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級護衛艦 (2010年)
秋月級護衛艦(日語:あきづき型護衛艦,英語:Akizuki-class destroyer)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最新建造的一級通用護衛艦(英文編號等同於他國驅逐艦)艦級,主要擔負艦隊的防空、反潛和反艦等方面等作戰任務[1]。在其首艦秋月號於2010年10月下水之前,此級護衛艦以其首艦預算通過年度平成19(2007年)在建造時暫稱19DD[2]。這是日本第三個以「秋月」命名的軍艦艦級,但不同於1959年的秋月級以反潛為主要任務,本級船艦反而與二戰期間的秋月級驅逐艦以防空為主的設計較為相似,加強了防空上的戰力。
(19DD)秋月級護衛艦 あきづき型護衛艦 (2代) | |
---|---|
概觀 | |
艦種 | 護衛艦(等同於他國海軍的驅逐艦) |
擁有國 | 日本 |
前型 | 高波型護衛艦 |
次型 | 朝日級驅逐艦 (2016年) |
數量 | 4艘 |
製造廠 | 4艘 |
下訂 | 4艘 |
單艘造價 | 750億日幣/艘(2007年幣值) |
動工 | 2009 -2011 |
下水 | 2010 -2012 |
服役 | 2012 - |
現況 | 服役中 |
技術數據 | |
標準排水量 | 5050 噸 |
滿載排水量 | 6800 噸 |
全長 | 150.5 米 |
全寬 | 18.3 米 |
型深 | 10.9 米 |
吃水 | 5.4 米 |
鍋爐 | 4座勞斯萊斯SM1C燃氣渦輪發動機 |
動力 | (COGAG) 複合燃氣動力裝置,雙軸推進 |
功率 | 64,000匹(PS) |
發電機 | 3台川崎M1A-35燃氣渦輪發電機 |
電力輸出 | 2400KW x 3 |
最高速度 | 30 節 |
乘員 | 約200 人,艦長二等海佐編階 |
射控裝置 | FCS-3A火力射控系統 海軍戰術資料鏈(OYQ-11戰術情報處理系統,搭配Link11/14/16資料鏈) |
偵搜系統 | FCS-3A雷達 OPS-20C水面雷達 OQQ-22整合聲納系統(艦首聲納+OQR-3拖曳陣列聲納) |
武器裝備 | Mk 45 mod4一門 4連裝90式反艦飛彈發射管二具 Mk 41垂直發射系統(32管) CIWS二門 HOS-303三連裝發射管二具 |
電子設備 | ORQ-1C-2機艦資料鏈 |
電戰系統 | NOLQ-3D電戰系統 Mk 36 mod.6 SRBOC |
艦載機 | 2架SH-60J/K海鷹直升機 或1架MCH-101掃雷直升機 |
興建計畫
1990年代起,海自陸續新造新一代的村雨級、高波級護衛艦,日本的通用護衛艦逐漸完成大型化趨勢。不過1990年代服役的艦種設計及武裝都略顯保守,與當時國際第一線造艦結晶,如拉法葉級巡防艦、薩克森級巡防艦等相比便相形遜色,到高波級海自的軍艦在匿蹤性上仍考慮不多,偵蒐設備仍使用1970年代成熟的機械轉動式三次元雷達。在2000年初期艦載新裝備已屆成熟;包括在平成12年(2000年)研製完成的FCS-3戰鬥系統、預定在平成15-16年間完成的新型水下戰鬥系統OQS-XX,為了趕上國際標準,海自擬定暫停高波級五號艦以後的造艦計畫,利用高波級預定替換的配額啟動了新世代泛用驅逐艦建造計畫。
最初自衛隊的計畫,高波級將與村雨級、日向級、金剛級等構成8艦8機4護衛艦群架構,扣除4艘直升機護衛艦、4艘神盾驅逐艦,村雨級與高波級總需求規模要20艘,即便扣掉了已經完工的軍艦,新世代泛用驅逐艦應當還有6艘需求。因為在數量上可以確保規模,計畫初始之際新型泛用護衛艦在紙上概念圖極為先進,參照拉法葉級標準,使全艦外觀相當簡潔;然而預算規模抑止了自衛隊利用新設計的企圖心,包括愛宕級護衛艦建造計畫等項目,最終新世代泛用驅逐艦只剩下4艘配額,基礎設計也只是運用高波級的基礎設計上優化,而沒全面重新設計新外型。原本新型泛用護衛艦預定在平成18年(2006年)編列預算開工,但受到預算不足限制,順延一年,因此在預算書上變成了19DD。而且當時預算不足的問題進一步壓縮了19DD的設計,原本向政府請款848億日幣的新型艦首艘最後只拿到了750億預算;二號艦在2008年取得同額預算規模,但是三/四號艦預算在2009年過關,但是在樽節的理由下2艦造艦預算從1,515億日幣壓縮至1,450億日幣,這讓完工後的秋月級最後成為大量妥協的產物;雖然擁有極佳的基礎偵蒐能力,卻缺乏完整配套。
定位
傳統的神盾戰艦如美國的伯克級雖然可以同時迎擊12個目標,但受限在標準飛彈硬體架構仍是半主動雷達導引,即使中途可自動飛行,但終端目標標定仍需要仰賴艦艇裝設的AN/SPG-62照明雷達;該雷達只能同時處理單一目標射擊導引,如果目標在不同方向時需要轉動到必要接戰位置。而勃克級在設計上只裝設3具照明雷達(艦艏1座、艦艉2座),當敵方採取飽和攻擊時,即使相位陣列雷達可捕捉到目標,但照明雷達的應對餘裕恐有不足。[3]尤其在2000年以後,因應北韓在對外投射載具威脅日益清晰,美國與日本聯合打造海基彈道飛彈防禦系統,選擇的載臺即是勃克級艦艇及神盾戰鬥系統。原本設計定位是艦隊區域防空的神盾艦可能需要將偵蒐能量轉移供高空彈道飛彈追蹤後,替區域防空補位的必要能量也日益清晰。
為了替長程防空艦火力空缺補位,秋月級配備了FCS-3戰鬥系統。最初建案構想海自希望能讓這套系統全部採用國產配備,包括四面式主動相位陣列雷達、戰鬥管理系統,以及由99式空對空飛彈改良的艦載主動導引艦對空飛彈(AHRIM、XRIM-4),使她具備僚艦防空能力(Limited Local Area Defense, LLAD)。然而XRIM-4同樣被預算樽節影響而取消計畫,因此秋月級建造時採用國產雷達與戰鬥系統搭配美國下一代中短程防禦主力RIM-162飛彈(ESSM),但國產戰系也升級為FCS-3A,強化防空能量。
原生FCS-3在海自內首先運用艦艇為日向級護衛艦,基本架構是FCS-3主動相位陣列雷達(1部C波段偵蒐及1部X波段射控配合)、OYQ-10 ACDS,配合從荷蘭採購的間斷式連續雷達波照明技術(Interrupted Continuous Wave Illumination,ICWI)組件,利用相位陣列雷達電子掃描的優點,擴張火力通道,讓與標準飛彈相同射控硬體架構的ESSM獲得迎擊飽和攻擊能力的多重目標接戰機能。秋月級的FCS-3A基本架構並無不同,關鍵在構成主動相位陣列雷達的主動相列雷達收發模組材質從砷化鎵半導體替換成氮化鎵半導體元件,這個調整讓秋月級的偵搜距離增幅為日向級的2倍之多[4]。雷達處理軟體演算法也有升級,強化對飛行目標的訊號處理品質提高自動接戰軟體的性能[5]。
海上自衛隊通用護衛艦對比
朝日級 | 秋月級 | 高波級 | 村雨級 | 朝霧級 | 初雪級 | ||
---|---|---|---|---|---|---|---|
世代 | 第2代 | 第1代 | |||||
船體 | 基準排水量 | 5,100 噸 | 5,050 噸[a] | 4,650 噸 | 4,550 噸 | 3,500 噸 [b] | 2,950 噸[c] |
満載排水量 | 6,800噸 | 6,300 噸 | 6,100 噸 | 4,900 噸[d] | 4,000 噸[e] | ||
全長 | 151 米 | 150.5 米 | 151 米 | 137 米 | 130 米 | ||
全寬 | 18.3 米 | 17.4 米 | 14.6 米 | 13.6 米 | |||
動力 | 方式 | COGLAG | COGAG | COGOG | |||
功率 | 62,500 匹馬力 | 64,000 匹馬力 | 60,000 匹馬力 | 54,000 匹馬力 | 45,000 匹馬力 | ||
速度 | 30 節 | ||||||
武器裝備 | 火炮 | 62口徑127mm艦炮×1 | 54口徑127mm炮×1 | 62口徑76mm砲×1 | |||
方陣近迫武器×2 | |||||||
導彈 | Mk.41 VLS×32聯裝 (進化型海麻雀 / 海麻雀導彈, 07式 / VLA) |
Mk.48 垂直發射系統×16聯裝 (進化型海麻雀) |
Mk 29導彈發射器 8聯裝×1 (シースパロー) | ||||
Mk.41 VLS×16聯裝 (VLA) |
74式8管發射器×1 (阿斯洛克反潛飛彈) | ||||||
90式4連裝発射筒×2基 | 魚叉反艦飛彈6聯裝×2 | ||||||
水雷 | 3連裝MK32型魚雷發射管×2 (12式 / 97式 / Mk46 / 73式) | ||||||
艦載機 | SH-60K×1 | SH-60J/K×1 | SH-60J/K×1 | SH-60J/HSS-2B×1 | |||
同型艦數 | 2艘 | 4艘 | 5艘 | 9艘 | 8艘 | 12艘(退役) |
同型艦
建造編號 | 編號 | 艦名 | 開工 | 下水 | 服役 | 造船廠 | 所屬部隊 |
---|---|---|---|---|---|---|---|
2244 | DD115 | 秋月號 (19DD) | 2009年7月17日 | 2010年10月13日 | 2012年3月14日 | 三菱重工業長崎造船廠 | 第1護衛隊群第5護衛隊 司令部橫須賀,定泊佐世保 |
2245 | DD116 | 照月號 (20DD) | 2010年7月9日 | 2011年9月15日 | 2013年3月7日 | 第2護衛隊群第6護衛隊 司令部佐世保,定泊橫須賀 | |
2246 | DD117 | 涼月號 (21DD) | 2011年5月18日 | 2012年10月17日 | 2014年3月12日 | 第4護衛隊群第8護衛隊 司令部吳港,定泊佐世保 | |
2247 | DD118 | 冬月號 (22DD) | 2011年6月14日 | 2012年8月22日 | 2014年3月13日 | 三井造船, 玉野造船廠 | 第3護衛隊群第7護衛隊 司令部、定泊港舞鶴 |
註釋
資料參考
- ^ 日本“秋月”級驅逐艦下水:換代速度令人乍舌. 鳳凰網(轉載北京晚報). 2010年10月18日 [2010年10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4月1日).
- ^ DD115 19DD 5000 ton Destroyer. GlobalSecurity.org. [2010-1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5).
- ^ 文藝春秋 2011.05.22
- ^ 多田智彥. 国産イージスに国産"FCS-4"を開発せよ! 世界最高性能『日本の多機能レーダー』. 軍事研究 (ジャパンミリタリー・レビュー). 2014年9月, 49 (9): 193–205.
- ^ ウエポン・システム (特集・進水目前! 注目の「19DD」) - (「19DD」の技術的特徴). 世界の艦船 (海人社). 2010年11月, (732): 9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