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奉戰爭

直奉戰爭北洋政府時期,直系軍閥和奉系軍閥在中國北方先後於1922年、1924年進行的兩次戰爭,直系先勝後敗,奉系則先敗後勝。

第一次直奉戰爭

第一次直奉戰爭,發生於1922年4月28日至5月5日,孫中山段祺瑞張作霖聯盟以對抗直系曹錕吳佩孚,4月,奉軍入山海關,29日第一次直奉戰爭爆發。吳佩孚為總司令指揮七個師、五個旅約十萬人,兩軍在馬廠長辛店展開激戰,吳佩孚出奇兵繞道攻擊奉軍後方,奉軍腹背受敵;再加上奉軍第十六師臨陣倒戈,全陣崩潰。於是孫中山從北伐途中回廣州,卻被陳炯明困於永豐艦,最後直系獲勝,張作霖敗退出山海關,經外國傳教士調停,雙方停戰。吳佩孚逼迫徐世昌下野,迎回黎元洪,1923年6月曹錕逼黎去職,於10月以賄選當上總統,為人所不恥,促成奉皖粵聯合反直陣線。

第二次直奉戰爭

1924年9月4日,張作霖響應浙盧通電「率兵入關」,以鎮威軍名義,自任奉軍總司令,至9月15日向朝陽方面前進。以第一、三軍攻擊山海關、九門口一線:第二軍攻擊熱河南路並朝陽、凌源、冷口一線;第四軍在錦州為總預備隊;第五、六軍,負責進攻熱河北路。

9月14日吳佩孚由洛陽赴京後,曹錕發出討伐張作霖的命令,任命吳佩孚為討逆軍總司令,在中南海四照堂設司令部。17日,吳佩孚在四照堂點將。以十五師師長彭壽莘任第一軍總司令兼第一路司令,馮玉榮任第一路副司令,以第二十三師師長王維城任軍副司令兼第二路司令,葛樹屏任第二路副司令,第九師師長董政國任軍副司令兼第三路司令,沿京奉線前進攻遼瀋;第十三師師長王懷慶任第二軍總司令,米振標任軍副司令,出喜口直攻熱河;第十一師師長馮玉祥任第三軍總司令,張之江任第一路司令,李鳴鐘任第二路司令,出古北口直攻開魯。張福來任後援軍總司令,曹鍈、胡景翼、張席珍、楊清臣、靳雲鶚、閻治堂、張治功、李治雲、潘鴻鈞、譚慶林分任十路援軍司令,曹士傑、林起鵬、田維勤、馬燦林、吳長植、張金標分任二、四、五、八、九、十路援軍副司令。以杜錫珪充任海軍總司令。以鄭士琦充任海疆防禦總司令,靳雲鵬任總指揮,以防禦海岸。敖景文任航空總司令,分駐北戴河、灤縣、朝陽及航空處。史稱「四照堂點將」。

張作霖令姜登選第一軍和張學良第三軍組成聯軍指揮部。從9月17日起,雙方在山海關發生多次交火。9月29日,30日,奉軍以火炮和飛機對直軍實施猛烈轟炸,相繼占領萬家屯、龍王廟、姚家莊。10月7日,張作霖下達總攻擊令,奉軍第一、三軍全線出擊。10月8日,姜登選直接指揮第十九旅實施包抄,占領九門口,奉軍突破直軍防線。在熱河方向,9月15日,奉軍第二軍進入義州,16日占領阜新,23日占領朝陽縣城,10月8日占領赤峰。第二軍先頭部隊隨即向冷口進攻,形成夾擊。

馮玉祥收到時任吳佩孚參謀長張方嚴進兵催促時,他認為直軍失敗已是定局,遂於10月23日,以鹿鍾麟部抵北京,監禁總統曹錕,孫岳部向南苑,胡景翼部回通州。24日,北京下令停戰,解除吳佩孚職務。馮玉祥將其軍隊改稱為「國民軍」。

10月24日,奉軍乘勢發動對直軍猛攻,先後占領山海關、秦皇島、唐山等地,國民軍攻擊直系占領天津。吳佩孚於11月3日塘沽乘艦南下。

第三次直奉戰爭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失敗後、1925年10月吳佩孚在武漢就任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發動反奉戰爭,圖謀東山再起。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