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明路,是浙江省寧波市的一條道路,舊時分稱稱平橋頭、紫薇街、湖橋頭、鎮明嶺、桂芳橋、倉橋頭、兵馬司橋,因鎮明嶺而得名,鎮明嶺系北宋天禧年間郡守李夷庚所築,又稱鎮明山,起點位於長春路靈橋路交叉口,南接立交路,終點位於中山西路,北接公園路,全長1.576公里,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建成,中山西路至平橋頭段原稱公園路,1981年併入鎮明路,平橋至湖橋頭段,明時稱紫薇街,因成化八年(1472年)布政使余洵所立紫薇坊而得名,廣濟街西口,曾有董給事宅,為明末抗清志士董志寧故居,南段稱大廟前,因舊有靈應廟,祀晉代鮑蓋,俗稱大廟,大廟南稱倉橋頭,為商業集市區,道路西側過去有平橋河、大廟前河、南水關里河,系月湖十洲東首界河,解放後先後填塞,改築道路,南端盡頭過去近長春門,有錦照橋,又稱兵馬司橋,跨南水關里河,建於天禧元年(1017年),1958年填河,橋廢[1]:45[2]:228

镇明路
ZHENMING LU
命名緣由鎮明嶺
道路長度1.576公里(0.979英里)
地點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
起點長春路靈橋路(接立交路
終點中山西路(接公園路)

相關遺存

鎮明路沿線相關遺存有:[3]

鎮明嶺廟

建於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祀鄞、慈、鎮、奉、象、定六邑城隍之神。

寶奎巷

得名於史浩的寶奎精舍。南宋時太師越王史浩在月湖東菊花洲原高麗使館舊址上建「壽樂府」,為藏高宗、孝宗所賜御書,在府後建「寶奎精舍」。在宋代寶奎巷裡曾設高麗使館,專門接待高麗貢使,現尚存遺址,並開闢了高麗使館舊址陳列室,為月湖東區改造後僅存的老街巷。

大方岳第

位於鎮明路廣濟街口,為明代貴州布政使張淵之故居,建於嘉靖年間,原第宅之附近並建有坊,即稱 「大方岳第」,又稱 「張方岳第」。

水則碑

位於鎮明路西側平橋街口宋寶祐年間建,明清兩代續修,現大部分石亭建築為清道光時所建,保留了南宋的亭基和明代的重修「平」字碑。

主要相交道路

參考資料

  1. ^ 寧波市地名委員會. 宁波市地名志. 1993. 
  2. ^ 《海曙區地名志》編纂委員會. 海曙区地名志.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21. ISBN 978-7-5540-1897-2. 
  3. ^ 脉脉含情镇明路. www.nbwb.net. [2023-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4-22).