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樂隊
電視樂隊(英語:Television)是一支美國搖滾樂隊,1973年在紐約創立。樂隊最初由湯姆·韋蘭、理查·洛伊德、比利·菲卡和理查·赫爾組成。作為CBGB的早期駐唱樂團和七十年代紐約搖滾的重要組成部分,電視樂隊影響了龐克和另類搖滾的發展。[4][5][6]
Television 電視樂隊 | |
---|---|
組合 | |
音樂類型 | |
出道地點 |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 |
活躍年代 |
|
唱片公司 | |
相關團體 | |
現任成員 | |
湯姆·韋蘭 比利·菲卡 佛瑞德·史密斯 吉米·瑞普 | |
已離開成員 | |
理查·洛伊德 理查·赫爾 |
和其他龐克樂團一樣,電視樂隊做的也是簡約的以吉他為基礎的音樂。但是在前衛爵士和六十年代搖滾的影響下,他們的音樂相對更加乾淨,即興元素更多,技術上也更加老練。[4][7]樂隊的首張樂團《Marquee Moon》被公認為是定義了龐克的唱片之一。
歷史
早期歷史
電視樂隊的成立最初可以追溯到 Tom Verlaine 和 Richard Hell 的少年友誼。他們相識於特拉華州 Hockessin 的 Sanford School。在七十年代早期他們懷揣着成為詩人的夢想,先後搬去了紐約。
他們的第一個組合名叫 Neon Boys,Tom Verlaine 擔任吉他手兼主唱,Richard Hell 負責貝斯和主唱,Billy Ficca 則是鼓手。這個組合從1972年底持續到1973年底。1980年發行了「That’s All I Know (Right Now)」和「Love Comes in Spurts」。
1973年底樂隊重新組建,正式更名為「電視」並招募了 Richad Lloyd 作為第二吉他手。1974年3月2日,他們在 Townhouse Theatre 進行了首次演出。他們的經紀人 Terry Ork,說服了 CBGB 的老闆 Hilly Kristal 讓樂隊在他的俱樂部作定期演出。1974年上半年在 CBGB 演出了幾場後,他們又去了 Max’s Kansas City 和其他俱樂部演出過。最後在1975年1月,他們又回到了 CBGB,而且很受歡迎。
首張單曲及 Richard Hell 的退出
最初樂隊的創作是由 Hell 和 Verlaine 共同完成的, Lloyd偶爾也參與。然而Verlaine、Lloyd 和 Ficca 在演奏和作曲上日漸成熟,與此同時 Hell 則止步不前,樂隊成員之間的不和漸漸產生。 Verlaine 認為 Hell 在舞台上狂亂的表現喧賓奪主,讓他「不要再跳來跳去了」,而且時不時還拒絕演奏 Hell 的歌,比如「Blank Generation」。這些衝突導致了 Hell 的離隊。 Hell 後來在1975年和前 New York Dolls Johnny Thunders 成員和 Jerry Nolan 成立了 the Heartbreakers。而前 Blondie 樂隊的 Fred Smith 則替代 Hell 成了電視樂隊的貝斯手。
電視樂隊在1975年推出了他們的首支單曲「Little Johnny Jewel(Parts One and Two)」。Richard Lloyd 不同意用這首歌作為首支單曲,他更偏愛「O Mi Amore」。以至於他甚至想要退出樂隊,據說 Pere Ubu 的吉他手 Peter Laughner 甚至在那段時間參加過試鏡準備替代 Lloyd 的位置。
《Marquee Moon》,《Adventure》及樂隊解散
樂隊的首專 Marquee Moon 得到了樂評人和大眾的好評,這張專輯也進入了 Billboard 200 專輯榜。在歐洲這張專輯也很受歡迎,在很多國家都進入了榜單前三十。在1977年正式發行後發行,Roy Trakin 在 SoHo Weekly 上寫下了這樣的點評——「忘掉你所聽過的Television的一切,忘掉朋克,忘掉紐約,忘掉CBGB……甚至忘掉搖滾——這才是真正的東西」。VH1 將這張專輯評為一百張最偉大搖滾專輯第83位,滾石雜誌則將其評為史上五百張最偉大專輯第128位。Uncut 雜誌將其評為一百張最偉大首專第2位, Pitchfork Media 則將其評為七十年代最佳專輯第3位。All Music 的 Stephen Thomas Erlewine 評價這張專輯是「革命性的」。
樂隊的第二張專輯 Adventure 在1978年發行。儘管銷量不佳,Adventure還是得到了樂評人的高度評價。
由於樂隊成員在音樂視角上存在巨大差異,加之 Richard Lloyd 濫用毒品,樂隊最終在1978年7月解散。Lloyd 和 Verlaine 開始了單飛生涯,Ficca則成為了新浪潮樂隊 The Waitresses 的鼓手。
樂隊重組
樂隊在1992年重組,發行了一張同名專輯並開始了斷續的巡演。2001年在 Camber Sands 的 All Tomorrow’s Parties 音樂節,他們的表演大受歡迎,也因此他們在世界範圍內也辦了幾次巡演。
2007年仲夏,在紐約中央公園的一場表演後,Richard Lloyd 宣布友好地退出樂隊。由於受肺炎的困擾,Lloyd 無法繼續表演。Jimmy Rip 替他完成了音樂會的表演並被邀請正式加入樂隊替代 Lloyd。2011年7月7日,新的組合在聖保羅的 Beco 203 音樂節上亮相。
音樂風格、淵源及影響
和其他朋克樂隊一樣,地下絲絨樂隊對電視樂隊有重大影響。電視樂隊也從 Steve Reich 這樣的極簡主義作曲家獲取了靈感。Tom Verlaine 經常提到衝浪搖滾樂隊 the Ventures 和 Dick Dale 對電視樂隊吉他技法的影響,他還表達過對 Love 和 Buffalo Springfield 樂隊的喜愛,這兩支樂隊都以雙吉他演奏而聞名。由於電視樂隊在六十年代的車庫搖滾傾向,他們對朋克的影響一度被低估了,彼時他們常在音樂會上翻唱 Count Five 的 Psychotic Reaction 和 The 13th Floor Elevators 的 Fire Engine。
儘管 Verlaine 和 Lloyd 名義上分別擔任節奏吉他手和主音吉他手,但他們常常弱化了這些標籤,傳統的節奏吉他部分也能有主音吉他部分同樣的吸引力。在 Marquee Moon 這首歌的前奏中,這一特徵就得到了充分展現,樂隊標誌性的旋律部分和節奏部分的交互展現得淋漓盡致。
成員列表
現任成員
- 比利·菲卡(Billy Ficca) – 爵士鼓 (1973年–現在)
- 佛瑞德·史密斯(Fred Smith) – 貝斯、歌手 (1975年–現在)
- 吉米·瑞普(Jimmy Rip) – 吉他 (2007年–現在)
前成員
參考資料
- ^ Meagher 2015.
- ^ Hughes 2015.
- ^ Murray 2015.
- ^ 4.0 4.1 Television Bio. Rolling Stone. 2017 [20 Sep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1 December 2017).
- ^ Simpson 2013.
- ^ Erlewine ST. Television. AllMusic. [2020-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1).
- ^ Schinder & Schwartz 2008,第541頁.
參考書籍
- Bangs, Lester. Free Jazz / Punk Rock. Musician. 1979 [December 25,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0). 參數
|magazine=
與模板{{cite journal}}
不匹配(建議改用{{cite magazine}}
或|journal=
) (幫助) - Emerson, Ken. Television Adventure Album Review. Rolling Stone. June 1, 1978 [April 4,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4-17).
- Handa, Al. Television: Marquee Moon. Perfect Sound Forever. May 1996 [December 25,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0).
- Hughes, Josiah. Television Announce Vancouver Show. Exclaim!. April 27, 2015 [October 30,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24).
- Meagher, John. Music – Television: NYC's art-punk pioneers. Irish Independent. May 31, 2015 [October 30,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7).
- Murray, Noel. 60 minutes of music that sum up art-punk pioneers Wire. The A.V. Club. May 28, 2015 [October 28,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31).
- Schinder, Scott; Schwartz, Andy. Icons of Rock: An Encyclopedia of the Legends who Changed Music Forever 2.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2008. ISBN 978-0-313-33847-2.
- Ramone, Marky; Herschlag, Richard. Punk Rock Blitzkrieg: My Life as a Ramone. Simon & Schuster. 2015. ISBN 978-1-4516-8775-0.
- Robb, John. Craske, Oliver , 編. Punk Rock: An Oral History. United Kingdom: PM Press. 2012. ISBN 978-1-60486-005-4.
- Simpson, Dave. Television. The Guardian. 17 November 2013 [2020-1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8).
- Taylor, Steven. False Prophet: Field Notes from the Punk Underground. Middletown, Conn.: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978-0-8195-6668-3.
- Thompson, Dave. Alternative Rock. San Francisco: Miller Freeman. 2000. ISBN 978-0-87930-607-6.
- Trakin, Roy. Marquee Moon review. SoHo Weekly. 1977.
- Wallace, Amy; Manitoba, Dick. The Official Punk Rock Book of Lists. Backbeat Books. 2007. ISBN 978-0-87930-919-0.
- Waterman, Bryan. Television's Marquee Moon. 33⅓ 83. Continuum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Group. 2011. ISBN 978-1-4411-8605-8.
- Walker, John. Ira Robbins , 編. The Trouser Press Record Guide 4th. New York: Collier. 1991. ISBN 978-0-02-036361-3.
- Wizon, Tod. Television. bombmagazine.org. BOMB Magazine. 1992 [2016-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06).
- Mitchell, Tim. Sonic Transmission. Television: Tom Verlaine, Richard Hell 1st. New York: Glitter. 2006. ISBN 978-1-90-2588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