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經
迷走神經(英語:Vagus nerve)是腦神經,故亦稱第十對腦神經(tenth cranial nerv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編號X。
迷走神經 | |
---|---|
支配 | 齶帆提肌 耳咽管咽肌 齶舌肌 齶咽肌 上咽縮肌 中咽縮肌 下咽縮肌 內臟 |
標識字符 | |
拉丁文 | nervus vagus |
MeSH | D014630 |
NeuroNames | 702 |
TA98 | A14.2.01.153 |
TA2 | 6332 |
FMA | FMA:5731 |
格雷氏 | p.910 |
《神經解剖學術語》 [在維基數據上編輯] |
迷走神經屬混合性神經,是人的腦神經中最長和分布範圍最廣的一組神經,含有感覺、運動和副交感神經纖維。
迷走神經出延髓,從顱底穿出後,沿着食道兩旁,縱貫頸部和胸腔,經位於橫膈上T10高度的食道裂孔入腹部;支配呼吸系統、消化系統的絕大部分和心臟等器官的感覺、運動和腺體的分泌;因此迷走神經損傷會引起循環、呼吸、消化等功能失調。
結構
迷走神經發自於延腦的椎體束和下小腦腳之間(稱為疑核的構造),之後會鑽入頸靜脈孔,進到頸動脈鞘之中,沿內頸動脈和內頸靜脈的中間下行至頸、胸、腹部,支配內臟神經。迷走神經中有80-90%是由傳入神經纖維構成,可將感覺信息傳入中樞神經纖維中[1]。
在頸動脈鞘中,迷走神經會先在內頸動脈和外頸動脈之間下行,到兩動脈會合處後,再走到總頸動脈後外側。迷走神經的一般內臟傳入神經(GVA)細胞體會聚集於兩側的迷走神經下神經節。
右側迷走神經會分支出一條上行支,稱為右喉返神經。右喉返神經會繞過右鎖骨下動脈,並上行至氣管和食道。右迷走神經則繼續下行,經過右鎖骨下動脈前方並沿上腔靜脈下行。之後再經右主支氣管後方,並分支加入心、肺,和食道等器官的神經叢。而右迷走神經再經過食道下段後,會形成後迷走神經幹,後進入橫膈的食道裂孔
左迷走神經也同樣經由左總頸動脈和左鎖骨下動脈之間,並附於主動脈弓上。左迷走神經也會分出喉返神經,但與右側不同的是,左喉返神經會繞過主動脈弓,經動脈韌帶左方上行至氣管和食道。而左迷走神經也會分支加入心、肺、食道等器官的神經叢,並形成食道前方的前迷走神經幹,進入食道裂孔進入橫膈下方,進入腹腔支配肝、腎、腸、胃等器官。
分支
神經核
迷走神經之軸突,皆起源或連結至以下四個神經核:
- 迷走背側神經核 (dorsal nucleus of vagus nerve):輸出內臟的副交感神經,尤其支配消化道。
- 疑核 (Nucleus ambiguus):輸出舌咽神經 (CN IX)與迷走神經的腮弓運動神經 (舌咽神經支配第三腮弓,迷走神經支配第四腮弓),以及輸出心臟的節前副交感神經元。
- 孤束核 (Solitary nucleus):接收味覺訊息、內臟器官的一級輸入。
- 三叉神經脊核 (Spinal trigeminal nucleus):接收來自外耳、顱後窩硬腦膜、喉嚨黏膜的輸入,包含壓覺、粗觸覺、痛覺、溫度等。
其他圖像
參見
本條目使用了部分解剖術語。
- 紫質症:屬於罕見疾病,會導致迷走神經損傷。
- Vagovagal reflex
- 迷走神經刺激
參考文獻
- ^ Berthoud, H. R.; Neuhuber, W. L. Functional and chemical anatomy of the afferent vagal system. Autonomic Neuroscience. 2000, 85 (1–3): 1–17. PMID 11189015. doi:10.1016/S1566-0702(00)00215-0.
外部連結
- figures/chapter_24/24-7.HTM — Basic Human Anatomy at Dartmouth Medical School
- (英文)cranialnerves 在韋斯利諾曼的解剖課上(喬治城大學) (X)
- Notes on Vagus Nerv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解剖學(Anatomy)-腦神經(cranial nerve)-CN X(迷走神經)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