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佬[a]廣府民系客家民系稱呼閩海民系外稱[1][2][3],後來亦有部分內化為閩海人的自稱。由於閩語方言眾多,「福佬話」可以是多種方言的自稱或他稱。

近代閩南語族群分布於閩南粵東粵西浙江南部與海南地區,與漳州府詔安雲霄平和南靖等四個縣的客家人及隆教赤嶺湖西畲族鄉的畲族及新近移民者為居鄰。

名稱表記及釋義

有關此族群的漢字寫法有下列幾個:

  • 學老(學佬):據清代文獻,指出此一詞語是客家民系閩南民系的稱謂之一,應在17世紀初已出現,客語與「鶴老」同音。[4]
  • 鶴老(鶴佬):據清代文獻,指出此一詞語是客家民系閩南民系的稱謂之一,應在17世紀初已出現,客語與「學老」同音。後來該詞成為部份閩南人的自稱[4]
  • 福老(福佬):據清代文獻,指出此一詞語是廣府民系閩南民系的稱謂,即「福建」(福建人)之意[5][6][7][8]
  • 河佬(河老):依明末清初顧炎武在《天下郡國利病書·福建》中收錄郭造卿《防閩山寇議》的記載:"猺人循接壤處……常稱城邑人為河老,謂自河南遷來畏之,繇陳元光將卒始也[9]。"
  • 河洛連橫以「河洛」來對應,「ho11 lo53」一詞,吳槐於〈河洛話叢談〉中亦以河洛稱之,「閩南語,俗謂之河洛話。書之者或作河老或作福老,學老,間至有書老作佬作狫者。由涵義而言,由造語而言,竊以為莫愈於河洛二字。不獨音諧而意賅,且為數千年來之成語。洛古時音近老,今語言仍然.」[10]

臺灣境內語用

福佬

目前最早「hoklo」文獻出現在美國漢學家衛三畏(曾在廣州生活)於同治甲戌年(1874年)編輯的《漢英韻府》一書。1894年,台灣閩南人盧德嘉《鳳山縣採訪冊》出現「人曰福老,謂福建人也」。但古籍對此詞最早的漢字記錄並非「福佬」而是「河老」,可見起初並沒有「福佬」這種表記方式。台灣學者洪惟仁更指出,「福佬」兩字的客家話讀音是「fuk-ló」而非「hok-ló」,若稱「hok」音是由「福」字而來實在牽強 [11]

2011年台灣客家人法律學者傅雲欽則認為:「溯本追源,『ho̍h-ló人』是由『鶴佬人』而來。『鶴佬人』是由『hok55佬人』而來。『hok55佬人』是由『福建人』而來。不論ho̍h-ló話的『hoh55[11]-lo53[55]』和客家話的『hok55-loh31』,都跟『福』、『福建』有關係。音轉來變去,混淆視聽,這應該都是各族群對漢字發音不同惹出來的麻煩。」[12]


自稱與他稱

鶴老人是針對日常使用閩南語[13]的族群之稱呼,是閩南民系的一支。多數的閩南族群會以居住地區或使用語言自稱,而不是血緣上的分類,比如雷州話人口自稱「雷州人」或「講黎人」[14]潮州話人口自稱潮州人泉漳片泉州話人口自稱泉州人,漳州話人口自稱漳州人等。潮汕地區有俗語:『大埔無hok(福),澄海無客』[15],但也有說法稱大埔無『白』[16]或無『潮』[17]。早期閩南人不會自稱hoklo。後來因客家人對閩南人的俗稱漸傳漸廣,近代多數閩南人承認甚至自稱福佬人。

爭論「佬」字在粵語與客家話是否蔑稱

1907年,廣府人黃節編輯的《廣東鄉土地理教科書》出現了「廣東種族有曰客家、福狫族,非漢種亦非粵種」;福佬一詞變成具污衊性的福狫。爾後彼時屬潮州府大埔縣溫廷敬鄒魯與落籍廣東省海陽縣(現潮安縣)的丘逢甲結合文人,與廣府人以文章互相批評,「福佬」一詞也開始為人所知[18]

粵語方面,1990年張壽祺指出粵語裡「」字未必是個蔑稱[19][20]

河洛

連橫以「河洛」來對應,「ho11 lo53」一詞,吳槐於〈河洛話叢談〉(1959年)中亦以河洛稱之,「閩南語,俗謂之河洛話。書之者或作河老或作福老,學老,間至有書老作佬作狫者。由涵義而言,由造語而言,竊以為莫愈於河洛二字。不獨音諧而意賅,且為數千年來之成語。洛古時音近老,今語言仍然.」[21]

清大教育學程中心台語講師梁烱輝主張,台語「ho11 lo53」一詞,對應漢字「河洛」二字,不但可資說明臺灣閩南語族的發源地,在語音變化的學理說明上更具證據力.反觀「貉獠」、「福佬」皆為近人虛構之詞,實不足取.而「貉獠」一詞的創作者更自覺此詞不雅,因此,又虛擬一詞「賀佬」,進而又虛擬「鶴佬」以自解,臺灣閩南語族有以「鶴佬」自稱者,實肇基於此.而『獠』音為liau55或liau11,不是loh31,貊音[bik8],不但音韻不類「ho11lo53」之「ho11」,所指實為周代東北地區的民族,即今韓國北方的民族,與台灣閩南族群無關。[21]

然而語言學者洪惟仁則不認爲「Ho̍h-ló」等同於「河洛」(hô-lo̍k),因為由語音學上判斷,「洛」字屬於入聲字(lo̍k),而「ló」則是上聲字[22]。並以「鶴佬」表示[23]。一說臺語人士來自福建(Hok-kiàn),故客家人稱之鶴佬(Hok-lo),臺語據字讀成「Hō-ló」,連橫不知緣由,誤為河洛謠傳至今。

2011年,台灣客家學者傅雲欽指:「客家人也是來自黃河、洛水,同樣源遠流長,為何沒自稱『河洛人』,而去稱別的族群為『河洛人』?故『河洛』一說,可能是中原意識作祟的結果」;又考證「要找ho̍h-ló的漢字寫法,必須該漢字寫法與ho̍h-ló話的音hoh55[11]-lo53[55]及客家話的音hok55-loh31兩邊都有關係,講得通才行。『河洛』一詞只勉強符合ho̍h-ló話一邊,顯然不合條件。」[12]並指出在台灣多有將「福佬」美稱為「河洛」的現象,並將祖先附會為中原黃河一帶。[12]

2008年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的朱真一:「『河洛』及『貉獠』之爭的核心,在於台灣人的『正統漢人』的幻想。像台灣漢學教育協會秘書長梁炯輝所寫,這是『台灣閩南語族民族自尊心的淪喪』,若不用『河洛』一詞,那麼『民族文化的教育與傳承必將失去意義,所作的一切努力,終將成為空談』。可見不少台灣人不論Holo或客家,對『河洛』或『中原』意識有不少的憧憬。」[24]

1987年林春地:「現時咱在台灣的姓林的(大廳掛的)燈號書『西河』,姓陳的燈號作『穎川』,姓李『隴西』等都在現時的陝西省一帶」、「另外閩南語就是「清朝尾期」即開始的新名詞,亦是古早的陝西話[25]

河佬

1985年曾出版台灣語言學家洪惟仁的著作《臺灣河佬語聲調研究》[26]

貉獠

洪惟仁曾考證指ho̍h-ló本字乃「貉獠」,此說廣同爭議,例如2011年傅雲欽撰文「洪惟仁教授進一步指出ho̍h-ló的客家話發音是hok55-loh31。而『福佬』一詞的客家話發音是fuk31-loh31,音差很大。他認為ho̍h-ló話的hoh55[11]-lo53[55]或客家話的hok55-loh31都跟『福』無關,也跟『福建』無關。他說根據他和謝重光教授的考證,客家話的hok55-loh31的漢字寫法是『貉獠』(野獸之類),是客家人歧視ho̍h-ló人的名稱。不過《客英大辭典》,『貉』的客家音為hok55,沒錯。但『獠』為liau55或liau11,不是loh31。[...]從而,以『貉獠』當hok55-loh31的漢字寫法,在音韻上並不相合。」[12]

另,貉獠說支持者,以《周禮》:「職方氏.掌天下之圖,以掌天下之地。辨其邦國都鄙四夷八蠻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作為援引,然「貉」指的是東北方的民族蔑稱,「七閩」則為中國南方古部落的蔑稱,活動範圍較接近福建一帶,以「貉」來解釋ho̍h-ló作為台灣閩南人的代稱並不符合事實,九貉又為貊人的別稱,被朝鮮族認為是其先民之一.[27]

「貉獠」於文獻上並無用來代指閩南人的記載,唯出現在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引廣東《[萬曆]永安縣志》[28]:「上鎮黃花北近藍能、大小逕,東出程,揭貉獠坪、南嶺,南通螺溪、馬公寨、黃峒、新村、捲蓬,南𢕸𢕸、松坑、碗窰。」,「貉獠坪」作為廣東的地名,也和福建或閩南一帶無關.「貉」一詞亦並非只是北方人對南方人的蔑稱,如漢書記載,「臣聞秦時。北攻胡貉。築塞河上。南攻揚粵。置戍卒焉。其起兵而攻胡粵者。非以衛地而救民死也...夫胡貉之地。積陰之處也。木皮三寸。冰厚六尺。食肉而飲酪。其人密理。鳥獸毳毛。其性能寒。楊粵之地。少陰多陽。其人疏理。鳥獸希毛。其性能暑。」亦為北方族群之蔑稱,與揚州、南越之地之族群有別.「獠」字亦代指畲族,代稱「蠻獠」[29][30],若以《[康熙]平和縣志》(知縣王相總纂)「閩省凡深山窮谷之處,每多此種,錯處汀潮接壤之間...居無常所,視其山之腴瘠,瘠則去焉。...土人稱之曰客,彼稱土人曰河老」畲族被當時漳州閩人稱為「客」,閩人被「客」稱為「河老」,若「河老」為「貉獠」,畲族被稱為「獠」,稱閩族又為「獠」互相矛盾,不符合學者所假設的「以中原人自居的廣東客家人借用此詞,來貶抑閩南人是犬科動物」的說法.

相關條目

注釋

  1. ^ 粵語福佬羅馬化:fuk1 lou2客家話學老白話字ho̍k-ló四縣腔客拼hog loˋ臺灣話鶴老臺羅Ho̍h-ló;另有河洛貉獠等寫法。

參考文獻

  1. ^ 台語文學者吳守禮以及《台灣文獻叢刊》,〈第七十三種 鳳山縣採訪冊〉,「粵稱閩人曰福老,謂福建人也」,盧德嘉,1894年
  2. ^ 台語辭典(台日大辭典台語譯本)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福佬:此語本來是廣東種族對福建人輕視稱呼」,信望愛
  3. ^ 天下郡國利病書 · 防閩山寇議》「人與循接壤處....常稱城邑人為河老,謂自河南遷來畏之,繇陳元光將卒始也」
  4. ^ 4.0 4.1 韋, 煙灶; 李, 易修. 閩南族群之他稱族名「Hoklo∕Hohlo」的漢字名書寫形式與變遷:從歷史文獻與地圖地名的檢索來分析 (PDF). 地理研究. 2019年11月, 71: 43 [2022-01-08]. doi:10.6234/JGR.201911_(71).000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01-08). 
  5. ^ 吳守禮. 一百年來的閩南系臺灣話研究回顧#正名. 老醫之家. 2003-04-02 [2010-01-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25). 
  6. ^ 《漢音韻府》,「This was hok-lò,福佬 i.e. people from fuhkien」,衛三畏,1874年
  7. ^ 《臺灣文獻叢刊》,〈第七十三種 鳳山縣采訪冊〉,「粵稱閩人曰福老,謂福建人也」,盧德嘉
  8. ^ 臺日大辭典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臺灣總督府,829頁,1931-1932年
  9. ^ 顧炎武(清),《天下郡國利病書》,上海書店,1985年
  10. ^ 梁烱輝. 「河洛」乎?「福佬」乎?「貉獠」乎?. 2022-07-26 [2022-01-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29. 
  11. ^ 洪惟仁1987,132
  12. ^ 12.0 12.1 12.2 12.3 傅雲欽. 「ho̍h-ló」宜寫成「福佬」的道理. 2011-06-03. . 本文章與其他十多位學者對「福佬」的考證被傅雲欽一併輯錄至他的個人網站傅雲欽如是說.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8). 
  13. ^ 不代表這些族群皆認為自己的母語是Ho̍-lóh話,如部分潮汕話的使用者。
  14. ^ 雷州話又叫做黎話。
  15. ^ 杜松年. 潮汕大文化.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4: 28. ISBN 9787504616746. 
  16. ^ 澄海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澄海县志. 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2: 826. ISBN 9787218007786. 
  17. ^ 黃挺. 关于潮客关系的一点思考. 客家研究輯刊. 2005, (1): 14. 
  18. ^ 主要是因為溫廷敬所編寫的《潮州福佬民族考》一文
  19. ^ 張壽祺〈從民俗學考析廣州俚語「佬」字〉,《羊城今古》1990年第2期.
  20. ^ 吳守禮. 一百年來的閩南系台灣話研究回顧. 結集於《閩南方言研究集(二)》,1998年11月,臺北南天書局。後轉載於吳守禮. 一百年來的閩南系台灣話研究回顧. 老醫之家. 2003-04-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15). 
  21. ^ 21.0 21.1 梁烱輝. 「河洛」乎?「福佬」乎?「貉獠」乎?. 2022-07-26. 
  22. ^ 洪惟仁,1987,台灣河佬語聲調研究,增訂三版。台北:自立晚報
  23. ^ 洪惟仁. 談鶴佬語的正字與語源. 臺灣風物. 1988-03-31, 38 (1). 
  24. ^ 朱真一. 異哉!台灣人的「河洛」及「中原」意識. 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台灣同鄉會. 2008年10月 [2020-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4.  本文章與其他十多位學者對「福佬」的考證被傅雲欽一併輯錄至他的個人網站:傅雲欽如是說.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08). 
  25. ^ 林春地. 河洛話的根及本. 東展文化. 1987 [2022-02-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20). 
  26. ^ 臺灣河佬語聲調研究 / 洪惟仁著. 世新大學圖書資訊處. [2023-0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7). 出版者:臺北市 : 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出版 吳氏圖書公司總經銷, 民74 
  27. ^ Xu, Stella Yingzi. That Glorious Ancient History of Our Nation: The Contested Re-readings of "Korea" in Early Chinese Historical Records and Their Legacy on the Formation of Korean-ness. Ann Arbor: Proquest. 2007: 220 [2018-06-25]. ISBN 978054944036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0). The majority of the Kija Choson and Wiman Choson people were Yemaek, the ancestors of the Korean people 
  28. ^ 知縣葉春及總纂,《[萬曆]永安縣志》,萬曆 14 年,1586
  29. ^ 開漳聖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數位典藏. [2017-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5). 
  30. ^ 《漳州掌故大全》第二輯 開漳史話. [2017-07-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