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加爾布雷斯

約翰·肯尼斯·高伯瑞(英語:John Kenneth Galbraith,1908年10月15日—2006年4月29日),又譯為約翰·加爾布雷斯、蓋布雷斯或蓋布瑞斯,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蘇格蘭裔美國經濟學家制度經濟學家、後凱因斯學派、美國進步主義學者,外交官)。他關於經濟主題的書籍從1950年代到2000年代都是暢銷書。作為經濟學家,他從制度主義的角度傾向於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1]

約翰·加爾布雷斯
John Galbraith
出生(1908-10-15)1908年10月15日
 加拿大安大略省愛奧那站英語Iona Station
逝世2006年4月29日(2006歲—04—29)(97歲)
 美國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
研究機構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
學派制度經濟學
母校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加爾布雷斯是一位多產的作家,著有四本著作,幾本小說,並發表了上千篇有關各個主題的散文。他曾在甘迺迪政府任美國駐印度大使。他的文學素養和坦率的態度使他一生享有盛譽。加爾布雷斯是為數不多的獲得二戰自由勳章(1946年)和總統自由勳章(2000年)者之一。因他對科學與公共事業的貢獻,法國政府授予他為榮譽軍官榮譽。

生平

1908年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1931年加爾布雷斯畢業於加國的貴湖大學,1933年取得同校碩士,1934年獲得柏克萊加州大學博士學位,並於同年獲聘於哈佛大學擔任導師。他同時也擁有來自全球超過五十個榮譽博士學位。曾任美國派駐印度大使。

1937年成為美國公民後,多次擔任歷任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如曾助民主黨杜魯門管控工資及物價水準。於1946年和2000年分別由杜魯門總統和同為民主黨的柯林頓總統頒發「總統自由勳章」。

加爾布雷斯繼承美國製度學派的傳統,堅持以製度為經濟學的研究對象。認為把資源配置與利用作為研究對像是一種錯誤,不應將經濟學分為微觀宏觀。經濟學研究要改變重物輕人,只看產值不見福利的傾向。他研究了廣泛的課題,使製度經濟學成為龐大而復雜的體系。從制度角度分析資本主義社會,提出二元體系理論。認為美國社會由計劃體系和市場體係兩部分構成,計劃體係由1000家大公司組成,權力掌握在技術和管理人員手中,控制著市場和價格,從而也控制著市場體系。市場體系則由1200萬小企業、農場、個體經營者組成,完全聽任市場支配。由於計劃體系佔統治和支配地位,美國這種豐裕社會存在各種收入分配不平等、經濟發展不平衡、資源配置失調、通貨膨脹與失業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需進行製度改革,通過國家力量使兩種體系的權力與收入平等化。稱實現兩種體系平等化的社會為新社會主義。

 
1962年11月9日,約翰·加爾布雷斯與印度總理尼赫魯會談,表達對印度的支持。

1961年至1963年間擔任美國駐印度大使。1962年10月27日,在中印開戰一周後,他在德里發表聲明:「麥克馬洪線是國際公認的邊界線,現予批准生效。因此,我們將它視為(東北邊境特區的)北部邊界。」[2]

早年生活

約翰·肯尼斯·加爾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於1908年10月15日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伊奧納站(Iona Station),父母為蘇格蘭裔加拿大人薩拉·凱瑟琳·肯德爾(Sarah Catherine Kendall)和阿奇博爾德「阿奇」加爾布雷斯(Archibald "Archie" Galbraith)。他在安大略省鄧威奇鎮(Dunwich Township)長大,有三個兄弟姐妹:愛麗絲(Alice)、凱瑟琳(Catherine)和阿奇博爾德·威廉(Archibald William, Bill)。十幾歲時,他改名為肯·加爾布雷斯(Ken),並且後來不喜歡被稱為約翰(John)。他身材高大,身高達到了6英尺9英寸(206厘米)。

他的父親是一位農民、教師、合作保險公司的主席以及自由黨的地方官員;母親是一位家庭主婦兼社區活動家,她在加爾布雷斯14歲時去世。他們的家庭農場位於湯姆森線(Thomson Line)上。20世紀20年代,兩位父母都支持安大略省農民聯合會(United Farmers of Ontario)。

加爾布雷斯早年就讀於一所單間教室的小學,該學校位於伊奧納站威利路9468號(9468 Willey Road),至今仍然保存完好。後來,他在達頓中學(Dutton High School)和聖托馬斯中學(St. Thomas High School)繼續學習。1931年,加爾布雷斯畢業於安大略農業學院(Ontario Agricultural College,當時是多倫多大學的附屬農業學院),獲得農學學士學位,主修動物飼養學。他獲得了嘉尼尼農業經濟學獎學金(Giannini Scholarship in Agricultural Economics),每月補助60美元,使他得以前往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農業經濟學碩士和博士學位。

1934年畢業後,加爾布雷斯在哈佛大學擔任講師,間歇性地教授經濟學課程,時間跨度從1934年至1939年。他從1939年到1940年在普林斯頓大學任教。1937年,他成為美國公民,不再是英國臣民。同年,他獲得劍橋大學的一年期獎學金,受到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思想影響,並於1938年在歐洲遊歷數月,參加國際經濟會議並發展自己的經濟思想。

第二次世界大戰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經濟尚未完全從大蕭條中恢復。因為戰時生產需求導致大規模財政赤字和寬鬆的貨幣政策,人們認為通貨膨脹和工資價格螺旋式上升是不可避免的。作為一個負責穩定價格和租金的團隊的一員,加爾布雷斯於1941年至1943年擔任戰時價格管理局(Office of Price Administration, OPA)的副行政官。他在此期間的工作被他視為職業生涯的重大成就,因為他成功保持了戰時價格的穩定。

戰後時期

1946年2月,加爾布雷斯從雜誌工作中請假,加入美國國務院,擔任經濟安全政策辦公室主任。他負責處理德國、日本、奧地利和韓國的經濟事務,但由於不被信任,他主要從事例行工作。他支持與蘇聯緩和關係,但這一觀點與喬治·凱南和其他美國主要決策者的遏制政策不一致。他在1946年辭職後重新投入經濟學寫作,並與埃莉諾·羅斯福和休伯特·漢弗萊共同成立了支持經濟與社會正義的美國民主行動(ADA)政策組織。

肯尼迪政府

在約翰·F·肯尼迪總統任期內,加爾布雷斯擔任美國駐印度大使(1961-1963)。他與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並經常直接向肯尼迪總統發送外交報告,繞過了國務院。他對越南戰爭持批評態度,建議避免升級美國的參與。

晚年與榮譽

1972年,加爾布雷斯被選為美國經濟學會主席。同年,他應毛澤東政府邀請,訪問中國,並在1973年出版了《中國之旅》(A China Passage),讚揚中國經濟體系的有效性。2000年,他獲得美國總統自由勳章。他還獲得了約50個榮譽學位。他於2006年4月29日去世,享年97歲。

遺產

加爾布雷斯的經濟學思想主要圍繞大企業市場權力的影響。他認為大企業削弱了消費者主權的原則,並主張政府干預來平衡市場。他的著作,如《富裕社會》和《新工業國家》,至今仍具有重要意義。

著作

憑藉其豐富的經驗,共有三本重要作品:1958年的《富裕的社會》(The affluent Society),1967年出版《新工業國》(The New Industrial State)以及1973年的《經濟治國》(Economics and the Public Purpose)。

逸事

加爾布雷斯的身高有203公分,比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196公分還高。

參考

  1. ^ Davidson, Paul. Galbraith and the Post Keynesians. Journal of Post Keynesian Economics. 2005, 28 (1): 103–13. JSTOR 4225383. 
  2. ^ 美国之于阿鲁纳恰尔邦.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 歐亞評論. [2012年12月24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