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口鯊屬
裂口鯊(學名Cladoselache)是一屬已滅絕的鯊魚,僅生存於泥盆紀晚期的北美洲。
裂口鯊 化石時期:
|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軟骨魚綱 Chondrichthyes |
目: | †西莫利鯊目 Symmoriiformes |
科: | †裂口鯊科 Cladoselachidae |
屬: | †裂口鯊屬 Cladoselache Dean, 1894 |
種 | |
|
裂口鯊體長可達1.8公尺(5.9英尺)。牠的顎骨關節比現今的鯊魚較為脆弱,但有更為強壯的顎骨肌肉。牠有長及流線形的身體,深叉形的尾巴,可見牠是游泳能手,為掠食者。其牙齒有很多尖峰及邊緣光滑,適合咬住(非撕開)獵物。裂口鯊有可能是從獵物的後方突擊,並將其整個吞下。牠的口是在頭部的正中央位置。
描述
裂口鯊具有流線形的身體,5至7對鰓裂,吻部短,口則是在頭顱的正前方[1]。裂口鯊的顎部關節雖然較現代鯊魚脆弱,但可以透過強壯的閉口肌彌補。牙齒邊緣平滑並帶有多的牙尖,適合咬住獵物(但不適合撕裂或咀嚼)。裂口鯊很可能是從獵物的後方突擊或追擊,並將獵物整個吞下。
裂口鯊輕而堅硬的鰭棘由牙本質與牙釉質組成[1],背鰭上則具有尖刺。和其他大部分鯊魚不同的是,裂口鯊全身幾乎無鱗,僅有在鰭的邊緣、嘴與眼的週遭有鱗而已。裂口鯊的龍骨脊延伸至尾柄的兩側,具有半月形、上葉與下葉幾乎等長的尾鰭[1],這些特徵代表裂口鯊具有很強的游泳的能力,可以用來捕捉獵物或者逃離泥盆紀時期的頂級掠食者 ─ 體長 6公尺(20英尺) 的鄧氏魚。
古生物學
裂口鯊為掠食者,其完整保存的化石中可以得知其進食的習性。在其腸內保留有許多獵物的殘骸化石,包括小型輻鰭魚、類似蝦的生物、以及類似盲鰻的原始脊索動物。
唯一神秘的部分在於裂口鯊的繁殖方法,裂口鯊的化石缺乏鰭足(現代鯊魚在交配時用於傳輸精子的器官,即使是大部分早期的鯊魚化石上也可發現鰭足),儘管牠們也可能以體內受精為主,但仍然缺乏證據支持。
支序圖[2]
| ||||||||||||||||||||||||||||||||||||||||||||||||||||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1.3 Palmer, D. (編). The Marshall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Dinosaurs and Prehistoric Animals. London: Marshall Editions. 1999: 26. ISBN 1-84028-152-9.
- ^ Pradel, Alan; Tafforeau, Paul; Maisey, John G.; Janvier, Philippe. A New Paleozoic Symmoriiformes (Chondrichthyes) from the Late Carboniferous of Kansas (USA) and Cladistic Analysis of Early Chondrichthyans. PLOS ONE. 2011-09-27, 6 (9): e24938. Bibcode:2011PLoSO...624938P. ISSN 1932-6203. PMC 3181253 . PMID 21980367. doi:10.1371/journal.pone.0024938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