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部伎
初唐創立至盛唐流行的一部宮廷樂隊和一套宮廷燕樂節目,與「坐部伎」並列,合稱「二部伎」。每部均以樂曲名稱之,並配有舞蹈。「殿庭宴用立奏」,立部伎舞者、樂工在堂下或室外庭院、廣場表演舞蹈雜技,聲樂立奏。規模大,場面宏偉壯觀,人數較多,舞者多至一百八十人,少則六十四人。「立部伎」與「坐部伎」的區別主要表現在表演方式和精粗程度。堂下立奏者稱為立部伎, 堂上坐奏者稱為坐部伎。其曲目大多是唐初及玄宗時大型歌舞。唐玄宗時太常寺考核樂工技藝,以立部伎水平低於坐部伎一籌。伴奏以敲擊和吹管樂器為主,音量宏大,氣勢雄偉,用於朝會宴享。立部伎有八部樂舞:《安舞》、《太平樂》、《破陣樂》、《慶善樂》、《大定樂》、《上元樂》、《聖壽樂》、《光聖樂》。
參考文獻
- 中國歷史大辭典·上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