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灘吊橋

能灘吊橋是位於中國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瀘溪縣洗溪鎮能灘村的一座懸索橋,東西橫跨武水支流能溪河,於1937年3月開工修建,為當時湘川公路的三大天險之一,1938年5月建成通車,是中國公路史上第一座現代懸索橋 [1]。1970年能灘大橋建成通車後,吊橋停止使用 [2]。2011年1月24日,「能灘吊橋」被正式登錄為「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3]

能灘吊橋
座標28°13′47″N 109°59′20″E / 28.22972°N 109.98889°E / 28.22972; 109.98889
承載湘川公路(後改稱319國道
跨越能溪河
地點 中國湖南省瀘溪縣
維護單位瀘溪縣公路管理局
設計參數
橋型懸索橋
寬度4.5公尺(15英尺)
高度9公尺(30英尺)
最大跨度80公尺(262英尺)
橋下淨空17.4公尺(57英尺)
歷史
設計師周鳳九
施工單位湖南機械廠
開工日1937年3月
總造價69,000銀元
開通日1938年5月
關閉日1970年
地圖
地圖
能灘吊橋
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瀘溪縣洗溪鎮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937年
編號376
認定時間2011年1月24日

設計與施工

吊橋跨徑80米,橋面至河面落差17.4米,橋面總寬4.5米,淨寬4.1米,每次只允許一輛汽車通過,時速限制5公里,載重限制10 [1][4]

橋台為石砌,橋塔採用空心圓柱式鑄鋼結構,高9米。懸索為鏈條式,由65節鑄鋼眼杆構成,懸鏈長82.08米,橫向間距5米,錨錠槽鋼構成框架,用混凝土埋置於兩岸石壁錨洞之中,錨洞口裝有鐵門,以保證安全;錨錠杆與鏈條的聯接採用一種特殊形狀的錨錠鏈條,鬆動螺帽可以調整鏈條弧線。原設計採用鋼橋面,因轉運困難,而改用木橋面。吊杆每邊32根,橋面每側以4根鋼圓條作為風纜將橋面拉緊,以防止其水平擺動 [5]

吊橋懸鏈和橋塔所用材料均利用廢舊汽車鋼架,由湖南機械廠鑄造,採用電爐鑄鋼,每爐鑄鋼均取樣,由湖南大學工場試驗合格後方予採用。吊杆、欄杆、錨錠及螺栓等所用鋼材由國外引進。施工中為了安裝重達3萬多公斤的鏈條,在缺乏吊裝機械的情況下,利用鋼絲索架設了一座弧形便橋,高度基本上與鏈條弧度一致,上鋪木板,然後用人力將眼杆一根一根扛上去,先下游後上游,由兩端向中心方向逐節拼裝,在中央合龍。橋塔的安裝使用一部手搖絞車,在橋塔混凝土支座澆築就緒後,再吊裝塔帽,最後安裝兩柱之間的聯接橫梁 [5]

橋塔橫梁採用中國傳統牌坊造型,中部自上向下鑄有橋名,左右兩邊則鑄有建造吊橋的記錄文字(行款均為右起左行),如下所示:

輛一車噸十為度限重載面橋
造承廠械機南湖
年七三九一曆公



輛一車噸五十為度限重載練鋼
建處程工路公川湘
.

歷史

1936年湘川公路竣工時,僅在能溪河上搭建了木便橋臨時通車,兩端接線因地勢限制,坡度達22%,行車極不安全。木橋一遇暴雨,即被沖毀而中斷交通;而能溪河兩岸地勢陡峻,河谷深達20多米,水流湍急,不宜修建多孔小跨徑橋梁 [6]。1937年3月,湘川公路能灘吊橋工程處成立,由湖南公路局局長周鳳九任總工程師主持設計,歐陽緘任總指揮負責施工,歷時14個月,於1938年5月建成通車 [5],耗資69,000銀元 [2]

抗日戰爭時期,侵華日軍為了切斷這條連接西南大後方與抗日前線的重要補給線,曾多次出動飛機轟炸吊橋,但由於地形隱蔽,空中不易發現目標,吊橋得以倖存 [6]

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湖南爆發了震驚中國的「湘西事變」,1949年,守衛吊橋的苗族地方武裝縣自衛總隊符勝虎中隊,挫敗了李祥雲匪部的多次襲擊,使吊橋得以完好無損。同年,西南戰役打響,11月下旬,劉伯承鄧小平率領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從能灘吊橋經過,由於吊橋未被破壞,使部隊得以暢通無阻,劉伯承、鄧小平對長期守衛吊橋的縣大隊官兵表示了讚賞,並指示當地官員:應將縣大隊官兵視為一支「人民自衛隊」,不能歧視,要給予政治上的關心和物質上的照顧 [4][6]。此後,橋頭設有護橋武裝一個班負責守衛吊橋並控制車輛通行 [5]。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7軍也通過吊橋進入湘西剿匪 [6]

1954年因「川糧外運」,車流量大增,常有載重超過8噸的貨車通過吊橋,致使吊橋加勁桁構出現變形開裂現象,經整修尚能保持平衡。1958年9月以後運量激增,常有總重14.3噸的拖掛車通過,加勁桁構欄杆變形開裂斷脫現象愈發嚴重。1959年按載重14.3噸標準更換加勁桁構欄杆,並恢復正常通車。1965年拆除角鋼欄杆,改裝加勁桁構,並將木橫梁改為鋼橫梁 [7]。1969年,在吊橋下游75米處開始修建一座跨徑70米的空腹式石拱橋——能灘大橋以取代吊橋,1970年1月,大橋建成通車,吊橋停止使用,並將鋼結構完整保留下來,由駐紮橋頭的養路工班看守,每兩年保養一次 [5]

2013年,瀘溪縣對能灘吊橋實施了整體刷漆修復工程,修繕後的橋身呈通體銀灰色。同時,瀘溪縣公路管理局建立了吊橋文化宣傳牌 [1]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泸溪“古稀”吊桥换新颜.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3年3月8日 [2014年11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12月3日). 
  2. ^ 2.0 2.1 中国公路首座现代悬索桥. 中國公路網. 2014年10月27日 [2014年11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9月4日). 
  3. ^ 龔宗澤. 泸溪6处文物晋升“省字号” 3处将申报“国家队”. 紅網. 2011年3月2日 [2014年11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4. ^ 4.0 4.1 泸溪境内名胜古迹简介. 瀘溪縣人民政府. 2013年11月8日 [2014年11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13日). 
  5. ^ 5.0 5.1 5.2 5.3 5.4 能滩吊桥. 湖南省交通運輸廳. [2014年11月25日]. [永久失效連結]
  6. ^ 6.0 6.1 6.2 6.3 章敏. 中国首座现代悬索桥——能滩吊桥. 瀘溪新聞網. 2013年3月27日 [2014年11月2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4月7日). 
  7. ^ 萬里. 湖湘文化大辞典 下卷. 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6年: 764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