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拉塔尼亞龍屬

特拉塔尼亞龍屬學名Tratayenia)是一已滅絕的大盜龍科獸腳類恐龍,殘骸發現於阿根廷下營組英語Bajo de la Carpa Formation,年代為桑托階[1]模式種兼唯一種是羅氏特拉塔尼亞龍Tratayenia rosalesi),敘述於2018年3月。[2]

特拉塔尼亞龍屬
化石時期:白堊紀後期, 86–83 Ma
復原圖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科: 大盜龍科 Megaraptoridae
屬: 特拉塔尼亞龍屬 Tratayenia
Porfiri et al., 2018
模式種
羅氏特拉塔尼亞龍
Tratayenia rosalesi

Porfiri et al., 2018

特拉塔尼亞龍可根據每節背椎前部的三個獨有衍徵及骶骨形狀區別於其它大盜龍類。該屬是大盜龍類中已知生存年代最年輕的一個屬,僅為8300萬年前。

發現與命名

正模標本MUCPv 1162由保存完好的部分骨骼組成,包括連接在一起的脊柱,其中五塊椎骨可能是第七到第十一節。這些骨骼中最大的連接部分是一列椎骨,包括最後兩節背椎、五個骶骨和大部分右髂骨。其他保存下來的骨骼包括兩根部分背以及恥骨坐骨碎片。[1]

該骨骼最早是在2006年由國立科馬約大學英語National University of Comahue(Universidad Nacional del Comahue)的技術人員迭戈·羅薩萊斯(Diego Rosales)在下營組英語Bajo de la Carpa Formation發現,此後不久被北卡羅來納大學古生物學家胡安·波爾菲里(Juan Porfiri)挖掘出來。波爾菲里和同事在2008年摘要中發表關於這種新恐龍的初步報告,並暗示它可能屬於鯊齒龍科[3]2018年,這個新的分類單元被命名為特拉塔尼亞龍,屬名取自化石發現地特拉塔尼亞(Tratayén),種名紀念迭戈·羅薩萊斯。[1]

敘述

特拉塔尼亞龍是種長達8公尺(26英尺)的大型大盜龍類,與大盜龍南方獵龍岩壁盜龍關係密切。像大多數其他大盜龍類一樣,它的前肢上可能長有用來捕食的巨爪。對下營組的研究表明,該屬可能是生存年代最晚的大盜龍類。特拉塔尼亞龍也是該地層體型最大的食肉動物,支持了在鯊齒龍科滅絕之後,大盜龍類是(從土侖階桑托階坎帕階早期)南美洲頂級掠食者的假設。[1][2]

背椎

背椎又高又窄,椎體一側有一個凹陷,稱為側凹。這些特徵在大型食肉獸腳類的椎骨中很常見。一些椎骨的側凹上有骨頭碎片,可能是較薄骨壁的殘渣(分隔凹陷的隔片)。該結構也見於其它大盜龍類和鯊齒龍科身上。特拉塔尼亞龍的脊椎神經弓比大多數其他獸腳類都要高而窄。管狀橫突(肋面)向上並向側面突出。一個大而深的凹陷直接位於每個橫突下方,從前面和後面以薄片(又稱嵴)為界,前緣由前突椎板形成,後緣由後中央突椎板形成,這些特徵也見於大盜龍類的岩壁盜龍身上。[1]

從側面看,前關節突英語articular processe(前關節板) 呈矩形,前緣和下緣幾乎成直角,這是該屬的一個自衍征。一個稱為前橫突板的嵴將副橫突板連接到橫突。另一個自衍征是前橫突板平行於副橫突板。其他獸腳類要麼有一個發育不良(或缺失)的前橫突板,要麼有一個相對於前橫突板成一定角度的副橫突板。每塊椎骨前緣皆存在第三個自衍征,與兩對連接前關節突和神經棘的前橫突板(共四層)有關。在神經棘底部,每對包含的兩層非常接近。但是隨着前橫突板越來越靠近前關節突,它們分叉形成類似倒Y形的形狀。從前方可以看到該結構分別位於椎骨的左右兩側。[1]

脊椎關節後突(後椎骨關節板)形狀更典型,每個椎骨後緣有一個小的刀片狀下椎弓突英語hyposphene-hypantrum articulation,從下面分成三個嵴。從側面看時,神經棘較高而呈矩形,從前面看時薄厚較為均勻,大部分完全垂直,但是其中一個發現於骨盆附近的脊椎稍微向前傾斜,類似各種異特龍超科。保存下來的肋骨碎片彎曲且中空。它們通過兩個不同的與椎骨相連,這些被一個很大的孔分開,而該孔可能與空腔相連。[1]

骶骨與骨盆

特拉塔尼亞龍有五塊骶骨,這是獸腳類的典型特徵。它們的背椎在許多方面非常相似,例如大型側凹、高而窄的椎體和橫突下的薄層狀凹陷。然而,它們只有一個自衍征:與第一節椎骨相比,第二至第五節骶椎神經棘橫寬急劇增加。事實上,第五骶骨的神經棘橫寬是第一骶骨的兩倍。這種特徵也在暴龍巴西桑塔納組英語Santana Group羅穆阿爾多段英語Romualdo Formation一具未命名大盜龍類殘骸的骶骨(SNMS 58023)中觀察到,[4]因此不能當作自衍征。一些骶椎具有融合的神經棘,最後三個向後彎曲。第四骶骨的形狀與桑塔納發現的骶骨相似。[1]

髂骨明顯氣腔化,表明它充滿空腔。髂骨氣腔化現象在獸腳亞目大盜龍類中最為常見,如氣腔龍和岩壁盜龍。髂骨外表面的氣孔類似氣腔龍,但上邊緣筆直,與後者彎曲的髂骨形成對比。正模標本上發現了一種被認為是恥骨突的結構以及坐骨碎片,其坐骨呈長而細的軸狀,上面存在凹陷。[1]

分類學

大盜龍類與其他獸腳類的關係爭議較大。第一個主流假設是它們屬於肉食龍類,與異特龍親緣關係較遠,與新獵龍鯊齒龍科親緣關係較近。第二個流行的假說認為它們是基礎的暴龍超科,是包括具冠的原角鼻龍科和著名的暴龍科(如霸王龍)的虛骨龍類的一部分。[5]第三個假說也認為它們是虛骨龍類,但不屬於暴龍超科,而是虛骨龍類基群。波爾菲里等人對該屬的描述更傾向於第三種假設。[1]

以下演化樹遵循波爾菲里等人(2018年)的系統發育分析中12個最簡約樹的嚴格一致性樹,即最終結果(簡化版的進化路徑,就採樣分類群之間進化或丟失的採樣特徵總量而言)。[1]雖然結果不同,但分析方式實際上與阿佩斯特圭等人(2016年)的相同,不同之處在於納入了特拉塔尼亞龍和岩壁盜龍,這兩種大盜龍類在後者的分析中沒有出現。[5]

鳥獸腳類 Avetheropoda

始鯊齒龍 Eocarcharia  

新獵龍 Neovenator  

昆卡獵龍 Concavenator  

高棘龍 Acrocanthosaurus  

異特龍 Allosaurus  

中華盜龍 Sinoraptor

單冠龍 Monolophosaurus  

假鯊齒龍 Shaochilong  

鯊齒龍 Carcharodontosaurus  

魁紂龍 Tyrannotitan

馬普龍 Mapusaurus  

南方巨獸龍 Giganotosaurus  

虛骨龍類 Coelurosauria

瓜利喬龍 Gualicho  

吉蘭泰龍 Chilantaisaurus  

大盜龍類 Megaraptora

福井盜龍 Fukuiraptor

大盜龍科 Megaraptoridae

岩壁盜龍 Murusraptor  

特拉塔尼亞龍 Tratayenia

大盜龍 Megaraptor

氣腔龍 Aerosteon

南方獵龍 Australovenator  

齒河盜龍 Orkoraptor  

暴盜龍類 Tyrannoraptora  

古生態學

下營組英語Bajo de la Carpa Formation中與特拉塔尼亞龍共存的生物包括:各種蜥蜴烏龜、各種巴塔哥尼亞恐蛇、各種鳥類戴氏巴塔哥鳥英語Patagopteryx、各種鱷形超目、各種恐龍埃克森道獵龍原尾山神巨龍

參考資料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Porfiri, Juan D; Juárez Valieri, Rubén D; Santos, Domenica D.D; Lamanna, Matthew C. A new megaraptoran theropod dinosaur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Bajo de la Carpa Formation of northwestern Patagonia. Cretaceous Research. 2018, 89: 302–319. doi:10.1016/j.cretres.2018.03.014. 
  2. ^ 2.0 2.1 Fonseca, Lurdes. Just out | A new megaraptoran theropod dinosaur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Bajo de la Carpa Formation of northwestern Patagonia @ Cretaceous Research. Paleowire. 28 March 2018 [2020-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6) (美國英語). 
  3. ^ Porfiri, Juan D.; Calvo, Jorge O.; Juarez Valieri, Ruben D.; Santos, Dominica D. A new large theropod dinosaur from the Bajo de La Carpa Formation (Late Cretaceous) of Neuquén, Patagonia. Ill Congreso Latinoamericano de Paleontologia de Vertebrados. 2008. 
  4. ^ Aranciaga Rolando, Alexis M.; Brissón Egli, Federico; Sales, Marcos A.F.; Martinelli, Agustín G.; Canale, Juan I.; Ezcurra, Martín D. A supposed Gondwanan oviraptorosaur from the Albian of Brazil represents the oldest South American megaraptoran. Cretaceous Research. 2018, 84: 107–119. ISSN 0195-6671. doi:10.1016/j.cretres.2017.10.019 (英語). 
  5. ^ 5.0 5.1 Apesteguía, Sebastián; Smith, Nathan D.; Juárez Valieri, Rubén; Makovicky, Peter J. An Unusual New Theropod with a Didactyl Manus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Patagonia, Argentina. PLoS ONE. 2016-07-13, 11 (7): e0157793. PMC 4943716 . PMID 27410683. doi:10.1371/journal.pone.0157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