躉符
躉符是一個華南民間宗教儀式,作用是當有土木工程在原居民的鄉村或祖墳附近進行時,當地鄉民認為會使到風水受到破壞,更會驚動龍神、干犯土煞,影響家宅安寧,因而需要進行宗教儀式以冀「化煞」,祈求人、神平安。鄉民在施工前延聘喃嘸或法師進行「躉符鎮土」法事,儀式一般會由正一派的喃嘸師傅作法,備有香燭三牲祭品供奉。
儀式
所謂「躉符」,屬山科法事,是指用5支寫上五方神靈名字和符咒的長竹籤,寓意邀請神靈降臨保護。「躉符」分為三個步驟,即「躉符」、「暖符」和「辭符」。
鄉民首先聘請資深之風水師選擇吉日吉時,由喃嘸師傅在村中的主要祠堂或廟宇前架設香案,上面置有1個盛滿沙粒的瓦盆、5支竹籤、1根紅繩、1幅紅布和一些金、銀葉,還有祭品等,在香案下面繫有一隻活公雞。儀式開始時,喃嘸師傅首先燃點香燭,再施演召集天兵神將下凡的「請將科儀」,並不時吹響號角,又轉動靈刀,多次向「躉符」撒米,藉演武驅走邪魔;其後一面念咒一面將酒和茶注進碗內,並將燒過的符灰放入碗內。然後取出5支竹籤,寫上咒文和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再用紅繩、紅布和金銀葉繫於各支竹籤頂,喃嘸師傅隨即用鐵釘插在活公雞的雞冠上,並將雞冠血灑於竹籤上,一眾人士便會將東、南、西、北四道「竹符」帶往受影響的地點的四個方位,並插在地上,同時亦將寫上工程動土日期的紙張焚化,以通知相關地區性的神祇;剩下來的一道竹符就會放在祠堂或廟宇正門的簷之上。在壇場旁邊豎立一尊監管孤魂野鬼的大士王,於完成「祭幽功德」後火化。當儀式完畢後,「躉符」才具有法力。鄉民將各個簪花掛紅盛載泥沙插上5支長竹籤的瓦盆放在預定如土地壇、祠堂、廟宇和路徑交匯處等地方,再由喃嘸逐一進行「安符」儀式。
由「躉符」至「暖符」舉行期間,當中的重要節日,鄉民需要預備三牲果品拜祭。而「暖符」一般在年底前但必須在立春前舉行,村民擇取吉日吉時進行另一次拜祭儀式,每年只會進行一次。
最後「辭符」即是「送神」的意思,鄉民如前擇取吉日吉時,與「暖符」相同,都是在年終立春前進行,以酬謝神靈之庇佑。完成後,整個「躉符」過程才告完滿結束。
躉符費
香港新界鄉村經常舉行「躉符」法事。自1960年起,當政府工程涉及新界收地及清拆行動,當局會在施工前按申索人提出而發放躉符費(Tun Fu Ceremonial Fee),金額通常會由當局與相關鄉民透過協商議定,地政總署會因應申索根據現有既定機制處理及跟進,用以維持與鄉民的和睦關係和加快工程進度。每一條鄉村只可就每項工務工程提出一次申索。每宗金額不超過2萬元的申索由所屬分區地政處的地政專員(總產業測量師)審批;支付款項介乎2萬零1元至3萬元的個案要由地政總署副署長(首席政府地政監督)審批;而超過3萬元的申索須由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審批[1]。
參考資料
- ^ 1.0 1.1 立法會五題:與風水有關的補償申索. devb.gov.hk. 2010-12-15 [2014-12-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5) (中文(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