
溴鼠靈抑制維生素K環氧化物還原酶,該酶是維生素K環氧化物在其循環中重建維生素K所必要的,因此溴鼠靈穩定地降低血液中活性維生素K的水平。維生素K是合成重要物質所必需的,包括參與血液凝固的凝血酶原。這種破壞會變得越發嚴重,直到血液有效地失去任何凝結能力。
治療
溴鼠靈中毒的主要解毒劑是立即給予維生素K1(人類劑量:最初緩慢靜脈注射10-25 mg,每3-6小時重複一次,直到凝血酶原時間正常化;然後每天口服10 mg四次作為「維持劑量」)。 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解毒劑,前提是在發生大量出血之前發現中毒現象。由於高劑量的溴鼠靈會對身體產生數月的影響,因此必須長期(數月,與該物質的半衰期保持一致)定期服用解毒劑,並經常監測凝血酶原時間。[6]
參考資料
- ^ Merck Index, 11th Edition, 1368
- ^ Eason, C.T. and Wickstrom, M. Vertebrate pesticide toxicology manual, New Zealand Department of Conservation
- ^ Rodenticides: Topic Fact Shee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National Pesticide Information Center
- ^ van Heerden P. S.; Bezuidenhoudt B. C., Efficient Asymmetric Synthesis of the Four Diastereomers of Diphenacoum and Brodifacoum, Tetrahedron, 1997, 43 (17): 6045–6056, doi:10.1016/S0040-4020(97)00254-8
- ^ Brodifacoum (HSG 93, 1995). Inchem.org. [2013-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9).
- ^ Olmos V, López CM. Brodifacoum poisoning with toxicokinetic data. Clin Toxicol. 2007, 45 (5): 487–9. PMID 17503253. S2CID 33470724. doi:10.1080/15563650701354093.
延伸閱讀
- Tasheva, M. (1995). Environmental Health Criteria 175: Anticoagulant rodenticides.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Geneva.
- Cabot Richard C. Case Records of the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a near fatal case of brodifacoum poisoning).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07, 356 (2): 174–182. PMID 17215536. doi:10.1056/NEJMcpc069032.
- Bell, Cathy. Raptors and Rat Poison. Living Bird Magazine. July 15, 2015 [November 20,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