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消費

資料庫消費(日語:データベース消費),是指一種不是對故事本身,而是對其構成要素進行消費的消費方式[1]。該概念由日本哲學家、評論家東浩紀2000年代初提出。

摘要

評論家、作家大塚英志提出的「故事消費」概念是東浩紀提出本論的背景。

大塚在《故事消費論》一書中,以聖魔大戰貼紙以及森林家族玩偶等商品為例,指出消費者並非消費商品本身,而是消費其背後的「宏大敘事」(指世界觀以及設定之類的東西),並將這類主要出現在1980年代的消費形態稱為「故事消費」(日語:物語消費)。但由於「故事」一詞指代「宏大敘事」(世界觀、設定)的概念會引起誤解,所以也有人稱之為「世界觀消費」[2]

東浩紀在此基礎上將故事消費論中的「宏大敘事(世界觀)」一詞更改為「大型非敘事(信息的集聚)」(日語:大きな非物語(情報の集積)),將在該文化圈內共享的更大的「資料庫」作為消費對象的形態命名為「資料庫消費」。該現象在1990年代後期之後的御宅族文化中較為顯著。

這些消費形態與後現代的到來密切相關。實際上,御宅族系文化與後現代社會被認為有以下的共同點:首先,在思想家讓·鮑德里亞提出的後現代社會中,作品、商品的原作與複製品將難以區分,「擬像」將會成為主流。而這與御宅族系文化中與原作區別模糊的二次創作、跨媒體製作Media mix)等現象相符合。其次,根據哲學家讓-弗朗索瓦·利奧塔的觀點,後現代的是一個宏大敘事(全社會共通的法則)凋零,而小敘事(僅在小範圍內承認的法則)林立的社會。這也與御宅族比起現實世界更重視虛擬世界的另類價值觀相對應[3]

故事消費是為了彌補宏大敘事的缺失而捏造出作品背後的世界觀這類偽似的宏大敘事(部分的後現代),而資料庫消費則直接把這種捏造也放棄了(全面的後現代)[4]。然後,在(全面的)後現代化後的御宅族系文化中,消費者從豐富的資料庫(信息的集聚)中獲取各種各樣的設定,根據個人的闡釋創作出大量的原作或同人作品(無法區分原作與複製品的「擬像」)。

借用雅克·拉康「現實界、象徵界、想象界」的術語來說明,「宏大敘事」相對於「象徵界」,「小敘事」相對於「想象界」,「資料庫」則相對於「現實界」[5]。然而,精神病醫生齋藤環認為,這種對應作為比喻可以理解,但與資料庫相對應的應該是象徵界,而具有自律性的象徵界則能夠促成後文(御宅族文化內)所述的「角色的生成」[6]。世界的資料庫化是文化方面的後現代化(向資料庫消費轉移),經濟方面的全球化,技術方面的信息化等變化的不同形態的呈現[7]

東浩紀本人沒有提及資料庫消費論中的資料庫的種類,但信息工程學家山口直彥[8]、美術評論家暮澤剛巳[9]等認為其應與關係數據庫相似。

參考文獻

  1. ^ 『ゲーム的リアリズムの誕生』40頁。
  2. ^ 前島, 賢. セカイ系とは何か. 東京: SBクリエイティブ. 2010: 111–112. ISBN 9784797357165. 
  3. ^ 東, 浩紀. 動物化するポストモダン オタクから見た日本社会. 東京: 講談社. 2001. ISBN 9784061495753. 
  4. ^ 東, 浩紀. 動物化するポストモダン オタクから見た日本社会. 東京: 講談社. 2001: 131. ISBN 9784061495753. 
  5. ^ 東, 浩紀. 批評の精神分析 東浩紀コレクションD. 東京: 講談社. 2007: 65. ISBN 9784062836296. 
  6. ^ 斎藤, 環. キャラクター精神分析: マンガ・文学・日本人. 東京: 築摩書房. 2014: 214–215. ISBN 9784480432261. 
  7. ^ 東, 浩紀. 網状言論F改―ポストモダン・オタク・セクシュアリティ. 青土社. 2003: 28. ISBN 9784791760091. 
  8. ^ 山口, 直彥. 情報工学とライトノベル. ライトノベル研究序説. 東京: 青弓社. 2009: 207. ISBN 9784787291882. 
  9. ^ 暮沢, 剛巳. キャラクター文化入門. 東京: NTT出版. 2010: 18–19. ISBN 9784757142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