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和 (清朝)

金和(1818年—1885年),字弓叔、別字亞匏江寧府上元人。清代後期紀實、諷刺詩人,道光間生員,咸豐同治間文學家。祖籍松江,遷宛平,金和本人則生於全椒縣城。

生平

金和小時跟着生母吳氏生活。吳氏為吳敬梓從兄吳檠孫女。金和少年時入兩江總督陶澍創辦的惜陰書院,師從胡培翬、王煜、馮桂芬吳存義等大儒。但他因喜歡憑自己喜好作文,在科舉上淹蹇無聞,只是一名增生。與壽昌、蔡琳、孫文川合稱「白門四雋」。咸豐中太平天國之亂給金和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創傷,幾乎家破人亡。期間,金和曾佯與太平軍通好,計劃做清軍的內應,一度讓官軍假裝商人入城,但沒能起到很大作用。後來金和輾轉至廣州、潮州等地,憑着文筆過活。同治十二年,入唐廷樞上海招商局工作,最終病逝於上海。有《秋蟪吟館詩鈔》存世。[1]

束允泰《金文學小傳》云:「(金和)放情詩酒,跌宕自喜,近於狂。」但「不得志,潦倒而亡。」《清史稿·忠義傳》張繼庚條中有金和附傳,稱「性兀傲,工詩賦,好聲色。縱酒,飲輒數斗。」梁啓超《石遺室詩話》說:「亞匏所歷危苦,視古之杜少陵,近之鄭子尹,蓋又過之。其古體,極乎以文為詩之能事,而一種沈痛慘澹陰黑氣象,又過乎少陵子尹。」在《清代學術概論》中,梁啓超將金和與黃遵憲康有為並列,稱三人「(詩文)元氣淋漓,卓然稱大家」云云。[2][3]金和詩如《痛定篇十三首》詳細地以詩歌的體裁記錄了太平天國攻陷金陵的全過程,故亦有「詩史」之譽。胡適在《五十年來中國之文學》中說:「(金和的詩)能在這五十年的詩界裡占一個很高的地位。」這些評論,基本是對金和的論定。[1]

參考文獻

  1. ^ 1.0 1.1 胡, 露. 秋蟪吟馆诗钞.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 ISBN 9787532551521. 
  2. ^ 江蘇師範學院明清詩文硏究室. 明清诗文硏究丛刊第 1 期. 明清詩文硏究叢刊. 1982, (1): 137. 
  3. ^ 王, 蘧常. 梁启超选集. 北京: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4: 418. ISBN 9787020033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