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弗蘭克
詹姆斯·弗蘭克(德語:James Franck,德語發音:[ˈdʒɛɪ̯ms ˈfʁaŋk] (ⓘ);1882年8月26日—1964年5月21日),德國物理學家,1925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美國芝加哥大學物理學教授。[1][2][3]
詹姆斯·弗蘭克 James Franck | |
---|---|
出生 | 德意志帝國漢堡 | 1882年8月26日
逝世 | 1964年5月21日 西德格丁根 | (81歲)
居住地 | 德國 |
國籍 | 德意志帝國(1882年-1918年) 魏瑪共和國(1918年-1933年) 納粹德國(1933年-1945年) 西德(1949年-1964年) |
母校 | 海德堡大學 柏林大學 |
知名於 | 弗蘭克-康登原理 弗蘭克-赫茲實驗 |
獎項 | 諾貝爾物理學獎(1925年) |
科學生涯 | |
研究領域 | 物理學家 |
機構 | 柏林大學 格丁根大學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 芝加哥大學 |
博士導師 | 埃米爾·沃伯格 |
博士生 | 威廉·漢勒 蕭光琰 |
人物生平
早年
詹姆斯·弗蘭克於1882年8月26日出生於德國漢堡的一個猶太家庭,是銀行家雅各布·弗蘭克的第二個孩子和長子。他有一個姐姐保娜 (Paula) 和一個弟弟羅伯特·伯納德。他的父親是一個虔誠的人,而他的母親則來自一個拉比家族。弗蘭克在漢堡上學。
漢堡當時沒有大學,因此有希望的學生必須上德國其他地方的22所大學之一。為了學習法律和經濟學,弗蘭克於1901年進入海德堡大學 。他參加了關於法律的講座,但對科學的興趣卻大得多。
論文完成後,弗蘭克必須履行他的延期服兵役。 1906年10月1日,他被召集,並加入了電報部隊。他在12月因一次輕微的騎馬事故而住院。他於1907年在法蘭克福擔任助理,但並不喜歡這種工作,不久便返回弗雷德里克·威廉大學。在音樂會上,弗蘭克遇到了瑞典鋼琴家英格麗·約瑟夫森。 他們於1907年12月23日在哥德堡舉行的瑞典儀式上結婚。他們有兩個女兒,達格(生於1909年)和伊麗莎白(生於1912年)。
在德國從事學術工作,擁有博士學位是不夠的。需要通過另一篇主要論文或通過發表大量的著作來實現。法蘭克選擇了後者。當時物理學中有許多未解決的問題,到1914年,他發表了34篇文章。
德國
弗蘭克於1906年在柏林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至1918年。1914年同古斯塔夫·赫茲進行了著名的弗蘭克-赫茲實驗,證明了原子的量子性。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弗蘭克被授予一級鐵十字勳章並成為德皇威廉學院物理部門的負責人。1926年,弗蘭克因在1912年至1914年間進行的研究成果而與古斯塔夫·路德維希·赫茲共同獲得1925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4]這些研究成果中包括證實玻爾模型正確的弗蘭克-赫茲實驗。
1920年,弗蘭克成為格丁根大學第二實驗物理學院院長。在此期間,弗蘭克與理論物理學院院長馬克斯·玻恩共同研究量子物理學。
美國
1933年,納粹黨執政後,弗蘭克離開德國前往美國繼續其研究。他最初是在巴爾的摩的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一年後他又去了丹麥和芝加哥。就在那個時候,弗蘭克加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曼哈頓計劃。他還成為芝加哥大學冶金實驗室化學部門的負責人。[1]
弗蘭克還是關於原子彈的政治與社會問題委員會的主席,成員包括J. J. 尼克森、格倫·西奧多·西博格和利奧·西拉德等。委員會於1945年6月11日出台了著名的關於原子彈軍事應用問題的《弗蘭克報告》。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入侵丹麥時,匈牙利化學家喬治·德海韋西將馬克斯·馮·勞厄和弗蘭克的諾貝爾獎章用王水溶解掉,以防止納粹德國將獎章掠走。他將溶解後的溶液放在尼爾斯·玻爾研究所實驗室的架子上。戰後,德海韋西回到實驗室將溶液中的金沉澱出來,諾貝爾學會將其重新鑄造成獎章。
逝世情況
1964年5月21日,弗蘭克因突發心臟病於德國哥廷根逝世,享年81歲。他被葬於美國芝加哥。芝加哥大學的詹姆斯·弗蘭克研究所就是為紀念他而命名。[5]
榮譽獎項
參見
參考文獻
- ^ 1.0 1.1 James Franck. Atomic Heritage Foundation. [2019-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 (英語).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25. NobelPrize.org. [2019-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1) (美國英語).
- ^ Franck, James, 1882-1964. history.aip.org. [2019-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 ^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25. NobelPrize.org. [2019-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2) (美國英語).
- ^ Avenue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Edward H. Levi Hall5801 South Ellis. James Franck Institut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2019-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07) (英語).
- Les Prix Nobel. Stockholm: Nobel Foundation, since 1901.
- James Franck,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25 - Biography. Nobelpriz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