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維斯特湖
特維斯特湖(德語:Twistesee)是德國黑森州瓦爾代克-弗蘭肯貝格縣特維斯特河上的一個水庫,兼調節流量、發電和旅遊休閒功能。總庫容為910萬立方米,夏季水面面積76公頃,蓄水量470萬立方米,至冬季融雪前,水平面會下降2米。[1]
特維斯特湖 | |
---|---|
位置 | 瓦爾代克-弗蘭肯貝格縣 |
座標 | 51°23′2″N 9°3′45″E / 51.38389°N 9.06250°E |
湖泊類型 | 人工湖 |
集水面積 | 125.1平方千米 |
所在國家 | 德國 |
最大長度 | 2750米 |
最大寬度 | 300米 |
表面積 | 76公頃(0.76平方千米) |
表面海拔 | 209.5米 |
位置 | |
特維斯特水壩 | |
---|---|
始建 | 1971 |
啟用 | 1981 |
水壩和溢洪道 | |
橫跨 | 特維斯特河 |
地基高度 | 23.5米(77.1英尺) |
深泓高度 | 21.5米(70.5英尺) |
長度 | 275米(902英尺) |
壩頂海拔 | 216.5米(710.3英尺) |
壩頂寬度 | 6米(20英尺) |
壩基寬度 | 135米(443英尺) |
水庫 | |
總容量 | 430,000 m3(15,000,000 cu ft) |
有效容量 | 9,100,000 m3(320,000,000 cu ft) |
位置
特維斯特湖位於德國黑森州瓦爾德克-弗蘭肯貝格縣巴特阿羅爾森市,位於卡塞爾市西偏北方向約30公里。特維斯特河流經黑森州和北威州,長約40.8千米,是迪默爾河最重要的一條支流。[1]
功能
1920年代人們就想在特維斯特河谷建一座水庫,但因技術原因而被迫放棄。1965年7月該地區發生了洪水,造成了巨大經濟損失,於是該計劃被重新考慮。1969年,黑森州迪默爾河水利協會(德語:Hessischer Wasserverband Diemel)設計了迪默爾河的防洪工程[2]。
特維斯特大壩於1971年秋開始建造,1974年首次截流,1977年開始嘗試蓄水。1980年冬天,水庫排水後加固堤岸,1981年春正式完工。工程造價3750萬德國馬克,95%由黑森州出資,阿羅爾森市出資5%[3]。水壩建成後長280米,高22米,壩頂路面允許行人通過。壩體內有一個小型發電裝置,裝機功率70千瓦,由黑森州迪默爾河水利協會管理[4]。
2015在沙灘上新建了咖啡館、商店等設施[5]。在特維斯特湖上以及周邊,可以進行釣魚、羽毛球、熱氣球、划船、滑冰、自行車、滑翔機、高爾夫球等活動[6]。環湖道路長約7公里[7]。
參見
參考文獻
- ^ 1.0 1.1 Afgaben und Projekte. Hessischer Wasserverband Diemel. [2017-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德語).
- ^ Hessischer Wasserverband Diemel. Willkommen. 1972-12 [2017-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8) (德語).
- ^ Twistesee. Stadtportal Bad Arolsen. [2017-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2-08) (德語).
- ^ Twistetalsperre. Talsperren in Deutschland. [2017-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5) (德語).
- ^ Der Twistesee. [2017-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5) (德語).
- ^ Sport - Freizeit. [2017-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5) (德語).
- ^ Strandbad Twistesee. Kleine Reise Strandbad Twistesee. [2017-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1) (德語).
書籍
- Peter Franke, Wolfgang Frey: Talsperren in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DNK – DVWK 1987, ISBN 3-926520-00-0
- Staiber, Karl: Beobachtungen am Haubentaucher (Podiceps cristatus) im NSG Twistevorsperre (Kreis Waldeck-Frankenberg): mit Tab. – in: Vogelkundliche Hefte Edertal für den Landkreis Waldeck-Frankenberg, ISSN 0178-0239 (1989), 15, S. 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