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衣[1]中國古代命婦的最高級別的禮服,後來傳至朝鮮半島越南琉球。中國宋代及之前的翟衣包括「褘翟[2]揄翟闕翟」三種,合稱「三翟」,與男子禮服的「六冕」相對應。

翟衣
現代復原明制翟衣
漢語名稱
漢語翟衣
韓語名稱
諺文적의
漢字翟衣

清朝廢除漢族衣冠,翟衣也全部被廢除。

服制

翟衣是古代貴族女性大禮服的統稱,包括禕衣、褕翟、闕翟三種,也稱「三翟」。歷代雖有變化,但大同小異。翟衣為上下連裳的深衣制,衣料為蠶絲織成的錦或羅,皆以素紗為里,闕翟赤,褕翟青,褘衣玄。[3]三者的等級排序不同。褘衣以玄色為底色,織有五彩翬雉紋。褕翟以青色為底色,畫有長尾雉的圖案,並有五彩點綴。闕翟是赤色衣,翟紋也是刻赤色繒。禕衣、褕翟、闕翟是王后的祭服,其中以禕衣最盛。[4]。服翟衣,尊之如天帝,比之如神明,俱事神之衣服。[5]三翟作為周代王后及後世中國、越南皇后以及朝鮮、琉球王妃參加祭祀大典的祭服,無論選材、做工、紋飾圖案、顏色都是其服飾中最貴重的,可見其地位的重要性。對祭服的重視體現了對神靈、祖先的崇敬之情。

翟衣之下有裙。[6]玄舄配褘衣,則青舄配搖翟,赤舄配闕翟。三翟首服副,[7]即覆首為之飾。若漢代步搖。首服副笄而著六珈,看上去如山如河。[8]王后以副為首飾,禕為衣,簡稱副禕。[9]衡笄又稱笄珈,是一種簪子的統稱,用來插住挽起的頭髮。王后的笄皆以玉為質。由于衡往往用來借指辨別是非善惡的標準,因此在進行祭祀大禮時要在副的兩側橫插玉笄,以顯莊重。王后的耳飾又叫笄珥,多以「紞懸瑱」。紞,是一種絲帶。《國語》中有:「王后親織玄紞的說法。」

《唐六典》規定,皇后禕衣「深青織成為之」。皇太子妃褕翟「青織成為之」,而內外命婦的翟衣則「羅為之,繡為翟」。

《明史》「服用翟衣,繡翟九重。素紗中單,黼領,朱般裸襍裾。蔽膝隨裳色,以撖為領緣,加文繡重翟,為章二等。玉帶。青襪舄,佩綬。二品,冠花釵八樹。兩博鬌,八鈿。服用翟衣八等,犀帶,餘如一品。三品,冠花釵七樹。兩博鬌,七鈿。翟衣七等,金革帶,餘如二品。四品,冠花釵」。永樂三年定「翟衣,深青為質,織翟文十有二等,間以小輪花,紅領標撰裾,織金雲龍紋,紵絲紗羅隨用。」

定陵出土的翟衣已十分殘破,僅有羅地刺繡龍紋邊飾數片,但根據現存的幾片邊飾以及邊飾上相縫連的羅織物上彩繪的翟鳥,可以基本復原翟衣的形狀一一這是以羅為地,中繪成對翟鳥,袖口衣邊用紅羅為飾。出土蔽膝,上寬28厘米,下寬49厘米,總高65厘米,上繪左右對稱三對,共六對十二隻。形制與宋代及明代史料中的記載吻合,特別是與明《中東宮冠服》中的太子妃蔽膝一致。明神宗定陵出土有兩頂皇后禮服鳳冠,一頂是孝端顯皇后的九龍九鳳冠,一頂是孝靖皇后的十二龍九鳳冠。

類型

褘衣

也作褘翟。《周禮》所記命婦六服[10]之一,后妃禮服「三翟」中級別最高的一種,是皇后的最高形制的禮服,相當於皇帝的十二章衣。褘衣既是祭服,也是朝服和立后、婚禮的吉服。周禮中褘衣為玄色(黑色),刻繒彩繪翬[11][12],所用衣料為黑色紗榖內綴一層白色夾里,即《周禮》所謂的「素紗」。

新唐書》記載,褘衣是皇后受冊,祭奠和參加朝會等大型事務時的禮服,用深青色衣料織成,並飾以十二行五彩翬翟紋[13],配套中衣為白色紗質單衣,領口裝飾黼紋,蔽膝同下裳色,裝飾三行翬翟紋,袖口,衣緣等處為紅底雲龍紋鑲邊。配件中,衣帶同服裝顏色,裨、紐、約、佩、綬與皇帝同級別,配青色襪子,金飾舄鞋。[14]

宋代明代褘翟沿用唐制。

褕翟

也作褕翟。后妃六服的一種,三翟之一[15]。褕翟是皇后級別僅次於褘衣的禮服,也是諸侯夫人皇太子妃最高級別的禮服。《詩經·鄘風·君子偕老》中有「玼兮玼兮,其之翟也。」描述的是衛君夫人衛宣姜華美的褕翟禮服。揄翟按周禮規定為青色,刻繒並彩畫搖文,唐宋以後確立為九行翬翟紋。按唐書記載,褕翟是皇太子妃受冊,祭奠和參加朝會等大型事務時的禮服,用青色衣料織成,飾以九行青底五彩搖翟紋,配套中衣為白色紗質單衣,領口裝飾黼紋,蔽膝同下裳同色,其上裝飾二行翬翟紋。配件中,衣帶同服裝顏色,佩、綬與皇太子同級別,配青色襪子,金飾舄鞋。[16]明代褕翟作為皇太子妃最高禮服。

琉球聞得大君的翟衣亦以此為藍本。

褕翟是朝鮮王朝最高女性的服飾,作為宮中大禮服穿至朝鮮王朝末期。[17]朝鮮王朝對中國稱屬國,其國王稱王不稱帝,國王正妻(王妃)的最高級別禮服為揄翟,無褘衣,王世子嬪最高禮服亦為褕翟。明朝的赤翟衣最初是明朝皇帝明惠宗朱允炆下賜給朝鮮王妃的,是特許的親王妃級別的服飾。[18]朝鮮嬪妃、中宮在朝賀儀、朝見儀、冊封儀中服翟衣。[19]朝鮮納妃儀中,朝鮮王子服冕服,王妃服翟衣。[20]甲午中日戰爭以後,朝鮮成為日本的傀儡國,改稱大韓帝國,其國王改稱皇帝,衣冠上升一級,王妃改稱皇后。1897年宣布大韓帝國後由紅色改為深青色。織造後前面和後面附加金絲鑲繡的龍紋樣補。揄翟袖口和領口也相應的由織金鳳紋改成了皇后褘衣專用的織金雲龍紋服,並將翬翟紋由九行增添到十二行,變成類似褘衣的禮服。

褕翟在琉球國是作為由王妃或王女擔任國家最高祝女聞得大君的禮服。與其他地區翟服不同之處在於沒有蔽膝。

闕翟

也作闕狄,為皇后參加普通祭典和祭宗廟的祭服。與褘衣區別在於是赤色衣,翟紋也是刻赤色繒。後世比較少見。

現代復原

2013年宋式翟衣首次根據南薰殿舊藏《歷代帝后像》中的宋仁宗皇后像的圖片資料由非物質文化遺產宋錦技藝國家級傳承人錢小萍復原成功。錢小萍巧妙地應用了宋錦的結構和複雜的傳統技藝,在全真絲藏青地上織出金、紅、黃、藍、白五彩翟鳥紋。鑲邊用蘇繡傳統針法繡出22條龍紋,再按宋皇后服的形制手工縫製而成。現藏於杭州萬事利絲綢文化博物館。[21]2012年明朝萬曆孝端皇后的六龍三鳳冠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技藝」傳承人白靜宜嚴格按照古代的工藝復原成功。[22]白靜宜「再造」的這件鳳冠於2012年入選「北京工藝美術珍品」,目前存放在昭儀翠屋的花絲鑲嵌博物館中。[23]

參見

注釋

  1. ^ 翟,國音dí,ㄉㄧ ˊ,粵音dik6。
  2. ^ 褘,國音huī,ㄏㄨㄟ,粵音fai1。
  3. ^ 鄭玄《周禮注》:"闕狄赤,揄狄青,褘衣玄。婦人尚專一,德無所兼,連衣裳不異其色。素沙者,今之白縛也。六服皆袍制,以白縛為里,使之張顯。"
  4. ^ 鄭玄注《周禮·天官·內司服》:「王后之服,刻繒為之形而采畫之,綴於衣,以為文章。禕衣畫翬者,揄翟畫搖者,闕翟刻而不畫。此三者皆祭服,從王祭先王則服禕衣,祭先公則服揄翟,祭群小祀則服闕翟。」
  5. ^ 賈公彥:「《鄘風》刺宣姜淫亂,不稱其服之事……(其)服翟衣,尊之如天帝,比之如神明。此翟與彼翟,俱事神之衣服。」
  6. ^ 《中華古今注‧裙》:「古之前制,衣裳相連, 至周文王令女人服裙,裙上加翟衣,皆以絹為之。
  7. ^ 《周禮》:"追師掌王后之首服,為副、編、次,追衡笄。"
  8. ^ 《詩經·君子偕老》:「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
  9. ^ 《周南·葛覃》毛傳"婦人有副禕盛飾"。
  10. ^ 《周禮·天官·內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褘衣、揄狄、闕狄、鞠衣、襢衣、褖衣」。
  11. ^ 翬,國音huī,ㄏㄨㄟ,粵音fai1。
  12. ^ 用彩絹刻成雉雞之形,並加以彩繪的紋飾
  13. ^ 翬,錦雉;翟,長尾的野雞。相傳雉雞雌雄相處而不相犯,被認為是婦德的代表,是以成為貴婦服裝的專用裝飾花紋。駱賓王《為徐敬業武曌檄》中有「踐元後於翬翟」之句,便是以翬翟指代皇后。
  14. ^ 新唐書》:「褘衣者,受冊、助祭、朝會大事之服也。深青織成為之,畫翬,赤質,五色,十二等。素紗中單,黼領,朱羅縠褾襈,蔽膝隨裳色,以緅領為緣,用翟為章,三等。青衣,革帶、大帶隨衣色,裨、紐、約、佩、綬如天子,青韈,舄加金飾」
  15. ^ 《周禮》:「揄翟,畫搖者,王后從王祭先公之時服揄翟」。
  16. ^ 新唐書》:「褕翟者,受冊、助祭、朝會大事之服也。青織成。文為搖翟,青質,五色九等。素紗中單,黼領,朱羅縠褾、襈,蔽膝隨裳色,用緅為領緣,以翟為章二等。青衣革帶、大帶隨衣色,不朱里,青韈,舄加金飾,佩、綬如皇太子。」
  17. ^ 國立古宮博物館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3-08-29.
  18. ^ 《太宗實錄·三年》:「王妃冠服一部、珠翠七翟冠一頂。」
  19. ^ 朝鮮《世宗實錄·嬪朝見儀》:「中宮翟衣首飾」;《世宗實錄·禮曹啓中宮正至受王世子朝賀儀》;《世宗實錄·戊辰/禮曹啓冊封王妃儀注》;《世宗實錄·五禮·嘉禮儀式·中宮正至命婦朝賀儀》:「妃具翟衣加首飾」。
  20. ^ 朝鮮《世宗實錄·議政府啓王世子納嬪儀》
  21. ^ 存档副本. [2014-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22. ^ 白静宜用花丝镶嵌工艺复原六龙三凤冠视频(3:40始). [2014-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23. ^ 點點翠色粉黛間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4-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