轎番

台湾的民俗用语

轎番臺灣民俗用語,指民間廟會中,香陣繞行時,神轎、藝陣的排列順序。也可以稱為轎號、轎次。

名義

轎指神轎,「番」為數字,號碼、順序,語源應該來自台灣日治時期使用日語詞彙「番號」(番號,ばんごう),中文中也有「番號」一詞。

排列方式與香陣結構

臺灣民間信仰中,無論繞境進香刈香會香等廟會形式,通常會有龐大的香陣,依序沿著香路前進,通常有主辦廟宇、莊頭廟宇、分靈廟宇、交誼廟宇等單位,包含各廟宇神轎、藝閣陣頭

各廟宇依其習慣,有的以廟宇為單位編號,如學甲慈濟宮上白礁謁祖祭典,有的則神轎、藝陣都各自標號,例如麻豆香。一般而言,從轎番排列,可以看到參加單位的親疏遠近、歷史淵源,也能看到隊伍中的主從關係,先後排列順序,往往象徵尊卑,常成為參與各廟宇角力、爭執的問題。例如主神神轎通常殿後,常稱為主帥,主神轎前都是與主辦廟宇親近的宮廟,隊伍中最前端為先鋒陣,隊伍中可能還有副帥等職務安排。

有民俗研究者將香陣結構分為前鋒陣、熱鬧陣和主神陣三部分。[1]

運用

廟會前,主辦廟宇通常會印製轎番表、秩序冊,或直接公布於網路上。許多廟會愛好者,通常會於網路上分享。

禁忌

為求吉利,通常逢4號,就不編跳號。

參考文獻

  1. ^ 黃文博,《學甲上白礁暨刈香》,2014年2月,台南市政府文化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