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台

山东省滨州市的一个荒废的景区

秦皇台,山東省濱州市的一個景區

歷史

秦皇台,古時也成蒲台、秦台,相傳為秦始皇所築,與臥佛台茅焦台並稱「濱州三台」,其中秦皇台又被稱為「濱州三台之首」[1]。明清時期,各地盛行從本地名勝中選出八個列為八景,「秦台曉霧」便屬「濱州八景」。

晉代三齊記》中記載「厭次東南有蒲台,秦始皇東遊海上,於台下縈蒲系馬。至明歲蒲縈萎,若有系狀,似水楊,可為箭。」晉朝伏琛三齊略記》則記載「鬲城[a]東南有蒲台,台高八丈,秦始皇所頓處,在台下縈馬。至今蒲生猶縈,似水楊而堪為箭。」是最早提到秦始皇曾到過蒲台的記載,原書早已散佚,但在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五·商河》條目下曾引用:「商河又分為二水,南水謂之長叢溝。東流傾注為海,溝南海側有蒲台,台高八丈,方二百步。《三齊略記》曰……」[1]南朝梁殷芸《殷芸小說·秦漢魏晉宋諸帝》中也有「齊鬲城東有蒲台,秦始皇所頓處。時始皇在台下縈蒲系馬,至今蒲生猶縈,俗謂始皇蒲」的記載。

宋代樂史著《太平寰宇記》卷六十四「蒲台縣」條下有「古蒲台在縣北四十四里,秦始皇築之,以望海祀蓬萊宮,乃於台下縈蒲系馬,蒲生盤如系馬之狀。……縣因此台以為名。」指出蒲台縣的縣名源自於秦皇台的舊稱「蒲台」[1]。元代於欽撰《齊乘》卷三「蒲台縣」條記載「《三齊記》曰:秦始皇東遊於台下,縈蒲系馬。今蒲生猶有縈者。台在濱州東,去此四十里,名曰秦台。」同書卷五「秦台」條則記載:「濱州東十三里高八丈,周二百步,相傳秦始皇東遊縈蒲系馬之處,亦名蒲台。般陽之蒲台縣以此氏焉。」[1]

明代李賢彭時等撰修《大明一統志》記載「秦台,在濱州東北,台高八丈,周回二百步。秦始皇東遊,築以望海。」清咸豐《濱州志·古蹟》載:「秦始皇台:在州治東北十里外。按《秦本紀》[b]:始皇遣徐市蓬萊方丈瀛洲求神仙不死藥,久而未還,謂築台望之。《三齊記》雲「厭次東南有蒲台」即此也。蓋始皇嘗頓台下縈蒲系馬,以地多蒲故名。蒲似水楊而勁,堪為箭,即今蒲柳[c],可為斗箕者。後世沿傳其事,襲稱秦台焉。台高八十尺,周圍二百步。渤海勳績萬氏建玉皇殿於其上,元至治間重葺,知州張道記。明弘治間義官王玘復修之,嗣後歷修未詳。騷人墨士登眺每留題詠。」[1]

傳說

秦台一帶的傳說包括秦始皇修築秦台和八角井傳奇兩部分。

有關秦始皇的傳說,有被稱為「秦始皇跐着秦台望高麗」。與徐福率三千童男女東渡日本的傳統說法不同,傳說徐福帶着一百名童男女東渡高麗,並在高麗定居不再回國。秦始皇命士兵在海邊築高台,以方便他登高察看海上是否有徐福船隊的信息。

保護與發掘

2009年4月2日,秦皇台遺址被濱城區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6月23日,秦皇台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山東省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

開發與荒廢

備註

  1. ^ 古有鬲氏國故城,在今德州市陵城區境內
  2. ^ 西漢司馬遷所著的《史記·秦本紀》
  3. ^ 當為簸箕柳

參考

  1. ^ 1.0 1.1 1.2 1.3 1.4 政協第十一屆濱州市委員會. 滨州故事.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07: 319–321 [2024-10-18]. ISBN 978-7-5034-9879-4. 
  2. ^ 秦皇台遗址旅游介绍. 博雅地名分享網. [2024-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