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魘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2年12月16日) |
《紅樓夢魘》是張愛玲的紅學著作,通過研究《紅樓夢》,推論曹雪芹的創作過程和原著樣貌。寫於 1960 年代末期至 1970 年代中期。
紅樓夢魘 | |
---|---|
作者 | 張愛玲 |
類型 | 小說 |
系列 | 張愛玲典藏 |
語言 | 中文 |
發行資訊 | |
出版機構 | 皇冠文化 |
出版時間 | 1991年 |
出版地點 | 臺灣 |
頁數 | 360 |
規範控制 | |
ISBN | 9789573305477 |
內容簡介
張愛玲在首篇「紅樓夢未完」說:「有人說過三大恨事是『一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第三件不記得了,也許這是因為我下意識地覺得應當是『三恨紅樓夢未完』」。她認為書名為「紅樓夢」時期的早本已完,但最後因曹雪芹逝世並未改完。而無名氏及高鶚、程偉元的續作糟蹋了八十回本,完全將《紅樓夢》「庸俗化」了,在「序言」中更提到:「紅樓夢未完還不要緊,壞在狗尾續貂成了附骨之疽──請原諒我這混雜的比喻」。
張愛玲在1969年2月20日致夏志清的信中說道:「……我上次提到《紅樓夢》前八十回改寫經過,是先證明吳世昌的《風月寶鑒》序不對——他說回首批是曹雪芹弟弟寫的《風月寶鑒》序——但是他這條路子對,嚴格執行起來,可以發現一個早本,內容不到現在的一半。缺的部分怎樣一件件先後添出,都給算出來,連帶證明五分之三十三,這三回本來位置較後,因為這樣solve a puzzle,不能做到一半擱下,所以耽擱了譯書。」
張愛玲認為:曹雪芹創作《紅樓夢》達二十多年之久,為了省抄工,不見得每次大改就從頭重抄,作者儘量利用手頭現有的抄本。在長期改寫中,早先流傳出去的抄本也亦步亦趨,跟著抽換改稿。所以各本內容新舊不一,不能僅因某處年代而判斷各本的早晚。
相關評論
陳維昭在《紅學通史》中說:「她的很多有價值的論斷並未充分展開,但卻成為此後中國大陸和海外的《紅樓夢》版本研究的頗具啟示意義的先聲。她的識小辨微的意義不僅在於版本研究的細化,而主要在於她以細微為單位,從而揭示了《紅樓夢》版本關係的一個重要特點,即各版本(包括抄本和刻本)的演變並非今天所知的『本』為單位,任何以『本』為單位的描述,在具體的識小辨微面前將會被證明是錯誤的」。[1]
周汝昌的《定是紅樓夢裡人》,曾稱:「只有張愛玲,才堪稱雪芹知己」[2]:222、「我自慚枉作了『紅學家』」[2]:53。
參考資料
- ^ 陳維昭著. 红学通史·上.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439. ISBN 7-208-05788-5.
- ^ 2.0 2.1 周汝昌著. 定是红楼梦里人. 北京: 團結出版社. 2005. ISBN 7-80130-9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