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森海姆—庫夫施泰因鐵路

羅森海姆-庫夫施泰因鐵路(德語:Bahnstrecke Rosenheim–Kufstein)是由德國羅森海姆奧地利庫夫施泰因邊境的一條複線鐵路,全長32公里,於德國鐵路行車大綱德語Kursbuch中被標識為950號(KBS 950)。它在羅森海姆可與羅森海姆-薩爾茨堡鐵路相接,在庫夫施泰因邊境可與庫夫施泰因-因斯布魯克鐵路德語Bahnstrecke Kufstein–Innsbruck相接;並可進一步分別通過阿爾貝格鐵路德語Arlbergbahn布倫納鐵路德語Brennerbahn將德國、奧地利西部以及意大利北部聯繫在一起。在全歐交通網絡中,該鐵路被納入柏林-巴勒莫鐵路軸線德語Eisenbahnachse Berlin–Palermo(1號軸線)的組成部分。羅森海姆至庫夫施泰因之間於1858年全線貫通,目前為電氣化鐵路,電壓制式為15千伏16⅔赫茲。

羅森海姆-庫夫施泰因鐵路
概覽
營運範圍 巴伐利亞
服務類型客貨運輸鐵路
技術數據
線路等級D4
線路長度31.868公里
最高速度140公里/小時
正線數目複線
軌距1,435毫米(4英尺8+12英寸)
電氣化方式15 kV 16,7 Hz ~
營運資訊
開通營運1858年

歷史

1851年6月21日,巴伐利亞王國奧地利帝國簽訂一項關於在兩國之間修建一條接駁鐵路國家協定德語Staatsvertrag[1]。由於維也納蒂羅爾州之間在當時並沒有直達的鐵路服務,因此雙方在協定的第一項中同意,由巴伐利亞方負責修建一條從慕尼黑薩爾茨堡附近邊界的鐵路和一條從羅森海姆至蒂羅爾州邊界的一條鐵路;奧地利方則根據協定的第二項,致力於修建從薩爾茨堡至穆爾河畔布魯克和從庫夫施泰因因斯布魯克的鐵路。其中,由羅森海姆-庫夫施泰因之間的線路作為巴伐利亞馬克西米利安鐵路德語Bayerische Maximiliansbahn的一部分於1858年8月1日建成通車[2]

走向

 
豎立於德奧兩國邊境的線路終點牌

線路自起點羅森海姆開始會一直向南行。在離開羅森海姆車站後不久,有一條單線羅森海姆環形鐵路德語Rosenheimer Schleife匯入該線。該環形鐵路是羅森海姆-庫夫施泰因鐵路和羅森海姆-薩爾茨堡鐵路聯絡線,於1982年2月8日建成,它允許奧地利的本土列車直接由薩爾茨堡往返於庫夫施泰因之間,從而避免在德國領土內停留及在羅森海姆車站進行換向。此外,羅森海姆車站還可與慕尼黑-羅森海姆鐵路羅森海姆-米爾多夫鐵路德語Bahnstrecke Rosenheim–Mühldorf芒法爾河谷鐵路德語Mangfalltalbahn相接[2]

繼續往南,線路會經過巴伐利亞因河谷地德語Inntal。在勞布靈車站早前曾有一條准軌的工業鐵路通往尼克海姆(Nicklheim)的泥炭工廠。在布拉嫩堡車站則設有岔道通往已在1961年關閉的窄軌鐵路文德爾施泰因鐵路德語Wendelsteinbahn。如今仍在運營的窄軌鐵路是一條由基弗斯費爾登水泥廠至奧地利蒂爾塞採石場的工業專用線,它只在特定的日子才會開辦運送乘客的瓦赫特爾快車德語Wachtl-Express。在基弗斯費爾登至庫夫施泰因區間,線路會穿越邊界進入奧地利。在當地,線路可與下因河谷鐵路相接,並進一步通往因斯布魯克[2]

運營

該線路是通往意大利布倫納鐵路德語Brennerbahn的北部供給線,並且是全歐交通網絡1號軸線(柏林-巴勒莫鐵路軸線德語Eisenbahnachse Berlin–Palermo)的組成部分[3]。從羅森海姆至庫夫施泰因附近邊界之間的行車時間為15分鐘(不停站),但由於線路經常存在臨時限速,實際行車時間通常需要更長。線路開行有每小時一班通往因斯布魯克的區域列車服務,但自2009年的運行圖調整起,列車需要在庫夫施泰因換乘。此外,發車頻率為每兩小時1班、由慕尼黑經因斯布魯克及布倫納鐵路往返於意大利的德鐵-奧鐵歐城列車也途經該線[4]

奧地利聯邦鐵路還開辦有途經該線、但不設停站的長途列車服務,連接維也納-薩爾茨堡-因斯布魯克-福拉爾貝格。其中在薩爾茨堡-因斯布魯克之間開辦有發車頻率為每小時1班的歐城列車銳捷列車班次[5]。截至2009年,每日共有32班這一類型的「迴廊列車日語回廊列車」運行於羅森海姆-庫夫施泰因鐵路[6]

改造

對於在羅森海姆至庫夫施泰因的路段進行四線鐵路擴建的計劃已進行了反覆的討論,這主要是為了滿足當布倫納基線隧道德語Brennerbasistunnel通車後所預期增長的運輸量變化[7]。進一步的改造計劃包括在羅森海姆附近設立一條高效的支線,它將在大卡羅利嫩費爾德與主線分離,並在布拉嫩堡再次匯入主線。被納入考慮的還有一項跨境隧道計劃,它會在上奧多夫與主線分離,並跨越庫夫施泰因與奧地利新造的新下因河谷鐵路德語Neue Unterinntalbahn相接[8]

由於缺乏具體的融資機會,該線路目前主要正進行規模較小的改造項目。這些措施包括淘汰平交道口(最近一次是在弗林茨巴赫至布拉嫩堡之間)以及廣泛安裝隔音屏障,尤其是在高負荷使用的因河谷地周邊市鎮沿線。

參考資料

  1. ^ (德文)Österreichische Nationalbibliothek: ALEX – Historische Rechts- und Gesetzestexte Online; Allgemeines Reichs-Gesetz- und Regierungsblatt für das Kaiserthum Österreich, Jahrgang 185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bgerufen am 3. Februar 2009)
  2. ^ 2.0 2.1 2.2 (德文)Bufe, Siegfried. Bayerns Tor zum Süden. Eisenbahn Geschichte. 2009, (36): 36–47. 
  3. ^ (英文)Railway axis Berlin–Verona/Milan–Bologna–Naples–Messina–Palermo (PDF). European Commission. [2014-05-31].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09-25). 
  4. ^ (英文)Timetable Innsbruck-Munich/Berlin. ÖBB.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25). 
  5. ^ (德文)Fahrplanheft. ÖBB. [2011-03-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6-05). 
  6. ^ (德文)Josef Mauerer. Änderungen beim ÖBB-Verkehr über die Rosenheimer Schleife. Eisenbahn-Revue: 628. ISSN 1421-2811. 
  7. ^ (德文)S- Bahn Ausbau Riem- Markt Schwaben: Schurer (SPD) und der Brenner- Basistunnel. Bahnausbau München–Mühldorf–Freilassing ABS 38. 2014-02-27 [2014-05-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1). 
  8. ^ (英文)Trassenverlauf des 2. Abschnittes. BEG. [2014-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