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稅法(日語:酒税法しゅぜいほう,昭和28年2月28日法律第6號)是一項日本法律,內容涉及酒稅日語酒税的賦課與徵收,以及酒類製造及販賣業許可日語酒類免許等,用於替代1940年制定的舊酒稅法(昭和15年法律第35號)。超過1度(酒精濃度1%)的含酒精飲料[1]都屬於該法定義的「酒類」,度數90度以上的工業用酒精受酒精事業法日語アルコール事業法管控。

酒稅法
日本國政府國章(準)
日本法律
編號昭和28年2月28日法律第6號
種類稅法
效力現行法
內容酒稅的賦課與徵收
相關消費稅法日語消費税法煙草稅法日語たばこ税法酒精事業法日語アルコール事業法未成年者飲酒禁止法日語未成年者飲酒禁止法
鏈接日本總務省法令數據提供系統

結構

  • 第1章 - 總則(第1條 - 第6條第4項)
  • 第2章 - 酒類製造許可日語酒類製造免許酒類販賣業許可日語酒類販売業免許等(第7條 - 第21條)
  • 第3章 - 課稅標準及稅率(第22條)
  • 第4章 - 免稅及稅收抵免等(第23條 - 第30條)
  • 第5章 - 申報及繳納等(第30條第2項 - 第30條第6項)
  • 第6章 - 納稅擔保(第31條 - 第36條)
  • 第7章 - 已刪除(第37條 - 第39條)
  • 第8章 - 雜項(第40條 - 第53條第2項)
  • 第9章 - 罰則(第54條 - 第62條)

稅率政策

日本原先將傳統燒酒視作大眾酒並給予低稅率,作為高級酒看待的威士忌白蘭地等洋酒稅率則較高。在一些洋酒生產國批評此做法「屬於非關稅壁壘」後,酒類稅率在2008年得到調整。截至2016年,度數37°以上的燒酎與威士忌、白蘭地、烈酒日語スピリッツ一樣,都享有同等的徵稅額[2]

以前的日本酒曾根據品質分為特級、一級、二級的不同級別,等級越高徵稅率也越高。日本酒級別制度日語日本酒級別制度要求生產者自行申請,不提交審查的默認歸入二級酒看待。冒險的商家隨後逐漸增多,他們不去申請酒類審查,而是直接將相當於特級或一級品質的酒作為二級酒販賣[3]

面對這種現狀,1982年,日本消費者聯盟日語日本消費者連盟日本消費者聯盟在一本名為《真正的酒!》(ほんものの酒を!)的書(ISBN 978-4380820038)中指責稱「日本酒級別制度日語日本酒級別制度國家權力不當表示日語不当表示、相當於強行欺詐[3],當時的大藏省面對這一指控無話可說。日本酒等級制度後於1992年正式廢止,但多數消費者根本不清楚發生了什麼[3]船瀨俊介日語船瀬俊介認為此事的責任在於大眾媒體沒能像受眾傳達事件的本質[3]。截至2016年,日本酒的稅率間已不再存有差別。

發泡酒和「第三啤酒日語第三のビール」稅率在2015年有提高的傾向,這兩種酒的開發即為逃避針對啤酒設定的高稅率。

酒類生產限制

酒稅法原則上禁止在未取得酒類製造許可的情況下於日本製作酒精含量1%以上的酒類。根據第54條,違法生產者可處10年以下懲役或100萬日元以下罰金。該法曾嚴格到禁止在家自製力嬌酒的程度,惟部分規定已有放寬。

規定放寬

1961年,出身於讀賣新聞、當時在石橋內閣下進行廣報參與日語政府広報工作的石田穰給《日本經濟新聞》報紙撰寫了一篇有關梅酒隨筆,這篇隨筆引發了一陣圍繞酒稅法的風波,因為其內容事實上違反了當時的酒稅法。雖然在此之前已有很多普通家庭在自家製作梅酒、力嬌酒之類,此次失言事件最後還是促成了翌年的法律修訂。修訂後的法律允許在家自製梅酒等力嬌酒[4][5],但有幾項顯著而嚴格的例外性規定,例如泡酒時使用的酒度數須為20度以上等。 2007年6月14日,日本放送協會的一檔電視節目今日料理》在《特輯★我家流傳的漬物·保存食品~梅酒~》(特集★わが家に伝わる漬け物・保存食~梅酒~)中播出了梅酒的製作方法,惟有人指出普通人依此食譜製作梅酒將構成違法,電視台隨後就此事進行道歉廣播日語お詫び放送

為保護已有的零售業者並確保酒稅能穩定徵收,政府曾以酒稅法對行業的新進入者進行嚴格限制。然而,1998年3月,內閣會議制定了規制緩和推進3年計劃,根據該計劃,距離基準(與現有銷售場所保持一定距離)於2001年1月廢止,人口基準(按一定人口發放販賣許可)於2003年9月廢止。有觀點認為這是對此後酒類銷售事實上的「自由化」,惟銷售需要得到許可這一點仍未改變。

在酒類銷售「自由化」的同時,以保護已有業者為目的的議員立法日語議員立法酒類零售業者經營改善等相關緊急措置法日語酒類小売業者の経営の改善等に関する緊急措置法)通過,產生了限制反而更為強化的地區(特別調整區域)。該法是為期2年的臨時立法日語時限立法,失效時間在2005年8月,但根據其失效前的修訂,限制強化一直持續到了2006年8月的最後一日。

注意事項

根據酒稅法,製作梅酒和桑格利亞等混成酒時若無製酒許可,則所用酒的酒精濃度需要在20度以上。一般桑格利亞製作方法中用到的葡萄酒度數都沒有20度,也就是說違反了酒稅法(市場上有很多桑格利亞的製作方法等,但基本都有違反酒稅法。由於20度以上的日本酒較少,日本酒桑格利亞中也有很多是違反酒稅法的)[6]。此外,酒稅法還規定若想在店鋪中提供,則還需向稅務署進行申告,以及使用20度以上的蒸餾酒。雖然網上有鏈接並介紹提供桑格利亞的店鋪之網站,但在日本對這類網站必須留心(其原料葡萄酒既不是蒸餾酒,酒精度數又在15度以下,因此事實上不可能有店鋪能提供)[7]。一定要製作的情況下則需根據酒稅法第43條10項「本法不適用於將酒類和其他物品(含酒類。)混合後立即消費的情況,其具體情形定於政令」之規定,在混合完成後立即飲用。

酒稅法的分類

修法後分類和品種的更改自2006年5月生效,部分定義也有變化。

修法前的定義

修法前的分類和定義記錄如下,以供參考。

清酒
、水與清酒糟、米麴,或其他政令規定的物質為原料發酵與過濾後的產物
合成清酒日語合成清酒
酒精燒酒清酒葡萄糖等為原料製造,且香味、色澤等類似清酒的酒類
燒酒しようちゆう
甲類燒酒(ホワイトリカー(1))
將含酒精物質用柱餾器蒸餾,得到的酒精含量36度以下產物
乙類燒酒(ホワイトリカー(2))
含酒精物質蒸餾後的酒類,且酒精含量在45度以下(甲類燒酒以外的燒酒)[8]
味醂
向米、米麴加入燒酒或酒精,並進行過濾的產物
啤酒
麥芽蛇麻與水為原料的發酵產物
果酒類
果酒
果實,或果實與水為原料的發酵產物(葡萄酒等)
甘味果酒日語甘味果実酒
將果酒與糖類、白蘭地等混合後的產物(果酒以外的果酒類、雪利酒波特酒等)
威士忌類
威士忌
以發芽的穀類、水為原料糖化、發酵成含酒精物質,並將其蒸餾的產物
白蘭地
以果實、水為原料發酵成含酒精物質,並將其蒸餾的產物(威士忌以外的威士忌類)
烈酒(スピリッツ)類
烈酒日語スピリッツ
不揮發性成分度數日語エキス分在2度以下,且不屬於清酒至威士忌類中任意一類的酒類(原料用酒精以外的烈酒類、伏特加琴酒等)
原料用酒精
含酒精物質蒸餾後的產物,且酒精含量在45度以上
力嬌酒
以酒類和糖類等為原料,且不揮發性成分度數在2度以上
雜酒
發泡酒
以麥芽為部分原料,且有發泡性的酒類
粉末酒
可溶解成酒精含量1度以上飲料的粉末狀物品
其他雜酒
不屬於清酒至粉末酒中任意一類的酒類
其他雜酒(1)
不屬於清酒至粉末酒中任意一類的酒類中,性質類似味醂的酒類(灰持酒日語灰持酒等)
其他雜酒(2)
其他雜酒類別中,不屬於其他雜酒(1)類的酒類(黃酒蜂蜜酒等)

注釋與參考

  1. ^ 包括可稀釋成酒精含量1度以上飲料的物品(取得酒類製造許可後於許可之製造場所製造的酒類原料(第7條第1項所述)以外的90度以上酒類除外。),以及可溶解成酒精含量1度以上飲料的粉末狀物品。
  2. ^ 第23條。21°以下含燒酎的蒸餾酒類每立方米酒稅為20萬日元,21°以上為度數×1萬日元。這與威士忌等有差別,後者在37°以下的一律為37萬日元。然而除部分威士忌是35°以外,一般的度數都在40°以上,因此實質上可以說有同等徵稅額。
  3. ^ 3.0 3.1 3.2 3.3 船瀨俊介日語船瀬俊介. 第12回 日本酒を復活させるには、「5つの上昇気流」に乗れ!~かつてなくうまい日本酒が売れない不思議な時代~. SAEFTY JAPAN (日經BP日語日経BP). 2005-11-30 [2016-02-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22) (日語). 
  4. ^ 本郷明美『どはどぶろくのど 失われた酒を訪ねて』講談社 (日語)
  5. ^ MSN産経ニュース - 産経抄 - 2011年12月5日. [2016-1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2月4日).  (日語)
  6. ^ 消費者が自宅で梅酒を作ることに問題はありますか. [2016-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8) (日語). 
  7. ^ 旅館等で自家製の梅酒を食前酒として提供することに問題はありますか. [2016-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26) (日語). 
  8. ^ 一般記作「乙類燒酒」。為避免誤解成不如「甲類燒酒」好,也有人使用「本格燒酒」等表達方式。但乙類燒酒與本格燒酒並不完全等同,例如前者可在滿足不揮發性成分度數低於2度的前提下進行糖分等的添加,而後者僅能用於描述無添加的類型。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